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早餐记忆

2017-11-02迷雾

城市地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馓子小面稀饭

迷雾

某外地朋友给我发微信,这家伙去年在我家暂住了两个多月,微信言简意赅:“想吃小面了。”现在想想,这是我为数不多的成就之一,让这个外地人成了重庆小面的死忠。

一开始,这位朋友是不太理解为什么重庆人可以把小面当早餐吃的,他无数次地惊叹于重庆人可以在大清早几口解决“一大碗油”,这让一个习惯了馒头下稀饭的人觉得无所适从。在他的思维当中,早饭应该是清淡的,当然这和养胃什么的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为了缓解昨日那顿喝得烂醉的油腻宵夜。

结果某日楼下那家买稀饭包子馒头的早餐铺子没有出现,陪着他喝了几天稀饭的我提议今天吃面算了,没想到从此以后这个人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基本上可以总结为“老板,清汤”、“少放一点辣椒”、“韭菜叶”、“少面多菜”、“老板,还是小面!”、“哥,今天吃杂酱!”

当然,熟悉小面的过程也是需要代价的。在最初的一周当中,藿香正气液是他固定的“小面伴侣”,这同样让我也很是无法理解,一个可以轻松搞定一斤白酒的胃,是如何在一碗特意吩咐老板少放海椒的小面面前败下阵来。更可怕的是,之后这家伙陷入了一个重大误区,他开始把重庆小面理解为重庆人唯一、指定的早餐选项。

其实重庆的早餐哪里只有小面。

至少还有油茶。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把重庆油茶、酥油茶和另外一种也称之为“油茶”的东西搞混。前者在藏民彖里吃了正宗“家酿”后被腻得这辈子都不打算再吃,后者則是一种把面粉用牛油熬成糊再配上五仁的黑暗料理。

重庆的油茶,是把米糊做汤底,配上油炸的馓子做成的。米糊最好是黏而不腻,吃起来软糯又不至于太过粘嘴,如果米糊太稀就会有很不好的颗粒的感觉。馓子里面要生脆,最好是用面炸的,细而密实,这样稍微放久点也不会变得太过酥软。

我印象中最好吃的油茶,是十多年前的重庆经济广播电台对面的小巷子里。卖油茶的是位老婆婆,就在巷子里撑张小木桌子,几张小竹凳,每天就做一锅米糊,来晚了就没得吃。

作为一个从小的吃货,我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出门半个小时,就为了在上学不迟到的同时吃到这碗油茶。冒着热气的米糊盛在粗厚的陶碗当中,上面撒着胡椒粉、干黄豆、榨菜颗断口葱花,再抓上一大把婆婆自家做的馓子,用大汤勺把馓子和米糊混好,基本算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可惜,后来这条巷子敞成了门面,婆婆和她的油茶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再也没有吃到过这么好的油茶了。

这种遗憾,还包括心血来潮去买了一个九园包子,却怎么也无法把嘴巴里面这堆难吃到哭的肉馅和当年满嘴的肉香联系到一起;川白凉粉的锅贴饺子不新鲜的肉味,辜负了当年“我最期待老爸打包带回来的美味”之名……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舌尖上的记忆还真不是一种靠谱的感觉。

从这点来说,朋友其实是幸福的,他说在广袤的家乡土地上终于找到了一家“重庆小面”,虽然没有韭菜叶,不过味道还真就是记忆中重庆的样子。

猜你喜欢

馓子小面稀饭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
老家的小面
稀饭凉了
一碗甜稀饭
一碗甜稀饭
常吃常香常想的“馓子”
埋在碗底的爱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