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野下的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定位研究

2017-11-03朱爱玲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改革

朱爱玲

摘 要:在我国图书馆系统中,中小学图书馆数量最多,承担着为未成年人服务的重任。在新形势下,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对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4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23

在我国图书馆系统中,中小学图书馆数量最多,承担着为未成年人服务的重任。早在1980年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在马尼拉中小学图书馆会议上通过的一项宣言就已经提到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建立对青少年以及儿童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图书馆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定位。1991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首次明确了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和地位,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有章可依。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自2001年起,我国开始全面实行基础教育改革。

2003年,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作了修订,使之更适合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更具有指导性。2011年教育部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精神,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配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称其为《通知》)。

2015年6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1年,《通知》后的又一个重要文件,发文单位增加了文化部,可见中小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位置。《意见》是建国后第一个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系统性文件,对其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意见》面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形势,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出发,对新形势下中小学图书馆功能定位,作出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分析,无疑将对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对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管理、应用、研究、培训工作等方面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从《意见》下发两年多来,我国各地区开始加大了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并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推动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一、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定位的背景

(一)建设书香社会对中小学图书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民阅读理念,以期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全民阅读理念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政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加大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从而实现书香社会的发展目标。“建设书香社会”是方向,那么“倡导全民阅读”就是路径。为进一步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起草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要求我国各阶层人民要全面倡导阅读,尽快实现书香社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全面阅读不单单体现在个人的素质上,更体现在国家的软实力以及综合竞争力上,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图书馆事业,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等具体措施。将中小学作为重点发展群体,要着重培养其价值观念、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等,并通过发展中小学图书馆来实现“建设书香社会”的发展目标。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要求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了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要掌握深化重点,了解改革关键。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向全面均衡方向发展,力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从而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而教育综合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保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其可以端正政治立场和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具备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坚持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在教育模式上,要大力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意见》颁布并实施对于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保障教学、服务教学、改善教学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定位中小学图书馆功能

《意见》指出,中小學图书馆作为服务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办学条件,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学生、教师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这个理念是对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

(一)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定位之一:社会责任和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新定位,深刻揭示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和工作的新要求。以往人们对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定位,视野比较狭小,仅从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对其功能进行定位,即“素质教育基地”“第二课堂”等。而《意见》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内涵与品质,形成书香校园,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的高度,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性质、特点等重新进行了定位,指出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这是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定位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与功能,较前《中小学图书馆规程(修订)》的提法更准确全面,所以《意见》的贯彻比以往教育部所发的相关文件立意更加深远。endprint

(二)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定位之二:立德树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

中小学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育人。特别是在相关指导意见下,图书馆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

《意见》涉及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点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是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细化和落实。《意见》针对面临的新形势,围绕新时期的中小学图书馆事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更加全面和深入。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定位紧紧与立德树人、课程改革联在一起。立德树人,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要有自觉读书的习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和专业素质,促进道德修养的提升与专业成长、教师要有备课教学的资源,更要有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第二课堂,以实现自我。中小学图书馆是广大教师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充分发挥服务教学、保障教学、改善教学的作用,并促使教師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学校教师不断提高对图书馆的认识,倡导学科教师自觉利用图书馆改善教育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教学案例和先进教师典型。

对学生而言,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学生的“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既是素质教育阵地,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创新图书借阅方式,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馆藏资源推送到楼层、课堂,促进学生便捷、有效阅读。

(三)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定位之三:将中小学图书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中小学图书馆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虽说不是一个新课题,但以往提法只提“结合”,而《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度融合”,要求更明确更高。为使中小学更能适应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意见》强调新时期的中小学图书馆要实现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为师生建立智慧、成长中心,为师生交流创造公共平台,实现师生关系平等,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要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将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学资源。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中小学图书馆构建终身学习生态系统,使之成为信息服务、课程实施、成长体验、求知探索的中心,从而实现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

《意见》将中小学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学资源,使中小学图书馆成为“学校信息资源高地”和三大中心,也是全新提法。这些新提法,反映出对中小学图书馆性质与功能认识的新视野。《中小学图书馆( 室)规程(修订)》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定义是:“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从“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到“学校信息资源高地”, 从“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到“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全面参与深化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这不仅是提法的变化,而是揭示了对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与功能定位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这更有利于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学校信息资源高地,无疑是学校信息资源最集中、最丰富、最完整的场所。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高地,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图书馆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有许多工作要做,正如《意见》所要求的:积极创作更多优质的出版物,以此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编制图书馆馆藏配备和推荐目录,拓展图书推荐渠道的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馆藏结构,将实体与虚拟资源整合到一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此,中小学图书馆要建立相应机制,保障馆藏资源质量。

(四)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定位之四:以书香校园建设,引领书香社会

近年来,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实现书香社会的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小学图书馆数量众多,现有中小学生达2亿3千多万,学校图书馆承担着为未成年人服务的重任。广大中小学生既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群体,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中小学图书馆不仅是师生智慧中心,而且将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中心和成长中心。正因如此,中小学图书馆将必然成为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和组织者之一,成为引导全民阅读的服务者。服务中小学是图书馆永远的宗旨。中小学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当组织开展读书工程和读书活动,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为学生提供无差别服务,引导学生的阅读的方向,引导每一位学生崇尚阅读,充分利用图书馆。

通过倡导阅读,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理念,新时期的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要以书香校园建设,引领书香社会 。中小学图书馆要根据《意见》所提出的要求,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阅读时间,如小学生与中学生分别阅读半小时、一小时以上课外读物、同时,还要鼓励图书馆对外开放,鼓励并吸引家长也参与其中,共同读书,分享读书心得,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佚名.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5(13):1-3.

[2] 佚名.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5):5-7.

[3] 郭丽芳.从基层教研员角度解读《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16-18.

[4] 吴玥.开放、多元、融合:中小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应然选择--学习《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的几点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6(6):9-12.

[5] 杭永宝.与时俱进,服务教改——新形势下常州市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1):4-7.

[6] 韩文义.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的定位与拓展[J].图书情报通讯,2001(4):54-5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图书馆改革
图书馆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