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7-11-04刘福耀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创造性教师应教材

刘福耀

摘 要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提到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合理地指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针对语文创新教学有以下观点:

1教师创造性地“教”

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教学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创设情境,变教为“导”

行源于思。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来源于其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设想,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独特的创新观点,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在这方面“大禹治水”所用的“引、疏、导”的方法,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所谓“引”,就是要做学生思维活动的“参谋部”,起到发起者、组织者与参与者的作用;所谓“疏”,就是教师要做学生思维活动的“清道夫”,当他们的思维遇到障碍时,帮助他们扫清障碍,解决问题;所谓“导”,就是教师要做学生思维活动的“交通警”,当思维走入问题的“十字路口”处时,帮助他们进入思维的正确轨道中来。教学中,这三个字要灵活运用,“引”在问题处,“疏”在疑难处,“导”在关键处。

1.2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法个性化,源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同,思维特点各异,兴趣爱好不一样,应允许采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方法进行学习。正是方法的个性化,为学生语文学习中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要求学生了解大榕树的茂盛和鸟的众多,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相互交流时,有的学生当起了播音员,用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展示榕树茂盛及众鸟纷飞的情景;有的学生当起了导游,用自己准确流利的语言向大家描述这“鸟的天堂”的景观;有的则拿起了彩笔,用缤纷的色彩表达出了榕树特点及鸟的活动场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纷纷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都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1.3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

我们的语文教材在课文编排及课后习题的设计方面,体现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例如《曹冲称象》、《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等课文都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好材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改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要求学生改换角色、改换人称叙述,故事新编,续写故事等,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创造,学会创造。例如,为《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平反;续写《小摄影师》、《凡卡》、《穷人》;为《丰碑》中伫立在风雪中的将军写一分钟的内心独白;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写富人家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而且提到语文教學应“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合理地指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1针对专题,指导学生设计手抄报,进行评比

利用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以及学雷锋、校园文化节、安全教育、常规教育等重大活动,指导学生精心设计制作手抄报参加评比,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既受到了教育,又使自己的设计能力、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2结合具体课文,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例如,学习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后组织学生搜集毛泽东的其它诗词,开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引导学生调查周围的环境状况,小组合作向有关部门写一份建议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3创办校刊、校园广播,为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

校刊、校园广播,有少先队大队委主办,轮流主持,竞争上岗,反映校内外趣事、大事,交流学习方法心得,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实际应变能力、课外阅读能力和竞争意识均得到全面发展,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现代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精神,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教师应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