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2017-11-02侍书园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脊髓康复实验组

●侍书园

心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侍书园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14年12月到2017年2月,研究对象:90例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则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M BI指数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 ugl-M eyer评分)、M BI指数评分均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其运功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促进其尽快康复,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心理干预;脊髓损伤;康复疗效;影响

近几年来,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从而增加了骨折患者的发生几率,其中脊柱骨折的发生率约占所有骨折类型的5%~6%左右[1]。脊柱骨折后,容易出现脊髓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病后可能会导致活动障碍,甚至出现运动功能丧失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增加其痛苦折磨,还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冲击,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2]。本文主要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选取2014年12月到2017年2月,研究对象:90例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2:23,年龄范围47~80岁,平均年龄(63.5±5.8)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4:21,年龄范围在46~80岁,平均年龄(63±5.6)岁。上述资料对比后显示,差异均不明显(P>0.05),可比性一致。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则给予心理疏导,具体内容包括:(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其多沟通交流,并给患者及家属,讲述相关知识,同时让做好手术准备,病情危及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瘫痪等情况,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及家属应多关心、以及鼓励患者,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并让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也可以在室内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来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组织康复患者与尚未痊愈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也是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的一个方式[3]。(2)健康指导:患者要进行专科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被迫长期卧床,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进行压疮的护理,对一些骨骼突出长期受压的地方垫软枕,在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休息,同时指导进行患侧肢体的静力收缩,多饮水,勤拍背。饮食护理:术后首先给予流质饮食,同时还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的营养丰富饮食,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饮食,嘱患者多饮水。

1.3 观察指标

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F ugl-M eyer评分,包括反射活动、关节活动及肌肉屈曲协同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M BI指数评分),指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越好。同时还要进行SAS、SDS进行评分。

1.4 统计分析

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16.0版进行本次实验所研究的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x2检验,统计指标显示存在差异(P<0.05),并纳入了统计学范畴。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及M BI指数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M BI指数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M BI指数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高,P<0.05。具体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M BI指数评分分析(±s )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M BI指数评分分析(±s )

组别 例数n 运动功能评分 M BI指数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45 28.15±1.42 72.10±1.57 46.55±6.45 80.59±8.69参照组 45 28.23±1.35 56.56±1.32 46.48±6.32 62.14±8.58 t-- 0.273 50.822 0.052 10.253 P-- >0.05 P<0.05 >0.05 <0.05

2.2 焦虑抑郁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内容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 s )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 s )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实验组 45 43.47±4.21 46.96±5.46参照组 45 58.48±4.14 61.21±4.15 t-- 17.052 13.938 P-- <0.05 <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可能会引发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据有关临床资料显示,约有94%的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均会存在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术后康复进程[4]。因此,对于该疾病患者需要辅助给予合适的心理疏导干预措施来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促进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本文研究中,通过给予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主动服务,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不断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再给予健康生活指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创造积极的情绪,改善患者心态。

综上所述,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其运功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促进其尽快康复,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中医院)

[1]张海霞.心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87-288.

[2]汪澄,王维利,庞海云,等.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7):75-78.

[3]何予工,宋斌.心理干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6):472-474.

[4]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须玉红.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8):2145-2147.

猜你喜欢

脊髓康复实验组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