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课堂文本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17-11-04曹旭丰
曹旭丰
【摘 要】课堂是一个学生与老师进行知识传授、情感交流的平台。任何的教育教学研究,或多或少的在于引领提升课堂的有效、高效。学生的能力、思维的培养,也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一个课堂的高效,将引领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深入。我们要注重预习指导,做到准备有效;构建和谐氛围,做到交流有效;紧抓文本精华,做到挖掘有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文本精华;有效性
课堂是一个学生与老师进行知识传授、情感交流的平台。任何的教育教学研究,或多或少的在于引领提升课堂的有效、高效。学生的能力、思维的培养,也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一个课堂的高效,将引领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深入。笔者就语文课堂有效性发表一些看法:
首先,注重预习指导,做到准备有效
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翻开书本时,学生连段落层次都未标出;关于作者情况也是根本没有查阅;甚至在上课前,有些学生连课文都未看过等等。没有充分的积累,讲究课堂教学有效,那只是空谈。结果是上课时,许多学生只是在听,在记,而没有深入思考。学生也只是面面俱到,根本没有关注重点难点。语文課沦为记录课。这源于许多老师不注重预习的具体细致、更不注重预习作业的深度广度以及相应的检测。同时也源于学生对预习的“误解”:预习不是作业;预习不重要;只要课上听认真就好等等。笔者为改变这种情况,在预习作业上作了思考。就以《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例。
我主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几个有梯度的问题。
1.了解作家作品以及写作背景;2.通读全文,复述文章内容;3.试用一句话概括文本内容;4.赏析最后一句:“祥子哆嗦得像风中的树叶”;同时划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5.上课时,由小组为单位进行逐一展示;6.要求,家长能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并做好签字。几个简单问题,要求明确,让学生能有了抓手,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让家长卷入其中,把预习落到实处。有效的预习准备,将为上课时的有效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构建和谐氛围,做到交流有效
课堂的有效交流,源于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即整个课堂的和谐。大家都有这种感受,进入初中之后,许多学生都不愿举手,不愿回答问题。源于一个字“怕”:怕同学笑话;怕老师批评等等。要能让学生在能说的基础,敢于展示自己,乐于表现自己。作为老师,要做到真正的民主、宽容、自由。这样才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进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然这种氛围的营造,不是老师浮于表面的笑容,无处不在的表扬,以及仅仅优生舞台的展示等等,而是老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关注和设计问题的层次,给每个层次的学生以展示的空间,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我们就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
在深入学习文章内容时,我们以投影的方式,展开问题:
1.做一个播音员,有感情朗读喜欢的语段,且不出错;2.做一个新闻记者,概述一下文章内容;3.做一个文学鉴赏家,选择感触最深的一段进行批注;4.做一个哲人,给大家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5.做一个写作高手,分析一下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6.做一个外交家,评述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难度题目进行解决,并进行展示。
这些题目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各个层次学生都有一个抓手,同时也让基本功不同的同学能有展示的舞台。在展示的过程中,涉及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基本功差的同学上台。有一定难度的,让相对优秀的学生来展示。这样的和谐氛围也真正让每个学生有了相应的提升。而不至于课堂只是优生的一言堂。
第三,紧抓文本精华,做到挖掘有效
课本中的课文其实都是名家经典。其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本精华。文本的信息越是多,给学生启发的东西越是丰富。所以,我们就要适时的发掘课文中的“文本精华”,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时,被最后一句:“祥子哆嗦得像风中的树叶”所吸引。一般情况,我们只是把这句赏析一下了事:“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祥子比作风中的树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祥子当时痛苦的状态,表现了祥子无法控制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但忽然,我有一种冲动:干吗不能让学生也能以“祥子哆嗦得像——”句式仿句?来提升学生对生活和作品中意象的领悟。
起初,一位学生说:祥子哆嗦得像一叶扁舟。“一个不错的句子,但好像意境有点不对。”我说。马上有个同学举手说:“扁舟”是一种自然的,随兴的东西,因为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就体现这一点。又有同学说:像飞舞的蒲公英!很美,但,对吗?我说。另一学生说:不对。“蒲公英”应该是一种富有童年梦幻般色彩的东西。放在这儿不合适。以后同学有人说:像风中的柳絮。不好,否定了。有人说:像牛马。意思有,但不够优美。
突然,有位同学举手说:“像雨打的浮萍!”“为什么”,“因为文天祥曾经说过“身世浮沉雨打萍”,说出当时他命运的不能控制。“好!意境符合。”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像风中的蜡烛!因为它就像风中的树叶一样,无法控制自己,风只要稍微再大点,它就要熄灭。与祥子的状态极像。”“好!”我情不自禁肯定。
之后,又有一位同学说:“像风暴中的竹筏!”“因为它好像被风暴撕裂了一般,我们好像听到了咯吱的声音。”“好,太美了!”
在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下课了。
我忽然感觉到,就是这么一句比喻句,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与争论,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迁移能力。课文就是一座金矿,就看我们老师能否成为一个高明的掘金者、启迪者!如果能这样长期注意这种课本中的文本精华,学生的语文素养何愁不能有效提高!
提升语文课堂文本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只有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激活课堂真正活力,让学生热爱语文,深入探究文本,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带给学生足够的营养与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