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7-11-04姚丽
姚丽
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姚丽
文章旨在探明当前高职生对物质主义所持的态度及看法,辩证看待该群体对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念,并针对调研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寻求可行的解决路径,为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帮助,为学校和社会对高职生进行相关德育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现状;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加速期,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观念、价值体系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各类社会现象层出不穷,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广大学生群体,在少数学生中间存在着攀比、奢侈浪费之风,拜金思想影响着学生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职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值得关注。
一、物质主义价值观概述
《牛津字典》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定义是:“一种在生活方式上表现出完全的只对物质关注的行为取向,物质占有至上的个体常常全心沉迷于追求物质的需求与欲望而导致忽视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完全以物质兴趣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观点或倾向。”Richins&Dawson(1992)把物质主义价值观定义为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Sirgy(1998)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定义是:“相对于其他生活领域,物质生活领域被认为是高度重要的一种状况。”Chan&Prendergast(2007)则用一组态度来描述物质主义价值观,即财物占据着生活中的中心位置,财富象征成功,幸福感的程度与获得的财物多少成正比。
综合已有文献,本文采用Richins&Dawson的定义,物质主义价值观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即对于物质主义者,获取和拥有财物是其个人首要的生活目标,也是其特定的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主义者对财物的评价高于其他事物和生活中的活动,他们的生活价值就是物质。
二、高职生群体特征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高职生群体特点关注度不够。大部分研究缺乏对高职生个体、环境特点的针对性分析,忽略高职生与本科生的区别。笔者认为,高职生因其年龄、心态、身份、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易受到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一)高职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人生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高职生大多处于18-21岁年龄段,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辨别能力弱,此时形成的价值观念将对人生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
(二)高职生文化课成绩低于本科生,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进入高职院校后,一些学生还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加剧厌学、内向情绪,对于参加校园活动缺乏积极性,对其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较难展开。
(三)高职生是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学制短,社会实践多,易受社会风气影响。与本科教育培养科研型人才相比,高职教育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短学制为3年,大部分高职生专科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学校会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高职生与社会距离更近,更易被社会上的价值观念所影响。
(四)高职生的校园环境、周边社会环境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管理相对滞后,尤其在校园文化、道德教育方面较为薄弱,亟待改善;高职院校周边环境较为杂乱,这些都是影响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本文中的问卷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基本信息调查表,包括被试的性别、专业、年级、年龄、月生活费及家庭背景等;第二部分是《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包括“成功观”(5个题目)、“财富观”(5个题目)、“生活观(5个题目)”、“消费观”(5个题目)四个维度,共20个题项。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被试基本信息调查表和《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运用SPSS17.0、EXCEL2010等相关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统计与处理。
(三)调查对象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现有研究条件下,随机抽取扬州市5所高职院校的52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508份,回收率为97.7%。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492份,占回收问卷的96.9%。缺失数据采取均值代替。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特征与表现
1.价值标准功利化关于“高职生如何界定成功的人生”,只有6.5%的高职生认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是判断成功的标准。对于财富观的问题,超过70%的高职生都认为财富是与事业、社会地位和人生的成功息息相关的,可见高职生的价值标准呈现出物质化、功利化的倾向。
2.价值取向极端化
对于高职生向往的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49.8%的高职生向往拥有大量财富的生活,仅有2.4%的高职生极力追求精神生活。对于拥有权利和财富即为成功人士这一观点,超过75%的高职生表示同意或不反对,仅仅只有7.5%的高职生表示完全不同意此观点,说明高职生的价值取向趋于极端化。
3.价值目标具体化
对未来年收入期望值的问题上,67.8%的高职生期望自己未来年薪能在4-9万元,属正常范畴。在被问到是否会为毕业后找工作、买房子这类问题担心时,超过2/3的高职生表示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说明高职生群体的价值目标务实、具体。
(二)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差异分析
1.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笔者从性别、专业、年级、地域、年龄、家庭背景等角度对高职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行了差异分析,通过运用SPSS17.0对问卷中的部分题项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深入了解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现实状况。具体结果如下:
表1 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由表1可知,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男女生在物质主义价值观总分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题目2、4、13、15上。结果表明男生认可,追求权力和财富的倾向远远高于女生;男生更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女生更容易感到生活上的满足;男生对于毕业后找工作、买房子等问题的担心程度要高于女生。
2.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年级差异
表2 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年级差异
对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行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通过表2可看出,其差异主要存在于题目2、10、15上。结果显示年级越高,学生对于权力和财富的认同度越高;年级越高的学生认为金钱在财富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大三学生对毕业后找工作、买房等问题的担心程度要远远超过大一、大二学生。
3.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地域差异
表3 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地域差异
对高职生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行地域差异的t检验,由表3可看出,来自城市与农村的高职生其差异主要体现在问题4、8、10、13上。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加执着于成功,更渴望成功,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加认同金钱在财富中占有重大意义,物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学生反而对现状更不满意,更有寻求改变的内在动力。
五、对策研究与探讨
对高职生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程,应讲究策略方法,构建有效路径。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贴近生活、结合实践的原则,不能空喊口号,要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去。一方面,在宣传教育上可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另一方面,积极鼓励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勤奋学习、文明行为、志愿活动等方式身体力行。
(二)强化理论课程,坚持思政教育的引导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提高高职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课程考核要严格,可采用闭卷考试、现场讨论、上台演讲等方式保证学习质量;也可通过走访烈士家属、参观革命博物馆等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应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可从传统文化、党的历程中汲取养分,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做到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三)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教育的软实力
校园文化对高职生的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有益活动,打造多彩校园文化,起到思想上的引领作用。作为院校,应倾听学生心声,打造亲近学生的文化氛围。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院校为学生服务的诚意。可通过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文化活动作为课程,参与学分计算,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四)推广志愿服务,提高社会教育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与扬州市先进社区结对共建。如通过去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公益意识与服务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以便学生深入参与实践,真正有所收获。针对高年级学生,更要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勉励高职生群体脚踏实地,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平稳对接。
(五)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正向引导的统合力
对于高职生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缺一不可,三位一体、良性互动才是全面之道。高校应挑起“牵头人”的重担,成为家庭与社会教育的桥梁。
对于家长,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积极提供信息,当学生出现“炫富”、超前消费等较严重情况时,学校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学校需搭建网络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学生信息。
对于社会,高职院校应积极联系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参与公共活动、请求协助等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德育工作。社会教育,更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有所作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活动,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气。
[1]Chan&Prendergast,G.Materialism and social comparison among adolescents.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2):213-228.
[2]Richins ML,Dawson SA.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for materialism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2,19:303-316.
[3]李静,郭永玉.物质主义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637-643.
[4]戚海峰,赀鸿萍.物质主义对当代中国人心理影响的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30(3):10-13.
[5]刘小翠.当代高职生价值观的特点与成因[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80-82.
G711
B
1008-4428(2017)09-141-03
姚丽,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