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2017-11-03王大圣
●王大圣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王大圣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次,1次/d。研究组在口服缬沙坦胶囊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 g/次,1次/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降低效果更为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30%[1]。若不及时治疗,可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导致心脏病变、肾脏病变、脑卒中等,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2]。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观察了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80岁,平均(57.58±9.11)岁;病程3~12年,平均(6.7±1.6)年。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6~81岁,平均(58.43±8.71)岁;病程4~13年,平均(7.1±1.8)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④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⑤药物过敏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停止使用其它降压药物,并保证患者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辅助治疗手段。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每次80mg,每天一次。研究组在口服缬沙坦胶囊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5mg,每天一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连续测3次,每次间隔1min,取平均值。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下降≥20mm Hg或舒张压下降≥10mm Hg(1mm Hg=0.133kPa)并降到正常参考范围;有效:治疗后患者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下降<10mmHg但已降至参考范围;无效: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借助率“%”来描述,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70.0%),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都表现出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比较(±s,mm 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比较(±s,mm Hg)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99±11 88±7① 151±20 119±18①观察组 50 100±10 81±5①② 150±21 110±16①②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症状多各多样,会引起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并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其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机制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表现出主动脉血压升高[4]。在治疗方面,除生活方式干预等辅助治疗手段外,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但单一药物治疗的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中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选择性的抑制钙离子跨膜转运至血管平滑肌和心肌,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减弱兴奋收缩偶联,从而发挥降压作用[5]。另外,该药不影响血脂等的代谢过程,长时间使用可保护血管内皮、增强血管顺应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抑制AT1受体介导的肾上腺球细胞释放醛固醇,促使血管扩张及平滑肌收缩,从而达到降压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会起到协同作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高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房君,斯琴,纳贡毕力格.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7,23(1):86-90.
[2]陈伟清,陆敏,王静芝.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93-94.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高金钗,彭伟.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2):44-53.
[5]卞维仕.天麻钩藤饮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0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