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企业 走近学生
2017-11-04李小灵
李小灵
摘 要:为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熟悉生产流程,听取学生的声音,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教师在暑假期间进行走进企业,走近学生的活动。
关键词:走进;企业;走近;学生
中国要实现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当务之急是要提升一线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职业教育为更好地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大批的积极向上、踏实肯干、有素质、有技能的人才,中职学校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相互融合,充分了解企业各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联合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为此,学校老师在八月酷暑之下,大家到两家名企进行了深入地调研。
一、走进企业
一家公司电子企业为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生产,公司位于重庆保税港功能区,拥有世界级工程技术研发团队,为客户提供从最初期的设计概念、产品发展、投入量产,到新产品上市后的售后服务等一贯流程,为消费者、企业用户提供“创新的科技解决方案”。
另一家公司是国内著名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主要致力于数字技术的研究开发、制造和推销。该生产基地是为实施多元化、国际化战略所设立的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公司。公司生产空调、洗衣机等不同种类的日用电器,拥有用于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厂房面积60000平方米。
两家企业都与学校有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对学校老师到企业调研都非常重视。人力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员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他们详细地为我们介绍公司的发展历程与美好前景,目前的生产情况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养方式。
本着培育、珍惜、关怀员工、让同仁尽情地发挥最高潜力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成长,电子企业与重大知名学府、科研机构合作,搭建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为肯学、愿学的员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与条件。公司内部每年都有岗位技能鉴定培训及考试,合格者将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和薪水,公司精心设计从单一岗位到多轮工、小组长等的晋升阶梯。这些措施有利于激发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也加大人才储备力度。
电子企业生产车间,干净整洁、温度湿度良好,在车间参观过程中感觉不冷不热,总体比较舒服,车间流水线不断进行技术提升,线上员工数量大幅下降,现在一条线只需要60多人。
家电同样也有详细的员工培养计划,鼓励新员工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设立了优秀技师工作室。公司对员工薪酬与福利方面也尽力做了许多工作,公司在生产车间旁设立职工食堂,方便员工就餐。
二、走近学生
两家公司都非常善于理解学校教师的渴望了解学生的心情,专门安排各岗位的学生来与教师交流。
教师积极地向学生说明我们到企业的目的是了解企业状况,倾听学生的心声。调研教师与毕业生亲切交谈,述说工作中的感受与成长。工作帮助他们更客观认识世界与规则,更理性地看待企业与自己,发现了原来自己认识的偏颇,意识到了企业规章的严肃性,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认识,意识到尊重规则方可生存。
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了切实的收获,自己劳动挣钱光荣也有底气、有尊严。学生给我们介绍了企业的薪酬福利,公司关心员工身体健康,建设有干净卫生宽敞的职工食堂,供应多种食品,提供价廉物美的员工餐,保证员工精力充沛地工作生活。
交谈中有学生反映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简单、单调,工作时间太长,很辛苦,企业提供的薪酬与他们的期望有一定距离。有学生说工作车间温度较高,环境比较艰难。有的同学对当前工作都表现出一种接受,也有对明天的期待,而有的同学存有一些抱怨,对未来比较迷茫。交谈中有学生反映他们下班回宿舍人很累、常常躺着玩手机,周末休息也常如此。
我们与毕业生交流,听到他们在公司工作与生活总体感觉不错,看到学生在短短几个月中的逐渐成长与成熟,作为老师我们很欣慰;但看到有学生目前还没有完全适应企业,感到工作很疲惫,面对未来还有一些犹豫与不安,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责任。
三、反思教育
调研的两家企业无论是车间布局或管理中都体现5S或6S精细化管理的精神,两家企业都特别强调员工素质和规范化管理,希望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提升,规范学生行为。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立足岗位,安心工作,不断进取,着眼长远。
调研归来,思绪良多。公司希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可以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学校可以继续推进“准企业化管理”项目,深入研究,探寻更合理的途径,强化7s管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职业行为习惯,为学生成才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同时迫切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职业生涯发展,树立职业目标,目光远大,脚踏实地、立足眼前,不断发展,要充分认识只有不断学习,人生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以促进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质量,基本形成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我们更应该明确企业到底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什么明确的要求,作为一线流水线上的普通员工与作为技能人才的员工,工作岗位不同,培养方案上需要做怎样合理的调整呢?各自的侧重点又应该怎样选择呢?除了专业课程的变化,对于学生当前所表现出的迷茫与不安,我们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心理建设方面该做怎样的工作,有待我们在后面的教学中去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雄,刘程.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社会科学,2013,1.
[2]刘铁芳.守望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