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后的区域比较研究

2017-11-03钟莉娟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钟莉娟

摘 要:中央最新高考加分调整政策出台后,全国各地纷纷响予以响应,但各地在少数民族、农村户口、加分分值等方面仍存在差异。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分析各地高考加分政策以及从历史渊源、少数民族分布状况等方面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为各地未来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提供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区域比较;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112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安排,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在破解因历史因素造成的教育不公、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以及弥补高考制度“漏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政策是国家采取优先录取、降分录取以及加分录取的方式,为实现教育公平、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等目的,给部分考生一定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一项教育政策。

多年来,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惠及范围逐年扩大,政策优惠条件越来越明确,但仍存在很大的自主诠释空间,出现政策制定随意性大、对象范围界定模糊、加分幅度各地不一、荣誉造假愈演愈烈等问题。为此,2015年,国家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取消竞赛等六项加分项目,保留烈士子女等四项加分项目,大幅减少但仍保留部分地方性加分项目,辅之以一些过渡性政策。新高考加分政策出台后,各地也纷纷根据中央政策的指导 ,颁布了地方政策。本文选取了东部(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中部(河南、湖北、江西、吉林)、西部(四川、广西、贵州、西藏)共十二个城市,对其新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剖析其原因、提出建议。

一、差异现象

(一)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各有特色

我国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少数民族种类多、人口多,且内部分布差异大,各地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具体政策也因此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多按照地区划分,同一省内各区域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分分值也存在差异。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采取不同区域不同加分分值的方法,对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28个民族自治县(含享受民族自治县同等待遇县)和边境县(含享受边境县同等待遇县)、22个山区、5个城区、剩余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分别给予20分、20分、10分、5分、7分的加分政策,此外符合广西普高报名条件,户口未迁入广西的外来人员,除持有有效期内的经设区的市(含)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公安部门颁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证》(即人才居住证)的之外,属于少数民族的,总分加5分。中部地区也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例如:吉林省),根据答卷语言、聚居还是散居这两项指标对不同少数民族考生予以不同的加分分值。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少且分散,其加分标准较为统一且分值较低。

(二)多项加分政策具体分值不一

比较分析样本中的12个省市,可发现各地虽保留了相同的加分项目,但其具体分值却存在差异。我抽选了样本中的六个省市,就其对中央保留的四项加分政策赋予的具体分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例:

由表一可见,在四项加分项目中,各地区不同加分项目之间有高低之分,总体上,东部地区的加分分值较中西部地区偏低。

(三)对特殊群体和专业的加分

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农村户口考生和支援西部特定职业工作人员的子女考生。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口考生较多,也相应地为该群体(尤其是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或独女考生)保留了地方性加分政策。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可增加10分投档;青海省农牧民独生子女选报省内院校,可增加10分投档;河南省农村户口独生子女,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由高校优先录取。

因考生对农林牧专业报考兴趣的式微,多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采取加分优惠政策以鼓励学生报考报考农林牧相关专业。在河南,各批(不含艺术、体育等提前批)第一志愿填报农、林院校的考生,以及招飞检测和政审合格、报考军队院校飞行与指挥专业的考生,可在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内投档(省外农林院校对此项规定是否认可,须在报送生源计划时明确意见,随生源计划一并向社会公布)。西藏报考农业、牧业、林业、水利等艰苦行业的考生降低20分投檔,录取与否由招生学校审查决定。

为鼓励、安定支援西部人员,西部各省份对特定职业工作人员的子女等考生也予以加分优惠。例如,西藏对进藏干部职工根据其工龄对其子女予以不同分值的加分优惠,对驻边疆国境县、国家确认的三类地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也予以加分优惠;贵州省内三个自治州所属县(市)及少数民族自治县和贫困县连续工作或任教十五年以上的汉族干部、公办中小学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的子女考生,若其高中阶段是否在上述地区就读,则可获加分优惠。

二、 原因分析

(一)历史积累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历史上,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外开放早,经济发达;中部地区,尤其是江河沿岸地区,凭借水系交通,也紧随东部地区发展经济;西部地区多山,地理位置差且道路交通不发达,经济发展受局限。长此以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与日俱增,教育水平与资源的差距也随之拉大。东部地区凭借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不断降低高考加分分值、减少加分项目,有些省份甚至取消了原有的全部地方性加分政策(如:广东)。相比之下,西部加分分值较高,项目较多。

(二)少数民族的分布特性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深造并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多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因此该区域对少数民族考生予以了更多更详细的加分政策考虑。由于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区域内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的情况,因此,多地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按照答题语言、居住区域等予以不同的加分分值,更进一步维护了高考的公平性。

(三)“三支”推动中西部发展

“三支”即支农林牧、支教、支边疆。农林牧专业的考生报考率低,并不意味着国家发展可以忽视对农林牧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中西部地区多为农林牧区,多保留了对报考农林牧专业考生的加分优惠政策,既满足了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与环境资源发展需求,也推动了农林牧专业的发展。边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艰苦,对在这些地方长久工作的汉族干部、教师、卫生技术人员等的子女予以加分优惠政策,是对该类群体奉献精神的鼓励,也维护了高考的公平性。

三、 对策与建议

(一)差异发展,各个击破

东部地区虽然整体经济水平较西部地区高,但仍有部分山区、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甚至有家庭负担不起子女的教育经费,例如江苏丰县、睢宁以及广东的始兴、仁化等地方的经济条件与教育资源远不如省内其他地区。东部地区政府应重点扶助落后地方实现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弥补。

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高考加分政策的数量和分值都高于东部地区,有利于弥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所带来的不公平差异,但这并不能从源头上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应着重改善全域内受教育条件(如:改善交通、师资等),并通过加强宣传,转变部分居民轻视教育的思想,从源头上促进教育发展。

(二)互帮互助,共同繁荣

教育要实现公平,需要地区间的互帮互助。中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甚至出现教育资源浪费、师资饱和的现象,可适当向西部地区转移部分教育资源,既可促进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国家教育公平,又可缓和中东部地区教育资源浪费、师资饱和的现象。具体措施可为:第一,加大公益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家庭及个人投入教育扶贫事业中;第二,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慈善机构收纳、集中教育物资资源,向西部地区输送;第三,加大对“三支”优惠政策宣传,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支援西部的队伍,实现中东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泽平,金燕.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透视及其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15-19.

[2] 虎有泽,尕永强.正确认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18-2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西南少数民族主题人物创作作品选
漫话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论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