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11-03皮英,刘兰,邓群,雷雪
皮 英,刘 兰,邓 群,雷 雪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1830)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皮 英,刘 兰,邓 群,雷 雪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1830)
目的探讨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程序化组和一般化组,各58例。程序化组行程序化护理干预,一般化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及功能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的情况。结果 程序化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66%(52例)显著高于一般化组的72.41%(42例)。两组护理前FIM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程序化组的FIM评分及FMA评分均优于一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机能的快速恢复。
程序化护理干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
脑出血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通常会出现昏迷、晕厥等症状,患者在患病期间具有发病急促、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1]。由于该类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而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2]。程序化护理通过实施连续性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有计划、有规范的护理措施,通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而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程序化组和一般化组,各58例。程序化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3.74±2.18)岁;一般化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3.48±2.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程序化组行程序化护理干预。①接诊护理。对症状轻微的患者,给予吸氧、冰帽及建立静脉通道等干预;对危重症状的患者,不仅需要给予上述干预外,同时还需要将血氧饱和度降低到90%,并做好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手术准备。②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了解用药机制和使用性质,与此同时,需要监测应用药物期间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合理安排输液时间和顺序,并根据药物的使用性质适当调节输液速度。除此之外,该类护理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动态、综合及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诊断、评估及护理方案等。临床研究显示,根据患者所服用的药物性质,及时调节输液速度,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利于患者各项身体机能的恢复。
一般化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及功能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分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程序化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66%(52例)显著高于一般化组的72.41%(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9,P=0.018,P<0.05)。
2.2 护理前、后FIM评分和FMA评分情况
两组护理前FIM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程序化组FIM评分及FMA评分均优于一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伴随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临床医学模式由生理、心理及社会之间互相结合综合化的转变模式,临床医疗的应用不仅仅能抢救患者生命,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要加强患者心理方面、运动方面及健康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干预,进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IM评分和FMA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IM评分和FMA评分情况对比(±s,分)
分组 n FIM评分 FMA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程序化组 58 33.8±5.9 33.8±5.9 35.8±5.5 57.6±8.9一般化组 58 34.2±6.3 51.4±6.5 36.2±6.2 42.9±7.1 t-0.353 15.269 0.368 9.833 P-0.725 0.000 0.714 0.000
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通常发生于老年人群,该类疾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创伤性脑实质静脉或者内动脉发生血管破裂所致,在急性期具有发病急促、病程进展快等特点,容易增加脑疝及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缓病情的发展。近几年来,程序化护理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护理服务的发展[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程序化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66%(52例)显著高于一般化组的72.41%(42例);护理后程序化组的FIM评分及FMA评分均优于一般化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4 结 语
总而言之,通过行程序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同时,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1] 王 静.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41-242.
[2] 刘秀丽.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08.
[3] 康菊华.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7):14-16.
Clinical effect of programm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PI Ying, LIU Lan, DENG Qun, LEI Xu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Dujiangyan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Chengdu 61183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utine nursing ca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 A total of 11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rogrammed group and the general group.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IM scores and FM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nd the scores of nurs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generalized group (72.41%) FIM score and FMA score were superior to the general group, (P<0.05) fo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Routine car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not only to meet the patient's care need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 patient's rapid recovery of body function.
Programm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R473.74
A
ISSN.2096-2479.2017.40.11.02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