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方法级效果

2017-11-02刘春瑛高志庆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结核病肺结核实验组

●刘春瑛 高志庆

浅析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方法级效果

●刘春瑛 高志庆

目的 探讨并分析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方法及效果。 方法 所选观察对象为于我区结核门诊接受治疗的13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65例)、实验组(n=6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防治方法,实验组患者则实施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观察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 结果 防治过后,检测两组患者随访1年内的6月、9月、12月的痰菌转阴情况,实验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痰菌转阴率,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可对肺结核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效果理想,且感染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肺结核;预防;控制;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

肺结核是呼吸内科的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较强的传染性[1]。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状态,结核杆菌是该疾病的主要病原体,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对该疾病进行预防及控制是十分关键的[2]。在本次研究中,对部分患者采用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区结核门诊收治的13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33例、32例;年龄为56~70岁,平均年龄为(63.68±2.52)岁;病程为0.5~2年,平均病程为(1.45±0.32)年。实验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31例、34例;年龄为58~75岁,平均年龄为(63.65±2.42)岁;病程为1~2年,平均病程为(1.56±0.3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防治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检查以及用药指导等。对实验组患者施行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对患者进行肺结核疾病的健康宣传教育,将有关肺结核防治的知识详细告知患者,从根本上消除其疑虑并掌握与肺结核防治相关的知识。可通过注射免疫调节剂来调节患者的免疫力,时刻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活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此外,患者所居住的病房应保持整洁,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尽量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3]。同时,为了提高免疫力,患者应注意锻炼身体,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的检测结果来判断预防和控制方法的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1年的随访,并记录治疗后6月、9月以及12月的痰菌转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的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6月的痰菌转阴率为40.00%,9月的痰菌转阴率为52.31%,而12月的痰菌转阴率为70.77%;在实验组患者中,6月的痰菌转阴率为58.46%,9月的痰菌转阴率为72.31%,12月的痰菌转阴率为90.77%;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6月、9月、12月的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对比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的检测结果 (n/%)组别 例数 6月 9月 12月对照组 65 26(40.00) 34(52.31) 46(70.77)实验组 65 38(58.46) 47(72.31) 59(90.77)X2 — 4.43 5.54 8.37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肺结核在临床上属于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行感染,患病者咳嗽、喷嚏、说话等都可能导致单核结核菌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出现传染的情况[4]。该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为结核分支菌导致的肺部感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死亡率极高。因此,做好肺结核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部分人对肺结核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透彻,所以无法掌握防治该疾病的有效方法,这也是导致感染肺结核的几率升高的原因之一[5]。有些患者由于居住环境差,不讲究卫生,缺少防治肺结核的意识,极易导致结核菌广泛传播。因此,为提高肺结核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对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宣传,将与肺结核相关的防治知识告知患者,消除其疑虑,提高其的预防意识,使其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居住环境的卫生,有效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与传播。在本次研究中,给予实验组患者现代肺结核防治策略,实验组患者在随访1年内的6月、9月、12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58.46%、72.31%、90.7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痰菌转阴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O.05。

综上所述,对患者采用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的传播,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高卫仁.肺结核的发病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3(05):56-57.

[2]杜志荣.肺结核病的新趋向[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8(11):231-232.

[3]杨成.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36(12):91-93.

[4]张金静,贺拥军,戎浩等.预防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3,41(08):592-596.

[5]唐静,韩巧竹.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方法探讨[J].饮食保健,2016,3(10):196-197.

猜你喜欢

结核病肺结核实验组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