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阅读指津
2017-11-03袁海林
袁海林
读懂一篇小说势必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作品想表达什么?表达的途径如何?表达的效果怎样?简言之,即内容主题、技巧手法、艺术魅力三个角度。从考试来看,这三个角度也正是考查读者分析概括、鉴赏评价能力的高频角度。
试以此三问来解读《第一瓶香槟酒》。
想表达什么?——成人仪式的喜剧
《第一瓶香槟酒》叙述了一对少男少女初恋的故事,两個孩子对以矿泉水冒充的香槟酒全然无觉,让人品尝到爱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甘美。但能否就此判断文章的主题是歌颂爱情?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那位不动声色的侍者?
想解开谜底,抓典型物象,看文章的标题:第一瓶香槟酒。
“我”和英格为什么想喝香槟酒?那是因为两个孩子的第一次爱情从游泳池开始,到冷饮店的约会,已经成长了,有了更高的要求,“她要正正经经地出去一趟,像她姐姐那样去喝一杯香槟酒”,冷饮店的爱情理所当然地被理解成小孩子的低幼级别,而成年人光顾的酒吧才能与他们心目中正式严肃的爱情相匹配,于是他们穿上成年人的衣服,模仿成年人的做派,自以为是地给自己的爱情升了级。文章着重描写了“模仿”大人的过程,且特别强调侍者对“我”态度的认真、严肃和尊重。而“模仿”与“渴望尊重”实际上正是孩子向成人跨越的学习途径、心理需求。所以,“第一瓶香槟酒”与其说是爱情的升级仪式,毋宁说是“我”与英格的潜意识中的成人仪式。
但是,“第一瓶香槟酒”被睿智的侍者换成了矿泉水,而两个孩子恍然不觉,意味着他们其实心理上并未真正成人,但是在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碰撞中,“我”却瞥见了现实世界中真正的成人境界。结尾处侍者对香槟酒的说明:未成年人不能喝酒。作为成人,侍者既坚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又巧妙地维护了两个孩子的爱情和尊严。从这个层面来说,“我”真正完成成人仪式恰好应该是香槟酒的谜底揭开之时,在“我”明了什么是成熟的心灵之时。因此小说要表现的就不仅仅是热烈纯洁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有关于成长话题的喜剧,而小说的主角也可以是那个知晓一切却秘而不宣的侍者。
表达的途径如何?——有预谋的突转
但是这个故事有一个极大的“梗”,也可以说是情节设置的核心亦或是障碍之处,那就是矿泉水变成香槟酒——滋味完全不同,而饮者却全然不觉,这不合常理。如何将表面的不合理转变成内在逻辑的顺理成章?《第一瓶香槟酒》的写作者之高明恰好在于他能跳出思维定式,抓住情感逻辑,通过草灰蛇线的重重伏笔等技巧,让表面的不合常理、意料之外变成了情理之中。读此文,应寻细节,明伏笔,晓章法,还原人物内心的情感逻辑。
矿泉水变香槟酒,在文中有五层铺垫。
我和英格没喝过香槟酒,这是前提。香槟酒之于他们是神秘的、陌生的。
最好的酒吧,高雅朦胧的氛围,冒着珍珠般泡沫的饮料,酒吧的高档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判断,甚至肠胃,“我的胃也莫名其妙地作怪起来”。
全然陌生的世界导致了“我不得不集中精力,以免我和英格在大庭广众之中出丑”,我的紧张让我无暇顾忌更多。
侍者的周到、严肃、认真,让一切看起来像真的。
爱情的芬芳热烈,起到了神奇的催化作用,使平凡的矿泉水也有了情感的滋味与魔力。
从外界环境到人物内心,作者选取典型细节,里里外外绵密地铺垫编织,最终在一个完全陌生化的场景里顺理成章地实现了情节的突转,可谓苦心经营。
表达的效果怎样?——善意的诙谐
表达效果的赏鉴往往要从文章表达和读者感受两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前者要求关注表达技巧对于表达文章主旨,塑造形象的作用;后者要思考表达技巧给读者带来的艺术感受。
从文章表达来看,如此有预谋的突转,客观上在文章中制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我”和英格心中的成人世界,一个是现实中的成人世界。于文章的主题而言,两个世界的碰撞毫不费力地展现文章要表现的成长话题。
从读者感受来看,两个世界碰撞充满了戏剧性和喜剧感。
“我”和英格对成人世界的判断标准都是求诸于外的:外在的约会地点(“她对去冷饮店感到厌倦了。那是小孩子去的地方”)、所喝饮料(“要正正经经地出去一趟,像她姐姐那样去喝一杯香槟酒”)、所穿服饰(“看来我穿上姨妈送给我的西服和系上新的红领带是对的;英格穿的是她姐姐的漂亮的黑色连衣裙”)、说话的语气(“我对自己的粗鲁既吃惊又骄傲”)、他人的态度(“他是尊重我们的。在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讽刺的笑容”)。
现实的成人世界、成熟标准是表现于内的:侍者的工作素养(熟练精湛),职业道德(香槟换水),为人处世态度(童叟不欺,尊重包容,处事周到)。
两个世界互为镜子,彼此映照,孩子们越是严肃认真地想当然模仿大人,其幼稚和天真就越发展露无遗。就连作者在行文中也是忍俊不禁,多处细节点染包含善意的戏谑与诙谐。例如“人在热恋中是什么都能装得出来的”中一个“装”字直指模仿本质;“钱终于存够了”表现了经济未独立的孩子为初恋的小小努力;“太壮观了!”活画出“我”和英格在全新的环境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式的新奇与自豪;“我偷偷望了一眼酒的价格表。哦,不行了”轻轻拎出“装”奢侈的孩子不小心露出的皮袍下的小。“真糟糕,我对自己的粗鲁既吃惊又骄傲”表现出守规矩的乖孩子偶尔放肆一回却又在潜意识中负罪矛盾的微妙心理。作者以全知视角点染的这些细节使文章既跳脱活泼,又充满笑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