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文阅读指津

2017-11-03乐川椽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时评大会诗词

乐川椽

2017年语文高考的三套全国卷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由人物传评改为新闻调查、报告、时评等文体,选文围绕一个话题撷取几则相关内容拼接而成阅读的材料,并无以往整篇选文的连贯性,也无从结构上提取阅读线索的可能。且此类材料内容的繁复,体裁的复杂,观点的不统一等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层级的要求。面对这种多则新闻材料的拼接型文本,如何全面而又准确的剖析并准确答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现以上述阅读文本为例,来进行阅读分析。

一、对比新闻材料类型,定位主干

选作阅读的新闻材料体裁不一,有的是对事件的调查片段,有的是观点的整合片段,有的则是对某一主流观点的质疑或时评片段等。选入的新闻即使主题内容统一,但类型的不同,我们挖掘的信息会因之有异。

从类型来分,选文材料一、二为时评,材料三为事件调查报告,材料四则为信息综合图表。从时评中我们可以明确选文的观点态度,从事件调查报告中我们能够了解选文内容中心,从信息整合中我们可以得到全球文化传统创新的信息。结合选文内容和类型,我们可以得到大致以下信息。从内容上,借《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契机,说明古典诗词成为了现代人在时代大熔炉下谋求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并进的选择。从情感态度上,既肯定了公众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意识,也折射出公众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创新发展的强烈态度。从主旨上,点明了传统优秀文化要想走得远走得好,关键在于形式创新和中国元素的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全球文化创新规律是接轨的。

通过综合分析新闻内容要点和题材类型,我们概括出了这四则材料的主干信息,那么,接下来我们可进一步渐次挖掘新闻材料背后内蕴。

二、对比新闻材料内容,辨别异同

选文的这四则材料内容不一,重点分散,题材多样,要进一步挖掘材料背后的信息,那就需要借助非连续性拼接型文本的特点,采用比较阅读法。

1.选文比较。我们有时候在进行阅读时,往往是在文本内容去寻找信息要点,如果文章内容过多,信息碎化,我们在筛选一些信息时会费时又费力。其实无论何种选文,在文章的尾部会出现其来源,而这个来源则可以告诉我们某些重要信息。

对比四则选文,除了第四则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外,其他三则选文都有与内容相关的明确信息。第一则材料选自《为文化创新者点赞》,第二则来源于《〈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意》,第三则摘编自《〈中国诗词大会〉等人文综艺节目人气高涨》。从选文来源中,我们可知,第一则材料重点在对文化创新的肯定,第二则强调传统优秀文化的诗意性展现,第三则文化现象阐述。由材料类型分析,一二则材料同为观点的表述,第三则为事件的描述。那么将同为观点表述的一二材料进行对比可知,材料一关注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继承,材料二聚焦在这一节目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蕴。

2.侧重点比较。在初步辨别出材料异同后,要想进一步明确它们的区别,我们就需要从材料内容上去寻找答案。具体来说,就是要找到材料的侧重点。

材料一:选文从设计理念、形式和内容上分条阐述《中国诗词大会》让人耳目一新的原因。在设计上以草根平民群体为主角,来演绎中国文化;在形式上精心编排一系列竞赛流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古诗词的深刻;在内容上抛弃冷门生僻的诗词,考察大众对常见诗词的掌握。材料二:选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告诉我们人类虽有着时代的烙印,但其本质的情感归属是相似的,内心总有诗词存在的一片属地。它从侧面说明了《中国诗词大会》走红是人类对诗意生活的精神内需推动的结果。

其实,这两则材料都是在论述《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原因,但它们一个重在从文化综艺节目体制和内容去阐明,一个重在从人类的精神渴求去解釋。一内一外,共同强调了在时代巨变之下,中华优秀文化发展需要面向大众,保留中国韵味,创新传播形式,丰富传统内涵,整合社会特质,才能并轨时代,谋求发展。

在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对精神上的引导作用表现得其实更加明显。在大经济发展浪潮下,传统形势下的中华优秀文化遭到冲击与忽视,新一代的国人对文化的关注处于一种不敏感状态,这些都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恐慌。如何打破壁垒,让古老的中华文化能够重新屹立于国人的精神家园的高地,是有一个长期探索过程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评大会诗词
WAIC与WIC大会简介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诗词之页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