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5例1-3岁儿童骨密度结果与饮食习惯关系的分析

2017-11-02刘洋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奶量钙质饮食习惯

●刘洋

215例1-3岁儿童骨密度结果与饮食习惯关系的分析

●刘洋

目的:探讨1~3岁儿童骨密度结果与饮食习惯关系的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保门诊部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接治的215例1~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骨密度进行监测分析,并探讨骨密度结果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结果:奶量<500ml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高于奶量≧500ml组(P<0.05);有挑食习惯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高于无挑食习惯组儿童(P<0.05)。结论:1~3岁儿童保健应指导家长合理配方奶喂养,引导儿童均衡饮食,不挑食,为儿童的骨骼发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1~3岁儿童;骨密度;饮食习惯

骨密度作为临床检测中重要指标,是一种对骨头内部矿物质含量进行科学统计的体积计量单位,骨内矿组织主要分为钙磷等元素。并且骨骼中该物质沉积越多,骨密度越大,表明骨质越好,骨骼坚硬度越高,骨骼是否健康需从体力劳动规律性,钙营养均衡性及激素水平正常性三个条件出发,因骨量积累大多从儿童及青少年开始,针对1~3岁儿童定期并且较早的进行骨密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了解儿童成长阶段骨密度变化,对于所缺乏矿物质补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阶段对于儿童后期生长发育及成年后骨密度峰值起到关键决定性作用,儿童时期骨密度是否保持持续稳定状态具有重要意义[1]。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骨的成分有别于成年人,所含有机质的比例远高于成人,故骨骼极富有韧性,同时全身骨骼都处于骨矿物质积累的过程。

在儿童骨骼发育检测方面,多使用定量超声检查方式对儿童骨矿物质水平进行检验,该方式不仅具有一定安全性,并且稳定无创,在临床检测中广泛使用。针对儿童时期骨密度出现减退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及早对骨密度进行检测有效预防佝偻病及成年骨质疏松等症状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将215例1~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密度常规检测手段进行诊断分析,用以探讨骨密度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保门诊部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接治的215例1~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男童106例,女童109例,年龄在1~3岁,平均23.07±7.14月。所有入选儿童均为单胎,足月生产,所有儿童经过医院基本体格检查后,全部符合纳入标准,但是对于存在骨代谢疾病异常研究对象,应予以排除。

1.2 方法

利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UBS-3000plus,对本次研究的215例儿童左胫骨中段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向主要带养人询问相关的临床资料。

1.3 观察指标

将Z值作为儿童骨量强度评定标准,如果出现该数值大于-1的情况则表示该儿童处于健康状态,一旦处于-1或者-1以下时,则表示改儿童骨强度较低。其中,-1≥z>-1.5,为轻度骨强度不足;-1.5≥z>-2,为中度骨强度不足;z≦-2,为严重骨强度不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计数计量资料应用X2(%)以及t检测(‘x±s),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对本次研究的215例儿童骨密度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骨强度健康儿童(z>-1)共149例,占总数的69.30%;骨强度不足(z≦-1)者66例,占总数的30.70%,其中,轻度骨强度不足(-1≥z>-1.5)者36例,占总数的16.74%;中度骨强度不足(-1.5≥z>-2)者21例,占总数的9.77%;严重骨强度不足(z≦-2)者9例,占总数的4.19%。

(2)骨密度与奶量对本次研究的215儿童骨密度进行分析,对比骨密度结果与奶量的关系,奶量<500ml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为47.69%,奶量≧500ml组骨密度异常率为23.33%,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骨密度与奶量

(3)骨密度与挑食习惯之间的关联,日常生活中均衡饮食并且不针对某种事物爱好并且专一食用称之为不挑食,反之称之为挑食。对本次研究215例1—3岁儿童骨密度进行分析,有挑食习惯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为39.08%,不挑食习惯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为25.00%,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骨密度与挑食习惯

