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隧道控制测量的研究
2017-11-03李福庆
李福庆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335)
基于隧道控制测量的研究
李福庆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335)
隧道工程测量在隧道工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覆盖在隧道工程的勘测、施工、管理等不同阶段,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随着隧道开挖的不断推进,需要明确隧道掘进方向,因此,为按时、高效完成施工放样工作,避免较大施工误差,应加大对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洞内导线形式、边长的合理布设,从而确保隧道能够及时、顺利贯通。本文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城际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项目GFHFG-3标”项目的盾构隧道,重点探究盾构隧道控制测量的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洞内控制;施工技术;贯通
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因此,隧道工程一直是我国构建完善交通网络、配备良好基础设施等工作的关注重点。随着现代化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隧道测量方式也逐渐增多,在实际开挖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加大对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引进先进施工测量方式,对隧道测量工作进行动态、科学控制,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
1 隧道控制测量概论
进行隧道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在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确保贯通面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地进行贯通,要求高程、横向贯通均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隧道控制测量分为高程控制、洞外平面控制、洞内平面控制等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必须综合考虑隧道的长度、形状、路线地形条件等,主要运用的测量方式有导线、三角形网、GPS及综合测量等。
2 盾构隧道外控制测量施工技术
2.1 地面控制测量
因盾构隧道本身结构的特殊性,需要加大对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为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障盾构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从以下两方面切入:(1)重视隧道外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质量,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网点;(2)构建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网点的测量点,动态监测洞内外情况。通过地面平面控制网测量时,可使用两级布设的方式,一是运用GPS网,二是运用导线网,为保障盾构机的收发工作稳定进行,应创建施工控制测量系统,如在井口同时布设多个控制点等。
2.2 竖井联系测量技术
2.2.1 平面控制联系测量技术
平面联系测量应配备标称精度不低于1″的全站仪进行测量,主要采用两井定向为主,一井定向为辅的方法,并相互检核。
1)两井定向:本标段主要采用两井定向法。在明挖区间两端竖井中分别悬挂一根吊锤钢丝,所用钢丝应尽可能细,两钢丝间距离应不小于 30m;在钢丝低端悬挂尽可能重的重锤(10kg以上),重锤浸没在阻尼液中呈自由状态。利用地面上最近的导线点,采用导线测量测定两吊锤线的平面坐标值。在井下,将已布设的车站底板基线边控制点与竖井中的吊锤线联测,即可将地面坐标系中的坐标与方向角传递到地下去,经计算求得地下导线各点的坐标与导线边的方向角。
2)一井定向:一井定向作业中,遵循以下几点。
①所用吊锤和钢丝同上两井定向所述。
②联系三角形定向均须独立进行三组,互差满足要求后,方可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该次的定向最终测量成果;
③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竖井中悬挂钢丝间的距离c应尽可能长,须不小于5m;b、联系三角形锐角γ、γ′宜小于1°,呈直伸三角形;
c、a/c及a′/c′宜小于1.5,a、a′为近井点至悬挂钢丝的最短距离。
④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采用全站仪加反射片,并事先在同样日照温度等条件下,通过棱镜和反射片对比精确的测量出反射片的距离改正数。边长采取往返测量三测回,各测回较差井上应小于 0.5mm,井下应小于 1.0mm。井上与井下同一边边长较差应小于2mm;
⑤联系三角形角度观测应采用Ⅰ级全站仪(1″),用全圆测回法观测四测回,各测回间同一方向观测值互差应不超过±6″;
⑥基线边方位角互差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⑦由联系测量所测定的基线方位角中误差在±4″之内。
2.2.2 高程联系测量
用鉴定后的钢尺,挂重锤10kg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下同时观测,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
高程联系测量的具体要求:
1)近井点稳定可靠;
2)每次高程联系测量独立作业三组,各组高差互差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取其均值作为本次高程联系测量成果。
3)三次高程联系测量基点高程成果互差,应该小于3mm。
高程传递示意图
3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技术
3.1 隧道洞内导线测量技术
本文选取的研究案例——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城际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项目GFHFG-3标项目的盾构隧道,因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始发于曲线上,明挖区间已封顶,底板点距离只有约 120米,区间防淹门还未施工,隧道控制精度保证难度大。经过综合考虑,施工团队采取导线法,导线法容易选择点位,测量操作过程也较为简单,可有效提升点位的横向精度。但在传统导线法中,其存在以下缺点:
1)准确性差,仪器架设耗时,仪器架设存在对中误差,测量时需人工手持照明设备,光源不稳定,测量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人为误差大。
2)点位易掩盖及损坏,隧道底部易积水及淤泥,测量时经常需要清理,影响工作效率。
3)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提高盾构隧道导线点的测量精度和效率,工程施工过程中团队采用了以下方法来改进测量精度和效率,以充分发挥导线控制法的作用。
1)根本盾构隧道管片直径制作钢结构支架,安装于管片侧面,制作强制对中控制点,可减少操作用时,消除人为对中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及准确率。
2)利用简易懒人支架照明,解除人工持手电照明,摆棱镜人员不需要再持手电照明,减轻工作量。观测时光源稳定,观测员观测数据更稳定,更准确。
3)测角时,先正倒镜观测后视点,再倒正镜观测前视点。减少观测时望远镜调焦次数,提高观测效率和精度。正倒镜同时观测同一个点不需要再进行调焦,可排除因调焦带来的误差。
3.2 通过陀螺定向测量隧洞支导线边的方位角
贯通盾构隧道前,应在不破坏隧道成型结构的前提下,通过陀螺定向测量方式,核验隧道洞内支导线方位角,其方式与常规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根据相关规定,当单线隧道的挖掘长度超过1500米时,应在挖掘800米、1600米时必须通过陀螺进行定向测量。
目前广佛环GFHFG-3标项目的盾构隧道左右线均已贯通,贯通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隧道洞内的施工条件较为复杂,为确保隧道的顺利、安全贯通,必须加大对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恰当的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方案,不断提升测量的精度,在提升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上,科学节约施工成本。
G322
B
1007-6344(2017)09-03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