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英语语法课引出的反思与实践
2017-11-02孙海英
孙海英
摘要:由所听的一节语法公开课引出反思,提出疑问,并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进行研究,做到语法课中的教学设计整体化,难度设计递进化,素材选择真实化,活动创设生活化这四个方面。
关键词:语法课,习题课,整体化,递进化,真实化
今年9月开学第一周,我去市里某个学校参加了市初三英语教研活动,并听了一节9上 Unit 1 Know oneself 的语法课,教学内容是1. Using“and, but, or and so”; 2. Using “both…and…, not…only…but also…,neither… nor…, eithet…or”。
整堂课,除了开头的一个环节,其余大部分环节教师设计的均是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来回答。上课教师功底还是比较深厚的,语法知识讲解也很透彻。但是到第二部分时,我明显看出举手回答的学生人数开始减少,学生回答的声音开始降低。
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吸收了众多老师的点评建议,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我对自己以及大多数英语教师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反思,思考了目前在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语法教学中把各个项目用刀切开,各自成了乱七八糟的部分,没有把几个部分的语法知识综合起来,就好像军队里的战士各自出击,没有调度,没有统一号令,一盘散沙。
2.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教师直接呈现语法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大批量的习题练习,就像机械操纵一样,讲、练,再讲、练,演变成了一节习题讲评课。长期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探究的兴趣,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3.设计活动时只是考虑到活跃课堂气氛,不考虑这个活动在这儿要起的作用是什么,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而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也逐渐成了“花架子”的代名词。
在返回学校后,带着这些疑问,自己反问,要是我,我怎么上这一节课,怎样处理这些语法课中常见的问题。在随后自己学校的公开课中,我也同样上了这节课,并结合所听的课,做了如下的一些变化:
一、教学设计要整体化,有序整合,融贯始终。
就听的那节9上 Unit1 的语法课而言,上课教师基本功扎实,训练量大。但是在两个语法知识的板块之间,她把原本可以结合的很好的过渡硬生生地“扳”成了毫无联系的两块。整个教学过程出现断层,教学流程板块式跳跃,教学不能形成一个体系,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一贯到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和记忆也会出现断层,思维方式呈跳跃式,思考层面上不能形成流畅的“线”并扩展成“面”,这对于学生的记忆是有害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设计时把握住整体,做到两个板块之间的有序整合,并能融贯始终呢?
我在这一课时的设计时经多方考虑,没有选择电影作为切入口,而是选了2个旅游活动做为串起这两个语法知识点的“糖葫芦棒”。
第一个我在内蒙古的旅游活动,引出四个连词的用法,学生对教师的上课之外的生活的探知正好是一个“导火索”;第二个旅游地点是宜兴竹海,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很熟悉这个话题,我编写短文让学生填空作为对四个连词用法的检测;然后正好用这两个旅游点来引出第二部分的语法知识,再讨论其他3个连词词组的用法,这样设计就把2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两部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没有生搬硬套的感觉,把一根完整的“糖葫芦”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难度设计要递进化,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能力。
教材内容的难度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发杂逐步过渡的原则,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上课教师设计的两个活动难度确是呈现了“倒金字塔”,没有站在学生的学的立场上,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因此在学习的进度上没有层层递进,只是做到了为了活动而活动。
在多方面考虑了这个比较明显的失误后,我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对于四个连词的学习和练习分化为了4个难度递进的层次:首先用内蒙古的风景图片分别引出四个连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再把这些例句放在一起,让学生大声朗读体会,加深印象,并让学生自己来讲述四个连词的意思和用法,教师作为补充。随即用短文填空来练习这四个词的用法。在完成书本练习并进行校对之后,用宜兴竹海的旅游照片编写一段短文,对这四个词的用法进行检测,掌握学生对这四个连词的掌握程度,而且也为下一个语法知识点进行了铺垫。这样四个步骤从句子到短文,从一个连词到四个连词,难度是螺旋上升,逐渐递进的,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是有效课堂的组织者,有效的教是指促进学生学的教。只有这样联系生活应用,突出语用,降低难度,从点到片到面,逐步滚动生成,累计叠加,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并掌握语言知识点。
三、素材选择要真实化,要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真实的语言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给学生提供目的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学到真实的语言,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支持教师进行更有创造性的教学。
上课老师选择了一个《功夫熊猫》的素材,但只是选了6个含有“and, but,or,so”句子让学生朗读,体会这几个词的意思。其余课上所用的全部是练习题的形式。在这样的教学程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没有个性,没有体验,没有问题,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到的语法知识要么很快被遗忘,要么就形成不了语言运用能力。而我在选择素材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旅游的话题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第一个旅游地点是教师的亲身经历,而第二个旅游地点竹海更是近在身边,大部分学生都去过,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真实再现语言环境。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師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是思维的创意,是智慧的生成。而教材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感应学生的心灵,站在学生的高度,设计各种有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地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陈琳,程晓堂,高洪德,张连仲。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初中英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