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人民获得感: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事业

2017-11-04

共产党员·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公立医院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核心的指标就是人民的生活幸福、富足、安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让全体人民能够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等,人民的获得感持续上升。

一是努力推动教育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政府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全力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财政支持农村教育的力度,推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4年将每生每天的补助标准提高到4元。自2012年起,先后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等三项专项计划,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大力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在高考政策上进行倾斜,提高中西部省份高考录取率,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安排专门招生指标,招收升学率相对偏低的中西部省份学生。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支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通过设置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形式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入学率;通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层次人才。

采取一系列措施缩小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严格实行就近入学的办法,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法律规定,推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实行对口入学、阳光招生等举措,着力做好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五年来,“择校热”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均衡校际教育差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其为教育公平“兜底”的功能,加大对特殊群体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群体间的教育差距。一是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发放困难补助、助学金、奖学金等形式,基本形成了覆盖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二是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新建、改扩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表彰优秀特教教师;在国家高考中为盲人考生印制专门试卷,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为更多残疾人获得了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学习的机会。三是着力解决随迁子女受教育問题。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动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随迁子女在迁入地参加高考已经实现。四是初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改革原则、目标、路径和主要任务,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30多项配套政策,改革的制度框架、路径方法逐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5年已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在2010年启动了第一批17个试点城市的工作,2014年增加了17个城市,2015年扩大到100个城市,2016年扩大到200个城市,覆盖了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地级以上城市,形成了区域联动改革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国剩下的138个地市正在推开改革,这标志着全国公立医院彻底告别“以药补医”时代,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五年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全力推进医药分开,坚决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公立医院改革首先下大力气解决以药补医,要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切断医院层面“医”与“药”的利益联系,切实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同时改革药品购买招标机制,对县级医院用药实行“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的方式;对部分价格虚高、临床必需的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开展谈判试点,切实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负担。

逐步建立科学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各地政府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推动医院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措施,保证了公立医院的合理收入。一方面适当降低检查、检验等价格,同时适当提高技术劳务价格,使医疗服务价格较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医保的保障水平、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使群众就医的负担不会因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而增加。从试点城市的改革情况看,改革后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在降低诊疗价格的同时,也保障了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

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按需就医、就近就医;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加强社区医院等基层医院的建设,提高其医疗水平。经过改革,与2010年相比,2014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分别提高了17%和54%。

五年来,各地、各部门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视程度更高,共识更多,推进力度更大,改革取得了“两升三降”的显著成效。“两升”指的是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上升,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上升;“三降”指的是医药费用增幅下降、药占比下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多渠道保障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并且把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就业趋势的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保持了稳定的就业态势,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从就业总人数来看,我国的就业人数由2012年的76704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77603万人,增加了899万人。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来看,2013年突破了1300万人大关,2014年达到了1322万人,2015年增加1312万人,2016年增加1314万人。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来看,五年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一直低于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同期,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保持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

不断优化就业结构,推动多元化就业。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从2012年的33.6:30.3:36.1转变为2016年的27.7:28.8:43.5。其中,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后,继续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已经成为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从所有制的结构来看,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私营企业和个体都是就业人员最多的。从就业形式看,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就业形式更加灵活,特别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网络就业创业,新业态、新模式就业不断扩大。

采取有力措施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就业,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教师特岗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就业。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五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维持在70%左右,年底总体就业率超过90%,总体上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双创”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双引擎”的一个重要引擎,也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手段。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包括降低创业门槛,税收减免、资金补贴、搭建创业平台等。同时,国家还特别鼓励支持大学生和农民工两个群体的创业,在各种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群体积极参与到创业大潮中。

四是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使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网更加完善。

大力推动养老保险事业,保证“老有所依”。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实现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项制度的衔接;解决了职工在机关事业和企业之间流动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基本形成了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16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共计88777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9980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员2537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4852万人。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37991亿元,比2012年增加16161亿元,年均增长14.9%。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2016年的2362元,增长了676元,年均增长8.8%。2016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首次同步调整并发放到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不断提高。2016年底,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17元,其中月人均基础养老金达到105元,基本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

全力促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证“病有所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2012年开始试点;2015年所有地市启动实施,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2016年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贫困人口等困难人员在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2017年开始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有效衔接和经办协作。医疗保障的范围逐步扩大,2017年印发了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西药、中成药部分共收载药品2535个,较上版目录新增339个,增幅约15%。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整体推进,复合式的医保付费方式初步建立,医保控费作用进一步加强。逐步扩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范围,基本满足了参保人员就医购药的需求。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更为顺畅。

建立健全各项生活保障制度,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首先是继续推进社会救助事业。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一次以行政法规形式规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八项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了一个分工负责、相互衔接、协调实施,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其次是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资金补助和信贷支持力度,有力推进了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截至2016年底,已有1126万户家庭住进了公租房,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同时,国家对棚户区改造工作也十分重視、全力推动。201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对党的十八大后的棚改工作作出了总体要求,并且提出了“2013年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对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了2015-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的三年计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指导下,我国棚户区改造成绩显著:2015年棚改开工601万套,2016年开工606万套;自2008年开始棚改工作以来,8年间改造了3000多万套房屋,让8000多万居民住上了新楼房。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既体现了党和政府保障民生的决心,也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民生事业持续发展,保证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