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初探
2017-11-04康海军
康海军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这在新课程以来的高考试题中能明显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近年来,材料解析题材料越来越新颖、设问越来越灵活,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加突出。下面从三个方面简要谈谈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
关键词:材料解析题;审题;答题方法
高考中,答题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准确、高效地解答完材料解析题,掌握答题方法、步驟非常重要。教师需要重点指导、培养,学生需要重点训练、提升。因此,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粗略看一遍材料后,快速进行审题,弄清题意
粗略看一遍材料是为了帮助更好地审题,审题是这个环节的关键,因为审题错误是学生答题中常犯的错误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审题意识与方法的薄弱。所以要答好题,需要先审好题,审清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审题需要我们注意:
(一)抓关键词
1.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问“什么”,应该回答“什么”及有什么条件限制的关键问题。关键词是命题人设置问题的核心,命题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的问题都是通过关键词体现出来的。抓住了关键词就可以帮助学生确立答题方向,快速形成试题与知识、材料之间的联系,使答题有了知识依托。2.通过抓关键词还可以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命题人的意图往往体现设问的指导思想、方向、目的。
(二)抓问法
问法是对答题依托的提示与限制。材料解析题一般有两种答题依托的提示与限制:1.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这种问法的答题依托就是所给材料,答案一定要从材料中分析、概况,不能脱离材料而想当然的去答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这种问法的答题依托既有材料又有所学知识,答案一部分要从材料中分析、概况,另一部分要从所学知识中分析、概况。有时,还需要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概况。因此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审清答题依托的提示与限制。
二、带着“题意”,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一)围绕“题意”读材料
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读材料一定要有针对性,“题意”就是阅读材料的指导思想。
(二)仔细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解决“题意”的信息
首先,需要注意材料的类型。材料一般分为三类:1.文字材料;2.图片、图表材料;3.混合型材料。不同类型的材料需要不同的方法解读。对于文字材料的解读,其一、要划分段落大意,也就是材料有几层“意思”,而划分段落大意的基本方法是看标点符号。所以,需要学生特别注意分号、省略号、破折号、句号;其二、文字材料一般有文言文、现代文、译文三种类型。文言文的文字障碍比较多,因此,解读文言文要应用汉语知识和课本历史相关知识,主要弄清材料大意,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只掌握全文大意,能提炼有效信息即可。现代文的阅读文字障碍比较少,关键是弄清材料的观点、主旨、几层“意思”等。译文是把一些外国的著作或史学家的观点翻译成了中文作为材料,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与我们不同,因此,观点、意图表达上相对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具有外交词令的材料,更需要学生认真思考。 对于图片、表格类材料的解读,其一、挖掘图片、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进行时空定位,这样就与所学知识发生了联系,便于获取有效信息;其二、通过图片、表格所反映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分析、归纳这些信息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特点、规律、趋势等;其三、要特别注意这些信息和数据现象背后的本质;其次、需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材料的出处就是材料的来源,里面隐含着诸多信息,比如,作者、时代背景等;最后、需要把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读材料。
三、拟提纲,构思、组织、书写答案
(一)根据问题的分值构思、组织答案
高考阅卷中是按“采点给分”的原则赋分,一般情况下,一个问题的一个答案要点是2—3分,因此,根据分值可以判断一个问题的答案要点有多少。这样,既避免了一定的失分,又节约了时间。
(二)构思、组织、书写答案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要点齐全
其一、要书写序号,才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其二、一定要用学科语言,语言要简练、规范,才能详略得当;其三、要注意答题的格式。
(三)书写答案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四)组织语言时,要尽量自己归纳、提炼,不能照搬照抄材料中的一大段或一整句,但也可以应用材料中的个别字词、短语
总之,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探索应用科学、合理、高效的答题方法,既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必然途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这类题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