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楼厦村为例谈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蹲点调研报告
2017-11-03张建华徐宗政徐向宏陈田飞
张建华 徐宗政 蒋 鑫 张 芳 徐向宏 陈田飞
(1.浙江省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浙江 淳安 311700;2.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
以楼厦村为例谈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
——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蹲点调研报告
张建华1徐宗政1蒋 鑫1张 芳1徐向宏2陈田飞2
(1.浙江省淳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浙江 淳安 311700;2.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
蚕桑是淳安县农业生产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淳安的富民产业。2012年全县蚕茧产量居全省第3,约占全国蚕茧总量的1%。淳安县“千岛湖”牌蚕茧在国内丝绸界具有较高知名度,蚕茧质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之冠,优质蚕茧比重约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优质蚕茧基地。但是,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出现大幅下滑。对此,县政府办公室结合“党员干部进村社访民情解民忧和联乡结村访户”,赴威坪镇楼厦村开展蹲点调研,共走访农户28户,反映问题43项,主要是栽桑养蚕易发病、茶叶生产无作业道、农村劳动力老化、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政府支持等。针对上述问题调研组选取了蚕桑生产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1 楼厦村基本情况
威坪镇楼厦村共244户765人,其中党员36人、村民代表40人,常年不在农村的人口超过300人。在农村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60%,80岁以上老人有19人,16岁以下小孩约占30%,中年人占10%左右。2016年楼厦村经济总收入为1781万元,其中,蚕桑、山核桃、茶叶和外出务工是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2 蹲点走访情况
据了解,蚕桑作为楼厦村的重要收入来源,最多的年份为2006年,全村有114户养蚕,饲养蚕种1009.75张,生产蚕茧45420kg,蚕茧收入达138.21万元,占当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4.7万元的37.9%。到2016年全村仅有桑园面积260亩,养蚕农户71户,饲养蚕种427.75张,产茧12544.4kg,蚕茧收入52.34万元,比2006年分别下降36.8%、57.6%、72.4%、62.1%。从蹲点调研走访的18户农户中,调研组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2户养蚕户,作为样本户进行了分析:
2.1 养蚕户方三照
1957年出生,家有4口人,2个小孩在杭州打工。家庭收入以蚕桑和山核桃为主,空闲时在村里打散工,养小蚕时在县茧丝绸公司的小蚕共育服务中心饲养小蚕。该户有桑园14亩,其中自家桑园4亩,流转桑园10亩(300元/亩/年)。2016年共饲养蚕种12张,产量345kg(晚秋蚕4张因病无产茧),售茧收入13670元,蚕桑保险赔款1200元,小蚕共育中心养小蚕收入8500元。平常夫妻两人养蚕,结茧时雇1人帮忙,2016年雇7个工(100元/工),全年扣除桑园流转、蚕种、化肥、雇工等费用4500元,实际收入18870元,折合157元/工。加上打散工收入3000元,山核桃收入1300元,2016年家庭总收入 27670元,其中蚕桑收入占84.5%。2017年初该户对14亩桑园更换了品种,计划借用县茧丝绸公司的收茧房开展规模养蚕。
2.2 养蚕户唐庆云
1962年出生,家有4口人,女儿在千岛湖镇居住,外孙读初三,两夫妻家庭收入以养蚕和打小工为主。该户已有30多年的养蚕经验。现家有桑园3亩,其中租用桑园1.5亩(租金500元)。2016年饲养蚕种7张,产量175kg(晚秋蚕3张因病无产茧),蚕茧收入7000元,蚕桑保险赔偿1300元。平常夫妻两人养蚕,三眠前的小蚕由县茧丝绸总公司的小蚕共育服务中心统一饲养,三眠后在自己的房子内饲养,结茧时女儿会帮忙采叶喂蚕。扣除租金、蚕种、化肥等费用后收入7200元,折合约60元/工。两夫妻打散工收入1000余元,蚕桑占总收入的89.2%。据了解该户因年纪大、房子小,没有发展养蚕的愿望,但种桑养蚕还是其目前生存的主要收入,等年纪大了就不养蚕了。
3 存在的问题
根据楼厦村及其样本户蚕桑生产发展状况分析,目前蚕桑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蚕桑生产大幅下滑
根据楼厦村蚕桑生产数据分析(详见图1),2006年蚕桑生产发展达到顶峰,随后逐年下滑,至2016年蚕桑生产仅有2006年的4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蚕桑比较效益低、农户老龄化严重、养蚕设施不足、蚕桑风险性高等。
图1 楼厦村蚕桑生产数据对比图
3.2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低
据县茧丝绸公司提供的近10年蚕茧收购价格显示,从2012年开始蚕茧价格基本保持在4000元/100kg左右(详见图2),但近年物价水平、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导致蚕桑比较效益低。以样本户唐庆云为例,除去蚕种、农药、化肥等物化成本和雇工、土地租金等成本,2016年养蚕张种纯收入仅为1028元,折合养蚕工价60元/天。而当下农村劳动力市场价格大幅上扬,打小工都100多元/天,有手艺的200多元/天,农民自然更倾向“弃蚕从工”。
