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中的运用
2017-11-04马东东韩俊鹏
马东东++韩俊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在青少年、老人、殘疾人等方面。但将社会工作理念以及方法运用于禁毒防艾教育的探索仍较少,没有形成可借鉴的本土化经验。本文以笔者团队在大学开展的禁毒防艾项目为基础,在实践服务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社会工作相关理念作为指导并借鉴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虽然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仍存在不少挑战,但理念的适切性和方法带来的学生积极参与、提升能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
关键词:社会工作;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
在边疆地区因吸毒共用针具而导致血液传播艾滋病的情况屡见不鲜,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治愈艾滋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意识提升来对艾滋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大学生群体是在预防层面需关注的重点对象,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推进禁毒防艾教育工作,是笔者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存在的问题
各大高校都已经认识到开展禁毒防艾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但到目前为止,如何开展让学生受益良多,在理念方面认识到毒品、艾滋病的危害,进而在行为方面坚定的远离毒品,并切断可能感染艾滋病的一切渠道的教育仍处于探索过程之中。
当前高校的禁毒防艾教育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第一,大多采用传统式的课堂教育,重在阐述毒品、艾滋病的危害。而作为被教育对象的学生感觉这两个概念离自己很遥远,往往是上课听,下课忘。第二,依托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主题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虽然集中开展,但涉及的深度较为表层,学生们走马观花般的了解了一下,效果较差。第三,师资力量缺乏。普通的教师无法对禁毒防艾知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大多数都是靠临时抱佛脚获取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时甚至会发生错误的讲解,导致学生接受到错误的知识,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二、社会工作理念契合禁毒防艾教育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很多领域被证明了具有较好的操作性,比如在青少年领域、老年领域、残疾人领域等都有其特殊的地位,服务活动中取得的成效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可。社会工作有专业的价值观作为指导的理念,形成了利于开展服务的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笔者团队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服务的过程中,把社会工作的理念尝试在禁毒防艾教育中运用发现,首先通过参与式的服务活动让大学生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进而提升他们关注此方面问题的意识,树立“我要坚决的远离毒品、艾滋病”的观念,有助于他们反思自己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高危情境,避免高危行为。
在社会工作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相信人有独特的个性,相信人有自我发展、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力,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以此为基础,引申出社会工作的两个基本理念:助人自助、尊重和平等的理念。“助人自助”作为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首先始终相信服务对象是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现状的,而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只是作为“催化剂”的角色,是一个帮助服务对象去认清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优点的过程。其次,从服务对象的潜力出发,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即不替服务对象做决定,提倡他们挖掘自身潜力,运用周边的资源学习去解决自己问题,这样才能在社会工作者离开之后更好的去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如果没有人帮助生活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第二个基本理念是“尊重和平等”,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去筛选服务对象,甚至给他们贴上一些不好的标签,力争社会工作伦理中的价值中立,进而做到接纳服务对象。
三、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中的借鉴运用
(一)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禁毒防艾教育中,笔者团队最主要用到的是直接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以及社区工作方法,将小组的工作技巧和社区服务的工作技巧尝试运用到禁毒防艾教育中。首先是小组工作方法的借鉴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的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力,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的问题,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公平、公正的发展。[1]为服务大学生,通过前期宣传和招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禁毒防艾教育小组”,通过参与式的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传递基本的知识,形成与组员的良性互动,同时注重组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反思自身行为,而后又通过社会工作者的总结与反馈,让组员达到意识提升。小组活动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采用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服务,按照知识传递——理念反思——行为导向的模式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得参与者学有所获。
其次是社区工作方法的借鉴运用。笔者团队曾在学校组织过大型的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和往常以完成任务为重点的宣传方式不同的是,在本次宣传之前团队成员精心设计,并借鉴社区工作的社会策划模式提升活动的质量。如项目团队设计的“套圈游戏”,二十个矿泉水瓶作为目标物,每个瓶身都写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参与者套中正确的传播途径会获得一份小礼品,既普及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诸如此类的小游戏,互动环节来增强大学生对毒品以及艾滋病的认识,通过大家的主动参与,提升主题宣传活动的效果。
(二)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中运用的优势
1.注重开展工作之前的需求评估及小组结束之后的效果评估。在开展小组活动之前,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威式教育理念,教育者认为大学生欠缺哪些层面的知识往往具有主观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需求以及喜欢参与的活动的形式。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在服务活动开展之前,不仅是针对大学生做需求评估,同时与有关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等人员进行接触,了解以往服务的不足,以达到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高质量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之后,选择自我评估与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本次活动的成效,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参考。在整个项目活动结束之后,对整个项目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反思,理性分析整个项目的缺点和优势,总结过程中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成果。endprint
2.摆脱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法,使服务对象更加具有自主性和能動性。在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禁毒防艾教育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主要是“支持者”和“引导者”,将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放在同一个水平,处于一个平等的沟通地位。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相互支持的,整个服务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大学生来进行的,把能力建设以及社会支持融入到知识的传递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效果往往较差,由于禁毒防艾教育的特殊性,知识的传播只是最浅层次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树立远离毒品、艾滋病的意识,选择安全的个人行为。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指引之下,大学生普遍认可多元的参与形式,并积极投入到服务活动中,与社会工作者互动、与其他参与者沟通,提升了自我理念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意识。
3.以普及知识为切入点,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美国的教育部认为:好的毒品预防教育不仅包括准确的适合不同青少年特点的毒品预防知识,还应包括基本的人际交流技能、拒绝别人的技能、决策及解决问题的技能、维护自身权利的训练、自信心培养等相关教育。[2]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过程中,不仅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宣讲,了解“毒品、艾滋病是什么”,同时还帮助他们认清“为什么”,最后引导大家思考“怎么办”,如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利用情景扮演的方式来引导参与者学习如何正确的拒绝的毒品,保护他们自身的安全。
四、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介入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的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介入禁毒防艾教育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社会工作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最初由高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职业化进程才逐步发展,这就导致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度较低,对该专业的理念、方法的认识比较模糊。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及社会服务机构的增多,社会工作在诸如青少年、老年、残疾人等领域蓬勃发展,但在禁毒防艾方面涉及的还比较少,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成熟的模式进行参考。其次,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注重任务性,往往忽略成效。大部分高校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形式大于内容,以完成这一项工作任务为目标。社会工作介入禁毒防艾教育更重视内容,通过系列的小组活动、工作坊等形式,提高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并引导学生能够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这必然会占用较长的时间并且花费更多的精力,与传统的“蜻蜓点水”般的宣讲具有本质的区别。高校在不了解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情况下,很难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创新性的教育形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姚慧,宋晓明.我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政法学刊,2012(02).
注:保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禁毒防艾的创新研究——以保山学院为例”(16B032CX)。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