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历史建筑室内改造

2017-11-04汪航

城市地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护

汪航

摘要:中国历史建筑的最杰出之处,是在统一规划下营建形成的,体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与全国财富的结晶,具有空前的整体性、统一性。

关键词:民国时期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建筑意象

一、民国建筑修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民国建筑是一个特有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筑思潮的缩影,记载着一段学习西方,国人向世界学习的故事。在当时的华中重镇武汉,由于历史原因,在毗邻老城区的地方存在一定规模的租界区。自租界规划开始,武汉正式引用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思想。一部分建筑则直接由外籍建筑师设计并建造。

民国时期的建筑多为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的房屋有一个特点,房屋的正常寿命周期为七十年,如无妥善的修缮,在时间上进行推算,建造时间上最靠后的一批民国建筑,也步入了其寿命的终点。

对民国时期建筑的走访调查中民宅最能反映那一时期民众的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修缮与维护却比较棘手,大部分依然有人居住,修缮过程中房屋的产权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武昌老城区的民国时期民宅分属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按照有关规定,私有产权的由私有人承担,属于公有产权的民国时期民宅其产权一般属当地房管所、物业公司或其他房管部门,一部分的民国时期民宅年久失修,居住的居民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对于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淡薄,民国时期的民宅属于历史文物,其修缮过程比较复杂,对设计方的技术与经验有特殊的要求,设计施工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实的设计施工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建筑知识。

民宅外部常可见加盖部分,而这些住宅内部空间的延伸部分很容易破坏原有的建筑墙体与内部结构,加上规划的不合理,住宅周边易形成脏乱差的现象,影响了建筑的价值与美感,对室内改造的不合理,极易对建筑造成二次伤害。即使业主按照规范进行翻修,也会有诸多问题,要遵照建筑原有的建筑结构与外貌,由于对技术与材料的特殊要求,相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修护费用比较昂贵,没有多少补贴,既修不了,也不能拆,进退两难。而且这些民宅属于历史文物,其维修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批,过程耗时耗力。还有一类民国民宅属于公屋,其管理维护费用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但却依然处于一个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状。例如有一些民国建筑存在于废弃的工业区,工厂区是拆除还是改造。在拆除后的地块上新建建筑,如何处理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或者新老建筑和周边区域功能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为了一小片民国时期历史建筑的空间功能重构,整个周边区域的功能都需要重新规划,成本之大让人望而却步。

二、保护过程中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

在最初的城市规划上就陷入了误区,一个城市里面,建筑应该侧重于它的意向性,假如把城市看作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城市里的街道、景观节点、建筑等等其实就是这一生命体的肢体和五脏六腑,建筑群体的意象性就像是灵魂一般的存在。在规划之初,就没预想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所需,没有分清城市意象中的重点部分,那些历史建筑才是城市建设中的灵魂,应该以这些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建筑为重要的城市节点,将城市的各个区域功能连接起来,而不是圈出一块城市区域的功能布局后再来考虑这些历史建筑的安置问题,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如何让这些历史老建筑最大化的为城区带来经济效益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加的引起城市的规划者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规划上面的偏差造成了现在城区里一些民国历史建筑在保护中面临的尴尬,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梁思成先生说:“最重要的还是这种类型,各个或各组的建筑物的全部配合;它们与北京的全盘计划整个布局的关系;它们的位置和街道系统如何相辅相成;如何集中于分布,引直与对称;前后左右,高下起落,所组织起来的全部部署的庄严秩序,怎样成为宏壮而又美丽的环境。”历史建筑的一系列问题并非是建筑本身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区域性的。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我们铸造城市建筑的方法,借鉴别国的方法能不能适用,这些方法对于其他一些国家也许很实用,但是中国是一个十几年就会更新一次的国家,要想处理好民国时期历史建筑和这些新的建筑群落之间的对话语言,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还有就是意象的营造,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是一段时期中国民众生活意象化的缩影,这是一个标志物,这个标志物被以建筑物的形式建造出来安放在这片区域里,但是从国人的心理来说,想要确立一种标志物并不容易,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有种不甘于落后的本性,如何来定义这一标志物,是不是新生事物就是一定是符合我们实际需要的,当摩天大楼在西方城市兴起,承载着我们历史文化的老建筑本当成为我们城市标志物,这些城市建筑却被我们忘却了,我们追逐那些新生的建筑物,这里矛盾的是,在不断追逐新的标志物的时候,真正的标志物也就不会存在了。

三、探索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城市的起源是艺术,发展只是需求。中国当代城市缺少了一种艺术气息,对于一个经常拆了再重建,反反复复折腾的国家,这种城市艺术无从谈起。建筑作为城市环境构成的砖块有着它的意象性,每个人可能对城市里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都有着独立的意象。意象作为一种研究历史建筑意向的方法,就像是心理学中所研究人类认知方式一样,人们对意象的人有着共同的心理过程,从人们共同的意象中总结出这些内容所包含的元素,并且积极的探讨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以这些实践的结果来指导我们的民国时期建筑群改造。但是不论如何,这种改造中形成的意象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绝对真实的反映,這就像是一位画家写生一样,并不会关注每一个角落。实际上这种感觉就是我们脑中意象出来的面貌,它可能只是片段的组成。所以组织我们脑海中的片段,让我们意象中的民国建筑改造面貌更加的清晰、和谐、丰富多彩才是民国时期历史建筑改造的根本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