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种杀菌剂对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

2017-11-04邓建平杨梦飞

长江蔬菜 2017年18期
关键词:咪鲜胺胡麻茭白

邓建平,杨梦飞

(1.浙江缙云县植保植检站,321401;2.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四种杀菌剂对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

邓建平1,杨梦飞2

(1.浙江缙云县植保植检站,321401;2.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采用咪鲜胺、硫磺·三环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4种常用杀菌剂开展茭白胡麻斑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45%硫磺(40%)·三环唑(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个处理的胡麻斑病防控效果及增产优势明显,防控效果分别达到87.4%和88.3%,产量达到1 796.2、1 758.6 kg/667m2。

茭白;胡麻斑病;杀菌剂;防效

茭白(Zizania latifolia),属禾本科菰属,为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中下游地区,全国年种植面积6.7万hm2以上,其中浙江省年种植面积约2.8万hm2,分别占全国茭白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40%以上[1,2]。缙云县是浙江省茭白主产区,由于连年种植茭白,胡麻斑病等病情逐年加剧。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化学防治药剂主要包括三环唑、扑海因(异菌脲)、多菌灵等,但由于长期连续使用,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因此,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茭白胡麻斑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十分紧迫。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6年在缙云县大洋镇石亭村沈海潮承包田进行。试验田块地势平坦,前作为水稻,土壤肥力中等,弱酸性,排灌方便。

4种供试药剂分别为25%咪鲜胺乳油(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45%硫磺(40%)·三环唑(5%)可湿性粉剂(杭州禾新化工有限公司)、2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阴市农药二厂)。

参试茭白品种为丽茭一号,属单季茭,系大洋镇主栽品种,2015年11月23日种植,密度0.5 m×0.8m。

1.2 田间试验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A:25%咪鲜胺乳油1 500 倍液;B:45%硫磺(40%)·三环唑(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C:2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D: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E:清水对照(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5m2,3次重复,周围设有保护行。

6月15日第一次施药,每667m2茭白田喷雾药液50 kg;6月23日第2次施药,药剂用量同上。试验期间肥水管理同常规,不再施用其他杀菌剂。

1.3 调查方法

每个小区对角选定5墩茭白,调查叶片发病情况。共调查3次,6月15日施药前调查胡麻叶斑病病情基数,以后每隔7 d调查一次病害防控情况,分别考察记录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与防效。

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1~5个斑点;3 级,6~10 个斑点;5 级,11~15 个斑点;7 级16~20个斑点;9级,21个斑点以上。

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叶片×9)]×100;防效(%)=[1-(处理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前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3]。

1.4 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和SPSS 20.0统计,方差分析采用随机区组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法,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茭白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第1次处理(6月 15日)后 7 d,即 6月 23日考察结果,各处理间茭白植株高度及分蘖性状无明显差异。第2次处理(6月23日)后7 d,即6月30日,各处理有效分蘖数量差异不明显,但4种药剂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A处理最高,比对照高4.4 cm,C处理次之,比对照高3.6 cm。6月30日,按当地茭农种植习惯,及时去除无效分蘖。采收期考察结果,各处理植物学性状变化较大,4个药剂处理的株高均高于对照,其中C处理最高,达到261 cm,比对照高18 cm;B处理次之,比对照高11 cm,A处理最低。

表1 4种药剂对茭白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茭白胡麻叶斑病的防控效果

从表 2可知, 第 1次施药后 7 d,A、B、C、D 4个处理对胡麻斑病的防效分别为 57.9%、60.3%、32.9%和30.0%,防病效果与对照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 A处理和B处理防控效果较好,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与C和D处理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第2次药后第7天和第14天,各处理差异性与上一次考察结果趋势相似,A处理和B处理防控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2个处理。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控效果

2.3 不同药剂处理对茭白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由表 3 可知,A、B、C、D 4 个药剂处理 667m2产量分别为 1 796.2、1 758.6、1 420.3、1 443.6 kg,分别比对照 E 处理增加 679.7、642.1、303.8、327.1 kg,增幅分别达到60.9%、57.5%、27.2%和29.3%,4个药剂处理对病害的防控效果直接带来茭白产量的大幅增加。从产量因子分析,主要是通过增加壳茭质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茭白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从胡麻斑病防控效果及增产结果分析,25%咪鲜胺乳油 1 500倍液、45%硫磺(40%)·三环唑(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个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防控效果分别达到87.4%、88.3%, 产量分别达到1 796.2、1 758.6 kg/667 m2,对茭白生长无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中推荐使用。

[1]汪爱娟,戴德江,李阿根,等.茭白胡麻斑病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1):68-70.

[2]吴仁峰,杨绍丽,钟兰,等.茭白胡麻斑病的识别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2(9):43-44.

[3]符长焕,郑春龙,郑许松,等.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2):250-252.

[4]蒙华贞.茭白胡麻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5(2):33.

[5]杨绍丽,吴仁峰,刘义满,等.茭白胡麻斑病鉴定及其生物性特征[J].长江蔬菜,2012(16):95-98.

[6]叶琪明,顾国平,李建荣,等.茭白锈病和胡麻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44-148.

Protective Effects of Four Fungicides on Helminthosporium Blight of Zizania latifolia

DENG Jianping1,YANGMengfei2
(1.Jinyun County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Zhejiang 321401;2.Jin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ur types of common fungicides,including prochloraz,sulphur tricyclazole,difenoconazole and carbendazim we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control effect trial against Helminthosporium blight of Zizania latifolia in this study.The two treatments,25%prochloraz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 1 500 times liquid and 45%sulfur(40%)+triazole (5%)wettable powder 500 times liquid had significantly effect on controlling Helminthosporium blight and increasing yield.The control efficiency reached to 87.4%and 88.3%,and the yield reached to 1 796.2,1 758.6 kg/667m2,respectively.

Zizania latifolia;Helminthosporium blight;Fungicide;Control efficiency

S645.2

A

1001-3547(2017)18-0152-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7.18.047

邓建平(1968-),男,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蔬菜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电话:13906881390,E-mail:jydjp@163.com

2017-07-31

猜你喜欢

咪鲜胺胡麻茭白
太湖茭白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胡麻情结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无言的丰碑——记中铁一院胡麻岭隧道设计科研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