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渝边界趣事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燕窝镇

2017-11-02寒溪夜浣

城市地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万古合川二郎

寒溪夜浣

在重庆,燕窝不算名镇,但绝对是最有趣的一个。

他是老重庆地区的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给后来的说书人和百姓留下了无尽的谈资;他是川渝问的边陲重镇,谜一样的身世、浪漫的传说。汇成川渝两地一抹血浓于水的柔情;他更是一位平静得忘却尘世的青山碧水的隐者,或是整天都把笑容挂在脸上的老乡,恬然过着原生态的淳朴生活……

万古老街的冰与火之歌

燕窝镇位于合川西北部,与四川武胜接壤,含万古、合隆、炉山三个场镇,龙多山和兴隆河的环围让这里既集山水灵气于一身,又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地区分界线。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巴国和蜀国的边境,至今川渝两地也在这里分界,穿镇而过的国道212线依然是繁忙的交通大动脉。区域边陲和咽喉要道的双重身份使得川渝两地在这里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

燕窝的中心在万古,其实燕窝镇以前就叫万古。1981年地名普查规定一个地区内,区的名称不能相同。当时万古这个名字超吃香,老重庆有四个,光江津地区就俩,大足、合川各一个,万古长青嘛,谁捧着这个金地名都不愿放弃,最后大足胜出,合川的万古只好改名燕窝,不过燕窝这名也有渊源。明洪武时这个位于二郎场和万古场之间的小地名便远近闻名,其地形两山环抱,北面碴口石,南面鸡公岭,两山之中,阡陌交错,遂宁入渝东西走向的石板大路蜿蜒于沟中,这条东起杉树湾、西至大树垭口的深沟长约一千五百公尺,其形状恰似春燕筑的巢,故取名燕子窝。

此乃出设伏守关列阵出奇的绝佳之地,无数次大小战争彰显着他的战略地位,但在没有战争的时候,这里又是川渝贸易往来的要道,两地的货物在这个区域边境集散,使得万古在清代繁荣一时,财富的积累自然吸引着匪患,攻与守“冰”一样的冷酷和贸易“火”一般的繁荣造就了万古不一样的风貌。老街沿着溪水一条长龙摆开又收拢回来,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以前的房屋邻水一面皆齐岸而连,所有房屋只在高处开一小窗,或是伸出一木架回廊。这个由房屋组成的防御外墙仅一处开口,搭一石桥跨过宽阔的溪面,石桥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桥碉是万古最醒目的标志。桥碉往里为狭长的上坡,桥另一边分叉夹道还有一排房子可以缓冲阻击。整个场镇的设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而每个民居住所,战乱匪患来时可迅速转化为观察和射击的防御单元。

除了老街,万古周边也留存了大量极具防御特色的老建筑,碉楼山寨散落四方、古桥垭口选址巧妙。如颜家沟的民居,外围溪水环绕,仅一处古桥高拱,桥头设流動要塞,中间大院旁连碉楼,后枕悬崖,悬崖顶还藏着一个三层楼的崖居,仅木梯艰难可上,“进可拒敌于外,中可守家护院,退可躲隐山崖”。

春燕名将陨落燕子窝

燕窝历来不缺战争传奇,特别是清末,这小小的地方,出了件震惊咸丰皇帝的大事。那时农民起义频发,年年镇压产生的大量军费使得清廷国库亏空,不断增加盐税成为维持开销的救命稻草。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截断海盐内运通道之后,迫使清朝“川盐济楚”,更加严酷打击私盐,民不聊生。

往来川滇贩运盐巴的脚夫蓝朝鼎、李永和率盐工剪辫子起义,建立顺天军,高喊“不交租不纳粮”“打府济贫”等口号,沿途百姓纷纷响应,很快形成三十万人的队伍,势如破竹。在建立起根据地之后,蓝朝鼎率兵十万两路分击遂宁、绵阳和南充、武胜,准备合进重庆。咸丰急召战斗力最强的湘军入川镇压,正三品按察使黄淳熙率精锐果毅营作为主力,此人为湘军镇压太平军的名将,因为字燕飞,战无不胜,人称春燕将军。第一次与顺天军交手便迫使起义军败退万古,定远(武胜)一战不但大败顺天军王牌,还斩落了起义军猛将何国梁。