3 讨论

人体为了维持基本技能需要每天摄取各种食物用以维持体内营养均衡,食物对于人体骨密度的影响取决于食物自身所具备的营养成分,人体摄取食物中,对骨密度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成分有钙元素、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儿童时期是骨矿物质累积和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查分析,0-3岁儿童骨密度是否健康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尽早并定期对骨强度进行监管,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后期缓解骨质疏松存在巨大影响。

3.1 骨强度与奶量

对本次研究215例儿童骨密度进行分析,对比骨密度结果与奶量的关系,奶量<500ml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高于奶量≧500ml组(P<0.05)。据报道在儿童时期,牛奶摄入量研究发现,有一定长期保持饮用牛奶习惯儿童其成年后骨密度成正相关,有助于骨峰值的增高[2]。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将运动及饮食作为儿童骨密度提高的主要方式。研究表明,单纯性运动或单一进行饮食补钙处理对骨密度影响并不显著。大量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对于同地区同龄儿童分析数据显示,经常性补钙的儿童与其他儿童骨密度之间并无明显差别,这主要是因为钙元素在摄取时需要循序渐进,不仅要保证供求平衡,还需要逐渐缓慢性补充钙元素。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好转,饮食中保证钙质补充已成为保证儿童正常成长发育需要的基本手段之一,另外维生素K虽然不能增加骨密度,但是却能提高钙离子分解吸收,提高钙离子转化速度,以求人体全面吸收,骨钙蛋白的钙能力一旦下降会影响骨功能性代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京城饮用奶制品或者豆浆的儿童其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儿童,这主要因为奶制品及豆浆中含有丰富的钙质、蛋白质与维生素。钙元素是骨骼主要成分,国内营养学家建议,儿童每天应摄取800mg钙元素,但是该需求量只依靠谷类日常三餐无法满足,经过研究发现,饮用牛奶人体骨矿物质增加更为显著,因儿童时期是骨量快速增长阶段,该阶段是骨骼发育关键时期,应该及时补充充足钙质满足骨骼发育要求。

3.2 骨强度与挑食习惯

饮食习惯对1-3岁儿童骨密度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钙质吸收,还能促进骨密度提高,所以应尽量从食物中补充所需钙质,拓宽饮食种类,对于含钙较高的食物应多吃,补充钙质同时,及时补充维生素D元素,经常晒太阳,以保证钙质吸收,调查研究数据显示,1-3岁儿童中经常饮用乳制品儿童骨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儿童,上述情况表明食补效果相对于药物而言,存在一定优势,效果更加显著。

对本次研究215例儿童骨密度进行分析,有挑食习惯组儿童骨密度异常率高于无挑食习惯组儿童(P<0.05)。食物是影响儿童正常骨密度水平最重要的外在因素[3]。挑食所致的脂肪摄入过多或微量元素摄入不足都会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钙磷的平衡有利于骨骼的生长,碳酸饮料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钙磷平衡失调,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导致骨强度的下降。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对骨质钙化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缺的,挑食或者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能够导致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造成骨强度降低[4]。饮食中多注重进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食物有利于骨骼的发育。

综上所述,1岁后断母乳并非断奶,而是改为配方奶,儿童保健过程中指导家长合理配方奶喂养非常重要,不能用饮料奶代替配方奶,为儿童的骨骼发育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在饮食均衡化方面,不挑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稳定地维持儿童骨强度,及时适量补充钙铁锌等元素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促进骨矿物质合成速度,提高骨量累计,促进骨强度巩固。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

[1] Steelman J, Zeitler P. Osteoporosis in pediatrics [J]. Pediatrics in Review, 2001,22(2):56-65.

[2]Teegarden D, Lyie RM, Prouix WR, et,al . Previous miik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bone density in yong women[J]. Aam J Ciin Nutr,1999,69:1014-1017.

[3]唐永梅,杨猛,黄晓辉等.影响学龄儿童骨密度水平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67-568.

[4]熊有弟.血清锌水平与儿童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54-55.

猜你喜欢

奶量钙质饮食习惯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地质探秘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Gemini表面活性剂体系下钙质磷矿中白云石的可浮性研究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6种“败性”饮食习惯
宝宝饱不饱 衡量有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