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
2017-11-04李若飞
李若飞
摘 要: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课堂创新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答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所以,教师首先必须把握新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注意,就能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如在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彩图,教师可把两块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在前面放置一个小泥人,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引发学生好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我认为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
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课本中的彩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设法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记忆方法。比如,指导学生采用“列表法”“树状分支法”等,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类,使知识条理清楚,一目了然,通过对比,便于记忆。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主要在于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乐趣,理解科学思想观念,在物理科学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是一个重过程,而非结果、重收集数据,而非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较,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均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虽然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多数物理教师已经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一定认识,但也存在较多问题。有的教师比较重视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与能力培养的行为关注不够,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利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这都需要我们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问题提起足够的重视。
三、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我们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仅要从物理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新教材特点、课堂教学要注重实验探究及学生个体发展等各个方面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要领悟新课标改革的新理念,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使教师走进创造性教学的新天地,使学生步入物理科学的新殿堂。
又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培养转变;使學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落实新课标中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才能使学生真正的领悟物理科学的真谛。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不再以老师的教为核心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关注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是否通过物理教学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课上,应选好着力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去探究、去实践、去摸索,例如:在学摩擦力时提出“生产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在学惯性时提出“假如失去惯性世界将怎样?”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全凭学生细心观察、搜集资料、生活经验等平时的积累。而不是像原来的传统教学那样,这些问题全部由教师们自己承担演示的任务,“唱了主角”,而学生则在课堂下成了“观众”。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才能真正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本质是“创新”。注意这种“创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搞了一些科技活动、动手制简单的演示实验器材等,学生热心参与。“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