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揣摩《背影》 解读“父亲”

2017-11-04陈宝林

新一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典解读父爱

陈宝林

摘 要:《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自发表之日起,一直以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以供师生研读。

关键词:经典;解读;父亲;父爱;心理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及言行细致入微的描述,不知打动过多少代读者,毋庸置疑,《背影》是一篇颂扬父爱的经典之作。所谓经典者,必然是那些经得起岁月洗礼,也能经得住人们反复推敲的。而对于经典的解读从来都不唯一,往往是多向度的。诸如:文章“围绕人物典型特征‘背影而展开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的”结构布局;作品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文本所采用的白描写作手法”和“既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的语言特色”等等。但总体看来,以往读者对《背影》的解读最后多归结到儿子对父亲的情感方面来进行的。今天,我尝试从“父亲”这一新视角,揣摩《背影》,解读“父亲”,完成对作品的“别样”解析。

下面我就依据文本对人物肖像、言行的刻画,通过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试图揭示经常為人们所忽视的部分,以兹作为与大家交流的话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家庭遭遇了种种不幸的变故,作者“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事实上,当时“父亲”所经受的悲痛,绝不会比“儿子”少,理由有二:其一、辞逝之人是父亲的妈妈;其二、失业的正是父亲本人。这些对于父亲来说,无疑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其内心的哀痛可想而知。“祖母”在儿子是奶奶,而在父亲则是妈妈,从血缘关系上母子关系要比祖孙关系更近一步也更深一层。父亲强压着自己内心巨大的悲痛对儿子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以此来安慰满怀伤感的儿子,正可以看出父亲的慈爱——他是多么希望儿子不要和自己一样也陷入巨大的悲痛当中。设想当时父亲与儿子一起抱头痛哭,其场景必然是令人难堪的。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父亲“送走了”自己的母亲,身边的至亲又少了一个,其内心有的是无法排遣的伤感与孤苦。而此时,儿子又因求学要离开他,一时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在父亲的心里占据了上风,他是多么希望儿子留在自己身边的时间再长一些。基于这样“心理动机”,所以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能够再多陪儿子一会儿,能够为儿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成了一个父亲此刻最大的心愿。“他忙着照看行李。”“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诸如上面所列举的言行,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一方面何尝不是要借此慰藉自己那颗孤寂的心灵呢?

父亲在做完他认为应该做的一切之后,“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我想这阵子,父亲的心里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获得了某种补偿,找到了些许平衡,肯定比儿子要离开但自己却不去送行好受得多了。

“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说自己身体平安,是希望儿子不要因自己而担忧;又说自己的“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再说自己“大去之期不远矣”,我们能够体会到父亲此时此刻在言语里所流露出的一股异常强烈的渴望——无非是想让儿子来到他的身边。从这一封文字不多且在语言上不乏“自相矛盾”的信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父亲那种“欲盖弥彰”急切想见到儿子的深沉心思。

上面的分析文字,是在笔者也当了父亲之后,参照自己切己的体会而得出的一些拙见,这也与作者在文本中因不理解父亲当时的心思而生的“愧疚”“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能够一一对应。

行文临了,针对曾经一度引发热议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原中文系)副教授丁启阵《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的博文(文章认为,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父亲的背影符合中国人病态的审美,《背影》的感动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表现,赞同从教材中删除),笔者因此再补充写作本文的两点感想:一、依据文本对经典做出合情合理的“别样”解读,而不是那种为“故作惊人语”所进行的“牵强附会”,非但不会消减经典原有的华彩,还会因此增添它的魅力;二、之所以我们今天还能够对《背影》进行诸如上面的“别样”解读,不正依赖于作者高超的“写实”本领吗?这一点也可以当作是其为经典的一个佐证吧。不妥之处,还敬请方家批评指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典解读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父爱如山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父爱的反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