首战告捷的黄淳熙马不停蹄直取万古,不料场上起义军早已败退得空无一人,派人打探,二郎场的顺天军因为害怕果毅营的勇猛也仓皇撤退,这让黄淳熙志得意满,率六个营意欲取下空城二郎。士兵们得知是空城,自然刀枪入库,把戈矛捆起强拉正在拔秧的农民当壮丁挑着走,很快便进入了燕子窝。黄淳熙心情大好,吟起诗来,然进沟不久,却见满沟水田里遍布身强体壮拔秧的农民,不时心中犯嘀咕,连顺天军见我部队都仓皇逃窜,哪来这么多农民,忙问身旁逮来挑武器的挑夫这是哪里。挑夫回答燕子窝,他大惊,心想,“我黄燕飞这只春燕,在湘楚之间飞来飞去,同‘长毛作战,从未停歇,今天飞到这燕子窝,莫非会像庞士元到了落风坡?”正在惊疑之际,只听呐喊震天,两山伏兵四起,拔秧农民纷纷爬出田坎,从泥中扯出闪亮的矛头,挑戈矛的挑夫也撂下担子,抽出长矛,扑向黄淳熙,他来不及反应便连人带马被拖入水田淤泥中,越陷越深,直至不能动弹。果毅营被围困在深沟,不能旋转、相顾,军官武器都在挑夫那里,无法抵抗,除二人逃出,其余四十八名军官全部被打死,黄淳熙被提至二郎场五马分尸。

咸丰闻此消息,半天没缓过神来,为表彰其“忠烈”,诏令在二郎场及南充建“黄公祠”,后来二郎乡改名为淳熙乡。这次战役使得湘军元气大伤,顺天军虽终被清王朝镇压,但也沉重打击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一个场镇跨两边

万古继续往北便到达川渝边界,这里还有一座横跨川渝两省市的兴隆场,在全国独一无二。兴隆场建立于清代,因地处重庆至南充的交通要道上,集市兴旺隆盛,因而得名。

最初建场时,兴隆场属合州来苏里,1926年设置兴隆镇。人总是喜欢逐水而居,所以兴隆河两边不仅是兴隆的发源地,也是兴隆场最繁华的地方。后来武胜合川化界,要以自然分割为界,兴隆河两边各占一半,结果就被隔成了两半,一边是四川武胜,一边是重庆合川。一夜之间,分在河两边的兄弟和母子竟成了两个地方的人。川渝两地都觉得自己是兴隆的正统,坚决不愿意让出名字,于是同一场镇硬生生变成了武胜兴隆镇和合川兴隆镇两个地方。1949年前后改乡,两县同时改成兴隆乡,1958年又同时改设兴隆公社,1983年再次同时将兴隆公社恢复为兴隆乡,反正就是你改我也改,就是不相让。1984年,为避免重名,合川一边的兴隆乡更名为合隆乡,武胜一边仍为兴隆乡。1997年3月重庆、四川分家后,兴隆场重庆市一边设合隆镇,四川省一边更名为万隆镇,这场长达几十年的名字之争才告一段落,最后合川合隆镇并入了燕窝镇。

如今的兴隆场,依然保留着一条老街。因川渝两端都发展了新区,老街显得十分冷清。站在四川与重庆分界的界桥上,听着流水潺潺、鸭游鸟鸣。老人们都说,四川重庆原本一家,兴隆场上的人依然是打断骨头连着筋,鸭子都不分界,更不用说生活在兴隆场上的人了,除了要去办各种手续,他们从来都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四川人还是重庆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飞地之谜

除了一镇跨两地,合川和武胜的边界有意思的地方还很多,两地边界总长202公里,这段边界不光异常曲折,而且散落了很多孤岛,有些地方“身”在重庆,行政区划上却归属于四川,身在四川反之亦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特景象,这便是有名的川渝飞地。

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在燕窝的炉山,占地1950亩,行政隶属于武胜县清平镇。这里的居民风俗习惯和四周包围着的炉山毫无差别,倒和大本营清平有不少差别,两地居民的生活朝夕相闻根本分不开,赶场、读书、看病都会去炉山,互相婚嫁也相当普遍,所以村民的亲戚基本都在合川,罕有在武胜的,这让他们自己也常犯糊涂,一不留神就认为自己是重庆人了。除了办身份证、上户口、领粮食直补款等必须去清平,其他时候谁也不愿往清平跑。村民家里的电话、电视信号都是合川的,电话打到清平,就是长话了,也看不到广安电视台、武胜电视台的新闻。正因为如此,在村里的小卖部,桌上摆着两部公共电话,一部什么也不贴,就是重庆,另一部贴着“四川”,因为收费不同,村民在家里打电话都是重庆的,要打武胜的朋友就常来小卖部打,好省些钱。至于飞地的来源,至今还是个迷,有些说可能和武胜富商到炉山购买土地有关,在武胜上了税契,因此这块土地就从武胜“飞”到合川了。有的说可能和婚嫁有关,飞地作为“嫁妆”带到武胜。

另一块飞地黄柳村也在炉山,这个地方行政属于武胜万隆镇,但要去万隆需要40分钟,而炉山则不到10分钟,同样被炉山团团围住。在这里,村民基本都只买双卡双待手机,因为得装两张卡,原来这个地方相对更靠近边界,合川和武胜都装了好多基站,信号都很强,所以在无形之中信号跳来跳去,一不留神,站在路上给家里打个电话也会变成长途……

猜你喜欢

万古合川二郎
合川:党建融合资源 振兴汇聚力量
合川三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挂牌
庚子端午吟
颜真卿
最萌和尚兄弟走红
复婚
从不怜香惜玉的“二郎”
万古佛龛
数学问题与解答
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