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心理辅导方法
2017-11-04李海霞
李海霞
摘要:健康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標,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同样重要。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正是调皮叛逆的时候,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健全,但却相比之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处在人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过渡时期。初中生的心理上已经具备了超强的自我意识,却还不够成熟稳重。所以,社会、学校、家长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格外重视。因此,学校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时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一旦学生出现了心理上的问题,教师应该先找出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争取根治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走上更好更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正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方法。
初中生在青春期面临着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转折,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能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双重的巨大变化,也会有很多的心理上的矛盾。心理辅导就是为了帮助青少年解决这些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我,并且充分的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封闭式环境到开放式环境的完美过渡。
一、 心理辅导形式
(1) 个体辅导
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己心里的话不好意思当着太多人的面说出来,遇到事情无法排解自己心中的困扰,一直憋在心里无法倾诉,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心理障碍。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就能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整自我,排除内心的困扰,使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健康的发展。
(2) 开设公共辅导课程
在初中学校的教育中,大多数都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很少见,所以初中生上课时可能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无法在课堂上敞开心扉。所以初中心理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活动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案。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讲授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有效的控制和校正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在自己今后要面临的困难中建立良好的心态和自信心。
(3) 团体辅导
在心理教育教学中,团队辅导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在这种辅导形势下,学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发挥团体的优势,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自体会。通过自己的切实感受,相互间交流学习,总结经验,彼此交谈心中的难题。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能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更有助于班级和谐。
(4) 开设心理热线,爱心邮箱,建立心理网站
如果学生在以上的几点建议方法中仍然不愿吐露心声,这时就需要学校在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学校可以开设一个心理咨询热线,让学生可以在匿名的前提下吐露自己的心声,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心事会被别人知道。学校也可以通过建立爱心邮箱,心理网站等方式让学生倾诉自己的烦恼。学生可以通过发邮件,网站留言等方式,然后学校教师、邮箱、网站的管理员看到留言及时回复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小问题。
二、 心理辅导方法
(1) 做一个很好的聆听者
聆听,就是用心倾听对方的诉说。在聆听的过程中,要做到“耳闻目睹”,即耳朵听眼睛看,这里的看不只是看着倾诉者的眼睛,更主要的是察言观色,观察倾诉者的一举一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聆听者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主要来听学生说,而不是自己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作出适当的回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非常想帮学生解决问题的,让学生有更大的勇气继续说下去。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理上的难题,才能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健康。
(2) 转移注意力,让学生适当放松
这个年龄的学生遇到事情都不容易放下,芝麻大的小事都可以纠结很久。学生遇到了心理难题,在学生倾诉过后,教师应该找一些可以让学生转移注意力的事情让学生去做。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理咨询师经常会让受访者做一些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做做游戏,做做运动,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和运动上,就可以暂时放下心中的纠结。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培养学生转移注意力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使用一种“放松疗法”,俗称“催眠术”,就是在别人给定一些心理暗示是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逐渐放松的方法。这个方法对治疗因为紧张而引起的焦虑恐慌十分有效。更有助于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纠结之事。
(3) 鼓励才是变得更好的动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当有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有一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是因为自己不够自信,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性格特长和生活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对学生做出肯定,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心中的矛盾和困惑,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之中,保持心态平和稳定,做事沉稳不乱,思维活跃有序,举止文雅大方的态度,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教师任重而道远,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未来学习和生活的一大良好基础,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以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来迎接未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徐胡燕.《中学校长对心理学教师的角色期望》学术期刊《文教资料》2007年18期
[2]余文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学术期刊《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3期
[3]王丽霞.《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术期刊《新课标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