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柳公权
2017-11-03
视野 2017年19期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于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后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享年八十八岁,去世后追赠太子太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学各家,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书名极盛,以至于“公卿大臣家碑牌,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柳公权为人正直不阿,唐穆宗曾问他笔法,他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历来被传为美谈。
柳公权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是其楷书中的杰出代表,骨力超众,间架挺拔,具有强烈的结构观念和构筑意识,是同欧阳询相同的对书法间架有超高造诣的大师,结构的空间构成严密到无懈可击。柳公权在唐代楷书大家林立的封鎖中创造出一种新的楷书风格类型,向我们展示了他超强的创造力。楷书发展到颜柳,法度到达了顶峰,柳字也成了法度的化身。但柳骨的刚挺如果不恰当地夸张,就会转为刻板,成为缺陷,这是学习柳楷者必须注意避免的。
《蒙诏帖》是柳公权行书的代表作,笔法劲健遒润,笔势纵横放逸,从中可见得力于颜真卿,其运笔多出颜法,折处常用绞转,结体气满充溢,雍容大度,节律变化极大,反映出柳公权在行书上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