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017-11-04黄天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离校职业指导

黄天然

摘 要 近年来,诸多不同的原因导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为此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新增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毕业生自身、高校、政府部门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就业,促进和谐。

关键词 离校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原因 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所谓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般指在取得高校毕业证书离校时仍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群体。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形势愈发严重。麦可思发表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2013届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分别为26%、35%、32%,分别低于上届同期l1、12、13个百分点。即便是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依然约有10%的毕业生未就业。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27万,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将近180余万(按照近年来离校前平均72%的就业率估算),再加上上一年度未能落实就业的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的总数必将突破200余万。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方人士所关心和讨论的热点问题,而离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我国社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面临的关键问题,为更好的改善高校毕业生的难就业,需要多方面的进行思考和调整,比如高校毕业生自己、高校、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等各方面一起共同努力后方可找到统筹解决的办法。

2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剖析

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存在着许多种问题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市场环境等方面看,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条件和环境是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最主要因素。从就业渠道来看,某些就业服务网站系统更新仍不够完善;从市场环境和经济水平来看,经初步统计,有将近1/4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甚满意;近30%认为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过低,包括工资和福利等;另外,用人单位提出的招聘门槛较高,条件较为苛刻,影响了近三成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其次,高校毕业生自己个人能力不强、就业观不尽合理。其中包括专业知识水平、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欠缺;再者,在反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也不尽满意。如今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在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环境下,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水平难见提高,而社会竞争却越发激烈,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使得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另,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和就业观念不够清晰,常出现眼光过高,急于功利而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第三个原因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单位对其需求之间存在掉链现象。在“教育产业化”的当下,有些高校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不再是从前的以培养人才为主。在如此教育培养模式下,校方对专业的定位不准确,对学科结构布局不合理,也缺乏人才培养的社會针对性,更加没有为毕业生依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专门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每年都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不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更多的毕业生因为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而未能成功就业。

3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3.1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必须认清自己,通过对市场的认识,找准定位,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强化自身实力,以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同时,情况复杂的就业形势就像在提醒高校毕业生需养成认真细致的个性特点,不断提升自身求职技能。就业的主体是高校毕业生自己,事实上,是否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和符合自身能力的工作也是掌握在毕业生自己手中的。

除了认清自己,毕业生还应该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因此,同时要求他们的心态必须积极主动,心态上的“正能量”能更好地帮助其步向成功。从简历制作,到应聘时的笔试、面试等,每一个阶段都要求其认真对待,努力为自己找到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求职技能的认真学习,高校毕业生在参加面试时应学会注意的穿着打扮、行为礼仪、表达沟通的能力等等,除了加强专业技能外,并仔细了解求职单位的具体情况并针对用人单位提出自身的想法和建议,认真准备各求职环节,模拟求职现场会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既能体现求职者的诚恳态度,同时也能力争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

如今很多的用人单位“任人唯才”,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恰恰是在这些方面,有些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大部分)并没有足够优秀,至少优秀程度没有达到该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因此,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应当争取各种机会,锻炼自己,增强实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3.2高校方面对毕业生产生的影响。高校在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应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统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情况,主要可由单位属性、生源地域、对用人单位的待遇期望等方面进行统计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设立、分类、总结,可以通过此举,可让高校随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及时随时地更新就业生的信息数据,使得用人单位可及时获取高校毕业生的相关信息,避免出现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出现联系的断链,也可让用人单位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及能力水平从而正确设立相关用人岗位,避免导致就业机会和用人机会的丢失。

其次,高校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积极开展及举办相关的就业指导讲座,搭建已就业生和未就业生之间的信息经验的桥梁。在已就业生的求职经验指导和交流下,未离校的高校生可借鉴他们实用的求职面试经验,甚至有些校友可以直接提供宝贵的就业机会,大大提升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endprint

最后,高校要提供专业化求职教育,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归类后,对不同类的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心理辅导、就业推荐、专业技能培训等。纠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思维误区,端正对自身的认识,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利用网络媒介、服务系统进行就业宣传及就业信息的更新发布,让毕业生及时接收到就业信息。

3.3政府和社会方面加大就业扶持

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方面有关的部门应了解并改进时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完善相关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加大扶持大学生就业的力度,从而构建和改进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社会大环境。此后,在政府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下,联合社会各用人单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指导大学生就业观念及认识市场需求的服务活动,指导高校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并正确认识自身的定位,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就业毕业生的多元化需求。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国家对于就业政策宣传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多历练历练。当前,经济较发达区域,人才也相对集中,就业竞争必然异常激烈。由于人才“拥挤”,大部分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残酷后果只能是淘汰。为此,政府部门应当要结合社会的就业形势为高校毕业生们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引导毕业生放眼基层,培养“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另外可留意每年国家、地方相关政策(如借助“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机遇,通过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教育,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到基层发挥个人优势,得到更好的历练。

4小结

就业形势的严峻化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就业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突出性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做好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要在各方面更加完善自己,提升就业竞争力;高校是毕业生的坚强后盾,要在诸多硬件条件上给予毕业生足够的帮助;政府部门和社会也应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繁荣的必备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孙舒平.2009年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4):2.

[2] 朱新力.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2008(12):70-71.

[3] 范亚菲,陈军.高校就業指导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离校职业指导
学生放学后未离校被烫伤谁来担责
基于流程可配置的数字化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人职匹配”职业指导模式的思考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