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业与治理理念的突破性研究
2017-11-03吴翠微
吴翠微
作为一种创业理念和创业模式,社会创业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社会创业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成熟于最近的10年;而在我国,社会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从美国引进并翻译出版了乔芷娅·列文森·凯欧翰(Georgia Levenson Keohane)的《21世纪社会创业:席卷非营利、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革新》(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Innovation Across the Nonprofit,Private,and Public Sector)一书。凯欧翰是潘兴广场基金会(Pershing Square Foundation)的执行董事,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兼职教授,曾在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担任顾问。《21世纪社会创业:席卷非营利、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革新》一书汇集了她在社会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崭新理念。
本书从“非营利部门的社会创业”“私人部门的社會影响”和“政府部门的社会创新”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和深入剖析了美国非营利、私人和公共部门的创变者们如何采用各种创新性的办法,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社会组织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同时分析了美国公众抵制非营利部门商业化运作的原因;探讨了一些社会企业家关于政府和慈善观念的改变,他们相信慈善可以成为政府工作的一种补充而非替代;最后进一步提出政府必须在促进私人和社会创业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观点对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运作
《21世纪社会创业:席卷非营利、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革新》首先定义了非营利领域的社会创业,即追求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讨论了创新型服务提供者的工作;同时探究了新一代投资人的崛起。这代投资人改变了非营利部门的实践模式以达成社会使命,他们重视测量和评估,运用技术,精心设计诸如奖励、挑战等竞争性的市场形塑工具,对慈善资产的使用更具试验性质和冒险精神。在论述中,作者引用了诸多案例,回顾了几乎美国所有重要的社会创业组织,例如“阿育王”组织、“为美国而教”组织、“都城岁月”组织、“抢跑”组织、自由职业者联盟组织、罗伯茨企业发展基金、罗宾汉基金会、盖茨基金会等等。这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创业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从而避免非营利组织在市场化运作中陷入过度追逐利润而背离社会使命的误区。
社会变革依赖于非营利、私人和公共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
凯欧翰在《21世纪社会创业:席卷非营利、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革新》中提出,社会创业最先出现在非营利部门,而后波及了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在非营利部门,社会企业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以便更高效地达成社会目标;而在私人部门,新一代创变者不再把眼光停留在为股东提供严格而短期的财务回报,而是将社会和环境效益吸纳到了价值的内涵之中;在公共部门,新一代创变者重视对社会变迁的评估和循证式解决方法,主张利用奖励、挑战等竞争性工具来激励政府和社会部门中的创新,出台大量旨在形塑市场和诱导更多私人资本服务于公共目标的新举措。未来的社会变革依赖于非营利、私人和公共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各部门不应该只扫“门前雪”。正如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Muhammad Yunus所说:“在《21世纪社会创业》一书中,凯欧翰深刻地阐释了社会商业和社会创业的出现……她的研究精辟地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多种不同的推动力(非营利、私人、公共部门)在一起发挥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