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改革开路典型示范要素驱动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2017-11-04
统一思想,科学谋划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升到县域振興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谋划和推进,在顶层设计上,注重“三个融入”:融入市委中心工作。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升到全市中心工作层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与经济发展、精准脱贫、基层党建等事关全局的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建立市委联席会议定期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问题、常委联镇包村一线推进落实、部门协作分线组织实施推进等制度,实施了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从项目投入、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融入深化改革大局。抓住我市承担1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的重大机遇,创造性地出台了30条改革措施,形成了农村全要素、全链条综合改革,系统破解了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发展的土地权属、资产量化、资源要素市场化等难题,真正让农村资产进入市场、显化价值,全面激活沉睡资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强劲支撑。融入基层发展实践。突出镇村这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专题举办“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农村基层工作专题培训班”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拉练现场会,总结提炼各种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营造了对标看齐、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累计选派469名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年均投入村级运转保障经费1亿多元,在窗口单位、涉农部门全部开通村级事务办理“绿色通道”,建立部门“巡回下访”制度,推动政策精准落地、工作精准对接、考核精准跟进。
因地制宜,持续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实践。根据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发展基础,分区域推行了六种模式:一是资源开发模式。合理利用产业、资源优势,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增加集体收入。析木镇下林村采取上级出资、集体出地、村民入股,三级“二二六”收益分成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村集体年收入从“0”到10万元的突破,入股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二是土地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土地要素牵动作用,通过开展以村委会代农民流转土地实现流转增值、确权多出的耕地平台发包、其他农用地资源性资产平台发包的“一流转两发包”的实践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初步估算,通过土地确权可整理出多余土地25万亩,每年可增加收入7500万元,平均每村增加收入18万元,年底前全市将彻底消灭空壳村。三是空间整理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制度改革等政策,采取迁村腾地、增减挂钩、复垦流转等形式,扩大集体增收渠道。西四镇希水新村实施了全省第一个土地增减挂钩示范项目,组织全村766户农民拆旧建新,新增集体资产3000万元,腾出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实现集体年收入130多万元。四是产业依托模式。深挖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村级发展和集体增收。马风镇祝家村由支部领办合作社,构建了南果梨全产业链,实现村集体年收入163万元。五是股份合作模式。盘活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参股经营经济实体,通过保值分红壮大集体经济。南台镇二道河村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和村级集体土地,入股农民合作社发展草莓种植产业,村集体保值性控股45%,可实现年收益40多万元。六是租赁发包模式。依托新型城镇化,大力创办集体经营性资产,通过租赁发包形成稳定的租金收益。验军街道二台子在村转社区过程中,采取集体与村民认股回购的方式,留存商业门店、市场24万平方米,实现集体年收入172万元,居民年均分红1570元。
固本强基,全面夯实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保障。探索实施“一核两翼”发展模式,着力解决权责不清,运转不畅问题。“一核”就是以发挥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核心,“两翼”就是政经分设,一翼以村(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网格化为切入,把党小组建立在网格上,把服务群众浓缩到最小单元;另一翼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体,以改革试点为牵动,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而探索推进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一好双强”队伍,着力解决能力不足、担当不够问题。念好“选、培、管、励”四字诀,选拔配备政治素质好、改革创新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优秀村干部。全面实施结构性补贴、集体增收奖励等制度,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实施“党员先锋工程”,着力解决角色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好问题。采取挂牌升旗、入网定格、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办法,真正把党员位置摆上来、形象树起来,使其内在的党性意识,外化为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自觉行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