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相关人员认知度的研究

2017-11-02陶运三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场馆

陶运三

(安徽科技学院体育部,安徽凤阳233100)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相关人员认知度的研究

陶运三

(安徽科技学院体育部,安徽凤阳23310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安徽省皖中、皖南、皖北三个区域的20所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相关人员认知度进行调查研究,以掌握相关人员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与参考。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认知度;相关人员

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以后,《体育法》、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制度进一步深入实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3.9%,但是发达国家已经也达到40%以上[1]。目前,体育消费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大力发展,“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高校开放的体育场馆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为了缓解这一供需矛盾,近年来,随着政府和学校对体育投入不断加大,高校体育场馆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很多高校在开放时所出现问题也日益凸显,有的学校大门紧闭,居民与师生共同享有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全员育人和对外开放服务的功能一时难以实现。因此,通过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相关人员认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掌握相关人员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高等学校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与参考意义重大。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主要是安徽省皖中、皖南、皖北3个区域20所普通高校体育场地管理领导和17所对外开放高校的教师和入校锻炼社区居民。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出发,查阅我国体育场地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收集与体育场地设施有关的统计资料。全面了解本课题领域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研究现状和动态,并从中整理出有关理论依据、应用价值以及各种影响因素。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社会学研究规律,针对研究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问卷,就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经营管理和对外开放等情况,按学校的基本情况、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开放程度,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经营管理情况和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设计所需问卷3份,问卷按图1所示流程设计并定稿。

图1 问卷设计流程

问卷1主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调查对外开放对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场地设施资源配置满意度等情况,每所开放高校发放20份,共发放340份,回收338份,回收率为99.7%,有效问卷为336份。

问卷2主要针对社区居民。调查入校参与体育锻炼的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居民锻炼情况,对每所开放高校发放20份,共发放340份,回收325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312份,有效率为96%。

问卷3主要针对领导人员。调查本校的体育场地设施配置、对外开放经营和管理等情况,每所高校发放1份,共发放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皆为有效问卷。

1.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访谈调查提纲1份。走访安徽省约20所高校11名体育场地设施主管人员,就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情况、经营、管理、影响因素及建议进行访谈,同时对体育教师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部分社区居民30名人员进行直接访谈,了解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把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根据问卷调查的性质和数据特性,拟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验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人员对体育场馆条件评价

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它代表着一所高校的标志,同时也体现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据表1调查显示,领导、教师、居民对体育场馆的很好评价分别为5%、1.5%、0.9%,可见,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条件较差,它能直接影响教师开展体育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调动居民到校锻炼和宣传。

表1 领导、教师、居民对体育场馆条件的评价统计情况

2.2 领导和教师对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情况的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但是,近几年,由于安徽省部分高校扩招,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在短期内无法满足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需求,这也是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表2能够看出,对高校体育场馆不满足和很不满足的领导和教师人数超过了50%,领导达到65%,教师达到72%,这表明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较为滞后。据调查,还有3所高校至今还没有像样的塑胶场地。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大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与训练的热情。调查还发现,凡是有偿开放的安徽高校,其体育场馆基本上能满足自身的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这说明高校自身条件是制约对外开放的关键因素,只有在满足自身的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对外开放。

表2 领导和教师对体育场馆配置能否满足教学与训练情况调查统计表

2.3 相关人员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态度

2.3.1 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态度

在高校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态度调查表3中发现:有178位占53.6%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场馆应该对外开放;有112位占33.4%的体育教师认为不应该对外开放,还有46位占13.0%的体育教师持无所谓态度。一半以上体育教师是积极支持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但需要关注的是,持不应该和无所谓态度的高校体育教师还占有很大的比率,如何改变当前高校这种现状,也是高校管理层领导应该研究的课题。

表3 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态度调查统计表(n=336)

2.3.2 居民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态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校体育设施不断增加,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的体育活动意识,为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安徽省17所对外开放高校入校锻炼的居民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态度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完全实行对外开放的人数为260人,占83%,认为不开放的为6人,仅占总人数的2.0%。这说明居民希望场地设施资源共享并成为高校、社区一体的健身网络。而不希望大学校园是“象牙塔”式的封闭,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也正是让居民逐步了解高校、认识高校的渠道之一。

图2 居民对体育场馆是否对外开放的态度状况(n=312)

2.3.3 居民对选择在高校体育场地锻炼的态度调查

表4调查结果表明:选择愿意到高校体育场地锻炼的居民215人占68.9%,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的居民共76人分别占8.6%、15.7%,居民认为无所谓的比例占6.8%,相对较低。图3表明,“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和“有锻炼的氛围”是居民选择到高校体育场地锻炼的主要因素。

表4 居民选择高校体育场地锻炼的态度调查统计表(n=312)

图3 入校锻炼居民愿意到高校进行锻炼的态度调查情况(多选,n=312)

