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新思路
2017-11-04满瑞
满瑞
根据本人多年的地理高考复习教学工作,得知在地理高考复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值得广大地理教师和同学们注意的,这些问题中关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系统、完整和牢固,致使回答问题时要么不全面,要么不知从何处下手,找不到知识的“切入点”。二是读图、分析图的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读图、分析图的习惯,致使图表材料中许多有用的信息不能被很好的提取和运用。三是审题不详。从多年的阅卷情况看,每次由于审题不详而导致的失分在3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急躁粗心,缺乏解题的技巧所致。四是文字表达不够准确。只用几个字就能表达清的问题往往要写上许多还表达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概念的准确理解,缺乏缜密的思考,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所致。只要以上这几个问题能得到较好地解决,就能在联考和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为此,本人认为在以后的地理复习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准确理解地理基本概念,把握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和原理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使知识系统化;突出主干知识,理解主干知识与知识分枝间的关系,尤其是有关地理意义,地理规律和各种地理因子一定要完整、准确地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如:在学习海水的盐度时,一要记住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二要根据教材中“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盐度分布的规律,三要运用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盐度分布的规律及一些特别的分布规律(北纬600处海水盐度比南纬600处低、长江口盐度随季节的变化、世界最高盐度出现在红海等);又如,在学习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要抓住“商品”二字。理解农业生产的产品—谷物成为商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即地广人稀(产量大于消费量);优越的自然条件(产出商品谷物的基础);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科技(是保证)。又如:在理解记忆河流的水文特证时,要从区别水文和水系、水力和水利四概念入手,分析得出影响它们的因素。
二、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习惯。首先,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良好的用图习惯,把所学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落实到地图上,这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准确、科学地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其次,在平时读图时要不急不躁,一定要按“程序”读图:1、读图名,这一步很重要,但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通过读图名,可知该图的类型,是示意图、分布图、成因图。2、看图型,是扇形分布图、曲线图还是雷达图等,不同的图有着不同的读法和分析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图表的读法。3、看图例,图例是图的语言,要准确分析图必须要看图例。4、看极值,如:在看气候图时先看最冷月气温,再看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出现的季节。5、看图所表示的是哪种地理事物间关系,还是哪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规律,或是那个区域。最后结合问题再分析图,只要每道图题均按此“程序”看题,就能很快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地理图表题的解题能力。
三、要学会知识的迁移。高考中给的背景材料,图表一般都不是课本上所学过的,但是要解决题中未知的问题,就必须用课本上学过的已知基础知识来分析回答。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和技巧。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并从题目材料中获取与题目设问相关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一句话,就是从已有知识中寻求答案,例如:在高一下册中学习了京九铁路,只要分析理解了它们的区位因素和意义,就可以用它来分析青藏铁路了,只是把政治意义中的维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改为巩固边防和维持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把技术难题中复杂的地形地质情况改为高寒、缺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了。
四、要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中每个字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句的内涵,以最大限度的提取材料、图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和信息间的联系,然后从大腦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精心缜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在2002年的一道全国联考题中最后一问是“如何提高江西省的农民收入?”学生都是从材料中的“竹子”大做文章,说如何修路,开造纸厂等,而忽视了题目中关键的“农民”一词,学生只要抓住“农民”二字,就可容易地找到本题的“切入点”,农民是进行农业生产的,而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土地,学生只要回答出如何提高土地的产出问题就对了。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学生自己学习时,都要着力培养在审题—提取信息—应用知识—分析综合—组织语言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要“不会做题时,看题;再不会做时,再看题;还不会做时,还看题”,要学会用简单的基础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复杂、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