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017-11-04李玲

城市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贫困地区

李玲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有数据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也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现状,国内外的研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亟待寻找和论证生态文明建设与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使理论研究和实践产生关联,来指导贫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平衡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1、阐述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内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發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生态文明是继人类社会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取得的成果上的一种新兴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把和谐观念以及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最终能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终达到贫困地区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建设好当地的生态文明工作。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诸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往深层次来剖析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可持续性之上,发展也离不开可持续性。一个地区的发展包括:一是指整个地区的物质的增长速度和财富增加量。二是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制度和经济前进的必经过程。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以每个人利益的增长为标准。同时持续性包括:一是大自然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时大自然对大气水环境等的接收污染的总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发展经济的时候需要用到自然资源的时候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性。二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放眼过去展望未来,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的经济利益,能带着环保、节约、循环利用的理念来发展经济。

2、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一些困难和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地的经济转型难。由于经济的发展而导致工业污染和农业的污染日益严重,污染处理比较难,监管力度低,所以在经济转型难而造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比较难。

二是贫困地区人才集聚难。贫困地区的环境和生活条件而引起的难招引和留任人才,同时限制整个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三是贫困地区的项目选择难。贫困地区一直以来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没有招引大项目的土地、政策等符合生态保护的项目,有时只能被动引进污染大、破坏生态平衡的项目更甚者带来严重的治理后患。

四是对产生的污染治理投入难。贫困地区没有经济支持,不能投入治理的经济。有些地区甚至连最简单的生活污水等都无力承担经济实力。

五是当地的观念转变难。贫困地区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认识和接受受到很大的限制和不认可。他们受到经济基础制约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在贫困地区由于人们缺乏对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意思导致无形中会有大量破坏环境的现象甚至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认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发展当地的经济。

3、贫困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很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文明,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他的思想为更好更顺利地建设生态文明指明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人们不知道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比较害怕大自然,不懂得把资源转换成经济来发展当地的经济利益。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初期,人们慢慢了解大自然,并和大自然成为了好朋友,基本上能够互相利用一些资源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当前的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把追求剩余价值作为生产的唯一目的,

人类社会已经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大自然资源,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慢慢走向紧张,在这个基础上两位哲学家指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今时期,科技不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人类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并且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发展经济的首要位置。

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是以地球为基础的,它有有限的自然资源。人类社会要想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要的应对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处理各种复杂自然现象、问题,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人们在使用自然资源中总结出来,生态文明能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能帮助人们合理利用资源,遵守自然规律和自然和谐共存。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之初,生态文明建设就在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样能帮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4月,视察西部地区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他提出“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做出更大的进步”,要加大力度狠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并且把这一伟大工程当做大事抓紧抓好,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要坚持不懈的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更要积极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更加应该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把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这样即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凸显出来又能将贫困地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到紧密的联系,真正能做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指导思想。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坚持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的战略思想,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endprint

4、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从整个国家的整体的经济平衡和建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来看,贫困地区应该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區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帮扶地区,所以国家应该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定的政策和建议。

4.1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

全国各地的人文、地理、生态的基础、条件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方法上应该采用因地制宜的办法。不同地区选用不一样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该符合当地的民风、民情和生态条件等。而且这个制度的建立应该联系历史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促进贫困地区的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4.2从政策上向贫困地区倾斜生态文明建设

从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当前存在的限制和发展,建议政府部门应该从项目、人才、资金上向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倾斜。鼓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在贫困地区落户,应该从项目的立项、批准等方面给予更宽更好的优惠政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驻贫困地区;出台和鼓励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到贫困地区来支持当地的经济建设,把符合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技术人才的留在当地,发展他们的整体经济建设。

4.3在不破坏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引进符合当地的生态文明的企事业。

尽量开发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的不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事业来带动当地的经济。比如绿色生态度假等等。

4.4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时期注意污染物的排放指标

采取按人口密度和土地资源空间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地的这些指标来确定当地碳、硫的排放指标。建立完善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于不遵守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处罚。

4.5贫困地区在经济发展时期应注意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制度

增强贫困地区的全民节约、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意识,利用媒体和当地的会议组织做好此项工作的宣传工作。营造爱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风气。对于高污染、搞生态破坏、违背生态环境建设的人、企业给予严厉的打击和破坏。

结论

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亟待解决和需要面对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首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建构过程,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加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如何创新施工管理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