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生态体系构建

2017-11-04黄兆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应用型

黄兆文

摘 要 理工类高校应以技术应用的大学建设为核心,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技能实训、搭建竞赛平台和成果孵化,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应用型 创新创业 生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随着国内高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在毕业时才开始提供的就业指导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对接的关口继续前移,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规划他们的就业问题。为此,不少学校现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程目的旨在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然而,因为种种因素制约,这类课程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作用有限。从长远发展上来看,理工类高校应以技术应用的大学建设为核心,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技能实训、搭建竞赛平台和成果孵化,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架构起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主要有四点:一是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普适性培养;二是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培养;三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四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强化和项目孵化。学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诚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应当以制度创新为先导。应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实施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等。建立跨院系、跨学科专业的交叉培养机制,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的弹性学制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和平台支撑。要发挥课程教学的知识传授载体作用,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要发挥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小微企业创新基地等在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中的活动载体作用,深入实施和支持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竞赛项目,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以方法创新为突破,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比如:推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突破束缚创新创业灵感的桎梏;改革考试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丰富教育资源,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同时,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同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应当以服务创新为保障。应当改进创业指导服务,引导高校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完善创业服务网功能,联合开发和实施创业培训项目,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的到位,信息、培训、项目对接的及时,为高校学生创业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应当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推动力,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综合改革,搭建了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平台、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平台、创业辅导平台、微创业培育平台。学校通过阶梯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客训练营等提供贴合实战的课程及训练,将创新创业的种子根植于学生心田。

2打造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培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譬如,可以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理论与实践》、《青少年创新教育研究》、《创业管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与实践》、《学生创新实践中的技巧与方法》等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每年可以举办各类创业讲座,内容涵盖创业经历、创业想法、盈利模式、经营管理、财务、税务、法律等;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为老师、同学获取相关信息,增进相互沟通、交流提供便捷的网络平台。

诚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关键靠动手,理工类高校可以按照教育部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建设校内实验室和实验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外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办公司、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实习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譬如,可以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坚密设置与地方用人单位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也可以结合地方企业的相学校与一些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学院,与相关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合作建成教育实训基地,与有关联合申报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项目,校企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过程对接生产实践。

3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为拓展学生实践空间,学校将学科竞赛、专业竞赛、创业大赛作为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练兵场”,把大学生竞赛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实施竞赛活动项目化管理,建立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励机制。对于校内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鼓励推荐参加国家和省级创业大赛。此外,学校可以利用“创业者协会”、“创业者俱乐部(下转第28页)(上接第26页)”等创新创业学生社团,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和创业论坛、创业企业参观、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促进有创业志向的同学自愿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并聘请创业导师适时提供指导。加强实训体系建设,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拓展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在全校建立了一些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赋予更多政策支持,比如,提供配套经费,各级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向参与创新计划的本科生开放等,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试验区。

此外,现在有人担心高校应该是讲学术的地方,搞创业创新就把铜臭气弄到学校,还有人说大学生就是糟蹋钱。其实不然,大学搞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不在赚钱而在育人,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其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很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接触了实际问题,学生把学到的各类知识用到实践当中,而这些在课程中难以学到。创业实践帮助学生跳出了死记硬背的习惯方式,撬动了学校的教育改革。高校要培养思想解放、有创新冒险精神,拥有敢于理性质疑精神的一代人,这是将来建立创新国家的根本。

4为校园创客开启“造梦空间”

应用型人才培育需要为学生创造适合创业的空间环境,帮助年轻创客的梦想从概念走向现实,高校可以创建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及配套设施等功能区,形成创意、创新、创业、产业立体化孵化载体。学校可以利用政府资源,在校内设置知识产权服务站、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为创客提供工商、财务、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学校也可以利用多个研发中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校友企业联合会基金,为校园创客提供高层次的技术支撑平台以及多元化的资金支持。譬如,从2016年3月初,荆门市设立规模5.8亿元的创业创新引导基金。农谷·荆门市创业创新引导基金走进荆楚理工学院,30名大学生创业者现场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协议。设立之初,该基金共收到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贷款申请123项,审核确定对20个项目予以大学生创业创新支持700万元,对71个项目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10萬元。

参考文献

[1] 文静.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大学生创业不以赚钱论成败[N].京华时报,2016-03-14.

[2] 杨富春,杨梅芝.荆门创业基金深耕高校[N].湖北日报,2016-04-06.

[3] 丁秀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借鉴[J].教育与职业,2014,(07):104-105.

[4] 马莉萍,岳昌君.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03):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