表5是居民不太愿意和很不愿意到高校进行体育锻炼调查,体育场馆的“收费高”问题排在所有因素的前列,占46.7%,说明居民对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表示难以接受,无人指导占32.5%,是其次原因。因此,高校应该寻求更多的健身路径与方法来激发和调动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从而负起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

表5 不愿意选择高校体育场地锻炼的原因调查统计表(多选,n=312)

另外,有16.9%的高校体育场馆“对外不开放”是居民不选择高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又一因素。近年来,国家大力兴建全民健身路径,体育设施的数量与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为缓解此矛盾,高校应将不断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增加体育场所数量,改善和提高设施器材的质量,以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

2.4 相关人员对体育场馆的开放是否收费态度的调查

收费问题一直困扰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进程,表6是相关人员对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是否收费的调查显示,排序第1位的是“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不收费”,尤其居民态度最为强烈占到63.1%;50%领导认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应当少量收费;45.6%的教师认为应当按市场价收费。显然,居民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领导从高校体育场馆公益与效率的平衡角度出发,而教师是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认为提供了场地设施服务,就应该得到一些报酬。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并非是纯营利组织[2],不能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来运作,应根据高校区域特点、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采用分档、分时段收费,区别对待。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应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给予认真研究,力争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吸引更多居民参加体育活动。

表6 相关人员对体育场馆的开放是否收费的调查统计表

2.5 体育场馆开放的目的

表7调查研究发现,安徽省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对内开放目的是为了本校师生员工教学与锻炼为主,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占80%;以服务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为目的占20%,没有高校体育场馆对内开放是追求经济收入。在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调查中,以追求社会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占41.2%,这说明场馆对外收费旨在使体育场馆资源公平、合理利用,体育场馆适当收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经营理念总体不强,影响体育场馆的利用以及高校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利用率提高了,场地设施的损坏率加快了,从而缩短了场地设施的寿命,为了减缓这种现象,学校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加以维护,这显然给学校带来了资金压力,不能仅仅靠政府投入,还要开拓其他渠道来弥补[3]。因此,为了满足全面健身的需求,高校要明确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权利和责任,同时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发展社区体育体育场馆建设,来缓解和分担学校场馆使用压力。开放和开发现有体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逐步推开,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将会成为全民健身的一个发展趋势。

表7 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目的自我定位统计表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需要注重社会效益,同时还要不断地开发和挖掘体育场馆的功能,使得一馆多能,积极与社区、团体、企业等组织开展各种健身娱乐活动,提高场馆效益,达到“以馆养身”的目的。但是不能陷入了盲目赢利和盲目发展的怪圈,在提高体育场馆经济效益同时应该坚持“以体为本”的指导思想,从而达到“以体养体”和“公益化”的有机结合。

3 对策

3.1 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对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开发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领导和体育场地设施管理者要进一步提升认识,注重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场地设施长期的社会效益,认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权利和责任,缓解场地设施与居民的供需矛盾,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实施,而且又为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筹措资金,来加快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2 加强法规建设,健全综合规章制度

研究表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制度建设并没有引起社会各方足够重视,绝大部分高校还处于停滞状态。高校场地设施管理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往往是力量较薄弱的一环,其管理和保障制度不健全,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功能。有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加以落实到位,使制度体系成为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从而使场馆管理迈入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轨道[4],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应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和社区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利于增强校园校园活力,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资源闲置[5]。

3.3 寻求高校与居民“双赢”之路

随着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不断地推进,高校体育场馆是否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学校与社会关注话题,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但许多高校都在“坐而观望”。虽然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现状不容乐观,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分析研究,如何达到高校与居民得到满意的“双赢”局面是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要在改变思想观念积极采取对外开放措施的基础上实行区别对待的策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既适合自身场地设施发展又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双赢”之路[6]。

[1]新华网.体育总局: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3.9%[EB/OL].(2015-12-23)[2017-01-25].http://news.xinhuanet.com/live/2015-12/23/c_1117557148.htm.

[2]戚虎,钟以涛.议学校体育场馆作为非营利部门的市场化运作[J].科教文,2007(7):211-212.

[3]邓莉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9):166-167.

[4]霍建新,李芾.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79-181.

[5]陈丽.淮南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5(6):124-127.

[6]陈曙,黄依柱.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与经营管理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5):151-152.

Research on personnel awareness of college stadiums opening in Anhui

TAOYun-san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

Using literature,interview,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2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venues at area of middle,south and north Anhui the current in the Anhui Province of Anhui,were investigated for awareness to acquir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stadiums opening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higher educational schools tomak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decision.

sports stadiums;opening;awareness;related personnel

G647.6

A

2017-05-04

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资助(2015jyxm256);校级质量工程项目(X2016060、Xj201430)

陶运三(1976-),男,安徽滁州人,安徽科技学院副教授。

1008-0171(2017)05-0087-06

【责任编辑:周绍缨 410154121@qq.com】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