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漱口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2017-11-03张秋平
李 祎 张秋平
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漱口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
李 祎 张秋平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漱口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我科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口泰含漱液漱口。观察组应用制霉菌素液与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观察两组口腔真菌感染发生情况、口腔PH值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化疗后3d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7、10d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3d口腔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7、10d 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漱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漱口,可显著改善口腔环境,预防口腔真菌感染,且安全性高。
碳酸氢钠;制霉菌素;白血病;口腔真菌感染
sodium bicarbonate;nystatin;leukemia;oral fungal infection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死亡率高,化疗是白血病主要治疗手段,对缓解患者病情,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有积极意义。有研究指出[1],化疗药物毒性作用较强,可对正常脏器、组织造成损害,加之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口腔真菌感染。口腔真菌感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如何有效预防该并发症发生,是临床研究热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探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预防方法,对52例患者应用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漱口,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我科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2];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预计存活时间≥10d。排除标准:无法耐受化疗者;化疗前存在口腔真菌感染者;合并其他口腔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18~67岁,平均(48.32±4.14)岁。疾病类型:髓细胞白血病16例,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混合细胞白血病12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0~69岁,平均(48.40±4.18)岁。疾病类型:髓细胞白血病17例,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混合细胞白血病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化疗第1d开始给予口泰含漱液,10~15ml/次,采用鼓腮振动方法漱口,晨起、睡前及3餐后30min各1次。观察组应用制霉菌素液与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制霉菌素液采用制霉菌素片5片,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碳酸氢钠液采用碳酸氢钠片5片,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先以制霉菌素液漱口后再应用碳酸氢钠液漱口,具体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化疗后3、7、10d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患者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点状物或斑块,且经咽拭子真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真菌孢子,若为阳性,提示口腔真菌感染。将精密PH试纸贴于患者舌面正中,待纸片湿透后观察试纸颜色,判定PH值,分别于晨起漱口前、漱口后2h测定一次,取平均值。记录两组患者漱口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n(%)
2.2两组口腔PH值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口腔PH值的比较
2.3两组漱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漱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n(%)
注:χ2=0.78,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白血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3]。白血病可引发出血、贫血、感染及淋巴结、脾、肝肿大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白血病治疗方法包括肝细胞抑制、放射疗法、免疫疗法及化学疗法等。化疗在临床中较为常用,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但化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研究指出[4],正常口腔黏膜能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抵御,预防口腔疾病发生,而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可减少中性粒细胞,破坏口腔黏膜屏障,使口腔生态平衡无法保持。另一方面,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减弱,感染发生风险增加。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漱口液漱口预防口腔真菌感染,但传统漱口液如口泰等效果一般[5]。
有学者通过对比发现,联合应用制霉菌素液、碳酸氢钠液漱口,能显著减少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6]。碳酸氢钠液属碱性溶液,能够对口腔酸碱性进行调节,使患者口腔环境保持弱碱性状态,从而破坏真菌增殖生长条件,减少真菌数量。制霉菌素属于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甾醇结合,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造成细胞内容物漏失,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制霉菌素具有广谱抗真菌效果,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高。有学者指出,以碳酸氢钠及制霉菌素配制的溶液漱口,可产生良好协同效应,提高口腔真菌感染预防效果[7]。本研究观察组实施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结果显示其化疗后7d、10d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上述报道相符。
有报道证实[8],口腔真菌感染发生同口腔内PH值有密切相关性,正常情况下,口腔PH值维持在6.6~7.1,而较多致病真菌在PH值为5.5的偏酸性环境下适合生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化疗后3d口腔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7、10d后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能保持口腔内环境稳定,改善口腔PH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漱口后仅出现1例恶心、1例干呕及2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应用制霉菌素液配合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能有效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口腔状况,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1 丁存善,王荃,赵晨星,等.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预防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感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708~5709.
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5):475~477.
3 曾晓燕,周维,张波.碳酸氢钠液含漱预防放疗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4025~4027.
4 胡仙华.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8):558~559.
5 赵宁,李伟,董新新.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预防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感染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11~3213.
6 安娜,王效影,王骥.不同漱口液预防激素治疗SLE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5):544~546.
7 殷春梅,邓瑛瑛,王晓艳,等.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在NICU重症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6):3271~3272.
8 纪晓霞,韩正贵,李华,等.制霉菌素与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061~1063.
R733.7;R978.5;R781.54
2017-04-14)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5.028
518035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深圳 李祎,女,中专,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