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尴尬为“玉帛”之教学情景与反思
2017-11-04余学华
余学华
摘 要 本文就心理课堂中的一个偶发事件进行反思,以期寻找一种有利于教学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教学生成 教学反思 心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按照教学计划,这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人际交往中的投射效应,让学生了解这种效应的内容并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合理利用。老师设计了提问作为课堂导入环节“请同学解释一下下面这句话‘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意思?”看到讲台上的学生名单,老师随机点了一个学生蒋某某,许久没有任何回应。于是又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同学们的眼光齐刷刷的看向一个方向,老师用期待的眼光等待着这个同学的 “闪亮登场”。蒋同学置若罔闻的抬起头,“干什么?”老师知道她肯定没听清楚老师的问题,便很耐心地重复了一下问题。“我不知道。”这个同学甚至没有站起来,就这么漫不经心地回答了一句,老师强压心中的怒火,略带笑意的说“请你站起来回答一下。”“我真的不知道。”说实话,这个问题对高二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答不出来实在是不能理解。而老师的问题只是作为导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让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能有助于对后面教学内容的理解,怎奈学生如此不配合,这分明就是对心理课的不重视,对老师的不在乎。满腔怒火熊熊燃烧,该怎么办?摔门而出?“你们这样以后再也不用上心理课了,”还是声色俱厉的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及多年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告诉老师,此时这样做都是欠妥的。如何化解此时老师和课堂不被尊重的尴尬情形,如何让这堂课气氛融洽的进行下去,是老师此时需要快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曾经学习过可以采用冷处理法,不理会不夸大蒋学生的表现,请另一个学生起来发言,事后再单独教育。然而此时另一个想法突然冒出来:索性把这场不愉快当作情景剧演下去。老师佯装生气批评了该同学。看着蒋同学悻悻地低着头。
转而微笑地对同学们说,“好,谢谢你们刚刚配合我演了一场情景剧,尤其感谢蒋同学”,全班同学对老师瞬间的情绪转变目瞪口呆,对老师的解释更是一头雾水, 蒋同学更是很疑惑地看着老师。老师走到蒋同学面前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我们提前商量好的情景剧,剧中,蒋同学演的是一位刚刚考试失利的同学,她心情很低落,面对老师的提问就做了刚才情境中的表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眼角的余光看到蒋同学面红耳赤地低着头。接下来的这节课,老师结合情景剧,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論了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觉察和控制,最后结合最近社会上发生的怒摔婴儿案和怒路症,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消化吸收本节课的知识。课上,老师还时不时的找机会表扬蒋同学的精彩演绎,而她居然能在最后的讨论环节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令我惊喜。下课后,蒋同学跟出来解释了一下她上课前几分钟如此表现的原因“老师,对不起,自己之前不该那样,确实是今天心情不太好,班主任之前批评了我,我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影响了课堂,也很不尊重你。我们之前没有商量表演情景剧,而您......”
课后,老师一直在思考,这样做到底合适不合适?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尴尬,暴露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昭示了学生有待提高的心理品质,提醒了老师需要教育方面,于是老师便抓住机会,将此段尴尬“歪曲”成情景剧,并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临时更改了教学内容。课堂上,当老师请学生分析情景剧中蒋同学情绪产生的可能原因时,他们列举的学习生活中的很多事件,为老师所不知;当问课堂上老师的情绪给学生了带来什么体验时,他们的感受,让老师深思,更让其动容。当分享情景剧中学生、老师因没控制好情绪带来的影响,得益于身临其境学生更能应答自如。故教学过程中,老师便能水到渠成地再引出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分享自己没控制好情绪的例子。老师的自我解剖,现身说法,学生的坦露无疑,认真分享,让师生没有距离,课上分享的情绪的控制方法更能被学生接收并消化吸收,同化为已用。看到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分享,看到蒋同学主动出来跟我说明情况承认错误,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这节课注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老师感慨良多,尤其是这样一段“尴尬”情景。
1捕捉教学生成情景,觉察心理问题,抓住教育契机
心理健康课程就是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品质的增强。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就心理课而言,教师不能预想和创设所有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抓准有效的时机进行正确的引导,更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2允许压力瞬间过度,“消极教育”,给学生反思空间
现代心理学提出压力瞬间过度现象,是说学生们经常会面对父母、老师们殷切的期望和压力。当这些期望和压力越积越多,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去的时候,孩子可能受不了了,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但是父母和老师可能不理解,孩子们为什么因为一件事就发火。如果相互之间没有沟通,问题没有解决,冲突会频繁发生,矛盾会越积越深。教师要能理解学生的这种现象,采取积极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了解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冲突发生的时候,不必急着宣判,不妨“消极教育”。卢梭《爱弥儿》中提到“消极教育”,提醒成人很多(下转第93页)(上接第91页)教育可以缓行,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可以缓行。批评教育操之过急,会有失对情况的前面了解。“消极教育”,给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机会和空间,或许就能看到一片柳暗花明。
3化说教为宽容,润物无声,促进心理品质提升
新课程改革时刻提醒,教师应该多为学生着想,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解决问题,以使教育实施得更人性化。哲学家黑格尔说:“心灵的主要任务是理解,理解是为了达成与这世界的和解。”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逾越规则或离经叛道的时候,当他们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行抵抗或用过激的态度表达不满时,教师一定要能够冷静的应对。要对学生多一点沟通、理解,允许学生犯错;要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包容,给学生成长的机会,并帮助其成长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学生所有行为都应该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或者一味地批评指责,认为教师的权威不可挑战,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口服心不服。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希望教师用真心去教育学生,爱心去软化学生,宽容心去理解学生,促进孩子们和谐健康的成长。
4合理控制情绪,言传身教,做好示范引领
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中谈到,“怒不过夺,喜不过予”,他告诫我们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对教师而言,情绪控制的能力更尤其重要。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课堂上教师的好情绪能促进自己的认知,加快联想和记忆,能有助于教学的发挥。
俗话说,“一片乌云可以染黑任何一片晴朗的天空”。现代心理学提出情绪具有很大的传染性,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处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中,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得到增强。反之,教师情绪低落忧虑、烦躁等消极情绪都会传染给学生,容易使对课堂产生厌烦感,有的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
心理课堂特殊的教学目的更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做好示范引领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