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长解读儿童绘画作品易走进的误区

2017-11-04陈郁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儿童画解读误区

陈郁波

摘 要 在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 家长作为成人难免会站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成人眼里的事物是真实的,儿童看到的事物是经过儿童“心理”过滤后的景象。成人要求儿童画出真实就是对儿童的粗暴干预,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表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磨灭儿童的想象力,把成人的思维直接灌入,达到成人眼中的效果,让儿童说大人的话。二是要求儿童画的画符合成人的欣赏习惯和标准,这虽然没有直接灌入思想,但仍要求孩子画出成人眼里的世界。

关键词 家长 解读 绘画作品 误区 儿童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儿童美术经过短时期内的“井喷式”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方位开启儿童智力的“体验教学”模式中,但是在当今传统意识为主流的教育环境下,错误的教育和做法,让不懂教育的人反而觉得规矩、正统。目标明确,见效快。正确的儿童美术教育很容易被忽略,家长们觉得这是太随便、太自由,不被其认可。在“传统”与“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之间,家长们辨不清方向了,更像“雾里看花”,于是在解读儿童画中走进了误区。笔者长期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家长容易走入下列误区;

家长误区一:画画一定要像

大部分家长把像作为儿童学画的标准之一,对那些画得像的儿童赞赏有加。熟不知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儿童的年龄是一致的,什么年龄就有什么样的“像”,他的作品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面貌。以下是两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分别从这幅作品中来解读儿童作品的“像”。

图1是李哲滔在六岁时画的越野车,在车身上还画了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好看的花纹,画面中表现了越野车里座位上的司机和乘客,前方的红绿灯以及斑马线都注意到了。可家长认为这哪里是“越野车”?

一点都不像,家长边看边摇头!

图2是李哲滔在八岁时画的写生作品,两年后他在对物体的认知、观察、理解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越野车的外形上看,很好地抓住了外形特点,基本上达到了成人眼中的“像”。后视镜与车窗有了前后的关系,车窗里也看不到整个座位和人,没有能看到物体里面的“透视”了。

可以看出,孩子画得像不像,都不是重要的。关键是教师的教法要适应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不要强行灌入他们暂时还不需要的技法。当然更需要家长们客观地去看待问题,不要一味地追求“像”,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孩子的画越是画得自由,越是不能要求孩子要画像物体,孩子强调的是他的感受与理解,而不怎么注意物体到像与不像。家长们千万不要用“画得要像”来约束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家长误区二:画画一定要仔细

孩子在画画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长的叮嘱:“画画要仔细啊,要认真啊!”家长们喜欢那些线条画的仔细的,认为画得仔细就是认真,对画面干净、颜色没有涂出去的画爱慕有加;而对线条乱,画面不干净,不怎么“像画”的画认为不好,觉得没“学出来”,白耽误“功夫”。

图3为幼儿园大班小朋友邹承澍小朋友的原創作品《赛龙舟》,画面主次有别,内容丰富、饱满, 是一幅较为生动的记忆画。家长在跟我沟通的时候,说孩子画得不认真、不仔细,画得太潦草。而我并不这么认为,邹承澍小朋友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嘴里肯定是喋喋不休,一边画着一边还唱着歌了,充满了激情,你怎能说他不认真、不仔细!我们来看看他画的龙舟,龙头的特点传神,龙舟上的舵手个个面带笑容、身材飞扬,尤其是鼓手可谓是翘首以待,整幅画面的氛围是欢快的,蓄势待发。这就是孩子的感受,一定要线条画的很仔细吗?你看那流动的水,多么自然、随意。这也刚好映射了孩子在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

同样图4也是他创作的《我的六一》,作品分成四个部分,这大概也是那天的活动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画面中的线条比图3中的线条要“安静”得多,我问了原因大概明白了一二。当天的活动他作为大班的哥哥,还带了一个同园小班的妹妹,游戏活动还制定了各种规则,比如:儿童电脑房里不允许大声说话,寻找海豚时需要的齐心协力等,场景的丰富、人物角色的设置恰恰证明了他的投入与用心。

儿童画无论是画得细还是粗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思维就是好的画。那些模仿别人的 ,不是自己想象的,即便是画得很细也没有实际意义。画得线条的粗细往往跟一个人的个性习惯有关系,一般认为画得细的就是认真的,但画得认真的画不一定线条就细。儿童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投入。

家长误区三:教画画很容易

多数家长认为儿童画画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在他们眼中,那些线条、颜色都不用动脑筋,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画,同样的主题、材料,同样的老师引导之后,孩子们迅速地拿起纸笔一边画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可是我们的家长却迟迟不动手,一问他们,原来都不知道怎么下手,都认为很难!是的,作为家长认为很难的事情,孩子们呢?孰不知,看上去“什么都不教”都儿童美术是最难教的。教儿童画专业知识是次要,相反儿童心理学、生理学最重要。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儿童美术的年龄是最重要的要素,儿童年龄的阶段性更是观察、表现的“分水岭,是形成作品样式的主要原因。”

图5和图6是杨梓和小朋友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点,图5《鱼缸》,是他在3岁11个月时的作品,画中鱼缸、鱼、龟的表现都不符合承认看法的造型,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孩妈的表情也是非常惊讶:“你画的是什么东西啊?”我对他说:“和和,你把你的故事讲给妈妈听。”孩子很认真地说中:“鱼缸里的红鱼拼命地往前游,因为它被咬了,水都变成红色啦!后面绿色的鱼被吓坏了,它的头顶上有一只超能量乌龟。”看吧,这就是孩子的世界,你不去听你怎么知道有这么多的故事。事后,我跟这位妈妈诚恳地交流了,跟她说要从他这个年龄段段认知去解读儿童的世界。

图6是他6岁10个月的作品,快7岁的儿童在感知上有了明显的进步,观察到的事务也越来越多,我们看到的“细节”也就多了起来。最有趣的是消防车在立交桥上行走,就是那样一根线把立交桥表现得淋漓尽致,桥墩也是歪歪扭扭的,随时都可以垮掉,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这个年龄还感受不到立体关系的事实。可以说现在这个孩子是我们班里各方面都是最优秀的。

家长们往往看到一些“乱七八糟”的颜色、线条,就会眉头紧蹙,认为这样的作品,应该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教师在辅导儿童进行创作的时候,应充分了解把握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儿童画的教师必须要掌握儿童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美术学、行为发展学等知识,并为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服务,而不仅仅是教一幅画这么简单。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

参考文献

[1] 李凌.李凌“慢教育”系列丛书—儿童美术教育琐谈[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2] 李凌.李凌“慢教育”系列丛书—解读幼儿图画密码[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3] 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4] 杨景芝.中国如同原创艺术研究系列丛书—儿童原创艺术指导[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

[5] 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画解读误区
儿童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我的儿童画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