图2 近10年淳安县蚕茧收购平均价格曲线图
3.3 养蚕农户老龄化严重
当前,我县从事养蚕的农户老龄化现象特别严重。以楼厦村为例,全村共有农户244户,村民765人,但常年在村人口不超过300人。调研走访发现村内71户蚕农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中超过80岁以上的蚕农有5人。蚕桑生产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年富力强的农民却多外出打工,涌向二、三产业 ,随着蚕农人口老龄化,体力逐渐衰弱,养蚕农户势必逐年减少,蚕桑产业“后继无人”已成了亟待重视的问题。
3.4 养蚕设施严重不足
随着我县“无违建县”的创建和“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农村蚕区拆除了部分违建的养蚕用房和超面积的附房。据县茧丝绸公司统计,全县共有80村1017户72817m2养蚕用房涉及违建,其中超面积的约22945m2,未审批约25824m2。虽然我县推广了“十天养蚕法”,将小蚕统一专业化饲养,但三眠后仍需放回各家饲养,场地设施不够已成为客观现实。在走访调研中曾年养蚕10多张的农户方嫩平反映,因无场地不能规模化养蚕,只能选择外出打工。
3.5 蚕桑生产风险高
蚕桑生产具有自然风险高的产业特点。例如,2016年晚秋各村爆发蚕病,导致蚕不结茧,产量骤降,基本绝收,虽然我县出台了蚕桑政策性保险,对订购的蚕种提供600元/张的保底赔偿,但与蚕农采桑养蚕等消耗的劳力相比仍无法匹配,导致蚕农在情感及经济收入上受到严重打击,养蚕积极性严重下降。
4 对策及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达地区蚕桑生产由于比较效益下降,必然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这是蚕桑产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如何延缓产业衰退却值得研究。目前,我县蚕桑生产急剧下降的核心是产业效益低,所以,关键是如何提高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确保蚕农增收。
4.1 强化利益联结,稳定蚕茧质量
根据国务院国发[2016]9号文件要求,决定取消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历年来淳安都是由县茧丝绸公司独家收购蚕茧,公司通过技术服务、物资扶持等返补蚕农,引导蚕桑产业发展,打造优质蚕茧基地。根据收购市场放开多年的嘉兴、湖州等地蚕茧收购价格对比,我县的收购价格同比高6~10元/kg,其原因是我县的茧丝体制有利于提升蚕茧质量,质优就价高。若蚕茧收购市场放开后,容易导致企业间无序竞争,蚕茧质量必然会下降。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司+农户”的订单蚕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蚕农、家庭农场、合作社和茧丝绸公司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蚕茧质量,共同发展蚕桑产业。
4.2 加强大户培育,减缓产业衰退
随着城乡发展的加快,从事养蚕的农户逐年减少,但蚕桑又是许多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减缓蚕桑产业的衰退,建议:一是加强大户培育。蚕农是蚕桑生产的主体,要培育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的养蚕大户,鼓励创建蚕桑家庭农场,雇佣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采桑养蚕,解决农村劳力不足的问题。二是稳定桑园规模。桑园是蚕桑生产的基础,现有很多农户桑园荒芜,要探索桑园流转机制,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推动桑园向蚕桑大户、蚕桑专合社、家庭农场集中,便于大户采用机械等设备对桑园进行管护,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保障养蚕设施场地。通过租赁等形式积极扶持大户,充分利用村级集体用房和外出务工农民闲置房用于养蚕,弥补养蚕场地设施不足。四是推行小蚕工厂化饲养。近年县茧丝绸公司推广的“十天养蚕法”模式已成熟,应引进企业、合作社、个体户等社会资本,兴办小蚕公司,工厂化饲养小蚕。
4.3 加大生产投入,保障蚕农利益
历年来,我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会同县茧丝绸公司多方筹集资金,出台了许多扶持奖励政策发展蚕桑产业,一是县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蚕桑专项资金,用于“十天养蚕法”示范建设、规模化养蚕及桑旅融合等产业发展。二是2014-2016年每年补贴100万元实施蚕桑统防统治。三是家庭农场培育的土地流转补助5年,每年补助100~200元/亩;新建或改扩建养蚕大棚补助150元/m2;新栽桑园或老桑园改造10亩以上的给予300元/亩补助。四是政策性保险,由省、市、县政府按比例出资为蚕农投保32~42元/张蚕种,年均赔付蚕农保险金额300万元。但是,随着县茧丝绸总公司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如何加大蚕桑生产的投入,确保蚕农利益值得思考。建议县政府继续执行对蚕桑产业的扶持政策,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质茧丝企业,通过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企业利润,返补蚕桑生产,强化生产投入和技术服务,实现优茧优价,以高出市场价10元/kg的鲜茧价格,促进优质蚕茧生产,保障蚕农利益,推动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张建华(1983-),男,大学,农艺师,经济师,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从事政府综会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