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胃病临床用药分析
2017-11-02叶俊鹏郑秀桩黄培良
叶俊鹏 郑秀桩 高 莹 黄培良
某院胃病临床用药分析
叶俊鹏1郑秀桩1高 莹1黄培良2
目的 通过对某院胃病治疗用药情况的调查统计,总结基本用药规律和用药特点,为胃病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处方中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限定日剂量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Dc)为指标判断胃药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在胃病治疗中以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抗酸类药物为主要治疗药物,多采用二至三联合用药治疗,中西药有机结合,患者经济负担适中,同时能与时俱进,加入溶血栓药物和各类氨基酸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结论 该院胃病治疗用药基本合理,分析结果符合现代用药指南,本研究调查结果为医院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胃病;用药分析;用药频度;合理用药
胃病,是许多与胃部有关疾病的总称。它们都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者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佳。患有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多数会在进食后或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后感到胃部疼痛不适。胃病的诊断多数分为两类,一种是以胃动力不足、胃肠功能减弱为主要诱因的胃炎型;另一种是以胃肠功能过于亢奋,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旺为主要诱因的消化性溃疡型。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对胃部疾病发病情况的统计结果得出: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 80%,并且按照7.43%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1]。根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的十种疾病(%)”中,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居第二位。近几年,胃病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趋向年轻化,同时中年患者占据比例也逐渐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胃部等疾病问题越发突出。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某院门诊药房胃病处方统计,了解用药规律和用药特点,为胃病治疗提供用药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门诊药房2015年7—12月含胃病的处方2256张作为半年的抽样量进行分析,每月定量收集1 d的(500±50)张门诊处方,依此类推。对处方中患者的性别、临床判断和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种类、名称等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对2012—2015年治疗胃病药物药物分类利用 EXCEL表格进行汇总处理,并利用限定日剂量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Dc)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1.2 研究方法 依照《处方管理办法》附录的“处方评价表”对某院门诊药房半年的处方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布范围、性别分布比例、不同种类药物在处方中的使用频数等;用相应公式如DDDs、DDDc等对某院胃病治疗对处方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方基本情况
表1 2256张处方中各类胃病所占比例、性别及年龄分布
2.1.1 性别分析 从表 1中的分析结果得出,各类型胃病患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根据访问了解总结出一个典型的特点:相对于男性患者来说,女性患者多数只要胃部稍有不适,就愿意及时就诊,一旦医师确诊后,能自觉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并愿意服从医师开具为期几个疗程的治疗;男性患者更多是在疼痛爆发期才去就诊,甚至不按时按量服用医师开出的药物,多数患者在自身感觉良好时就不再接受治疗。
2.1.2 年龄分析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这两类胃病的高发率平均年龄阶段在50~70岁,这与笔者预期设想的结果不相符,经查阅相关文献[2-3],总结出导致高发率平均年龄偏高这一现象的原因其一是胃泌素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它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容易诱发胃功能性疾病;其二是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开始出现牙列缺损,咀嚼食物不够充分或者是未经咀嚼就吞入胃中,从而增加了胃的负担;于此同时,老年人由于味觉下降,食道和胃黏膜慢慢萎缩,蠕动功能变差,偏爱进食一些刺激性食物或长期饮用浓茶、咖啡、酒等都能诱发胃肠功能疾病;其三是老年人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倘若感觉到身体有所不适就会及时就医,相比之下,青少年及青壮年因学习、工作较为繁忙,多数是等到胃病发作期难以忍受才会就医,因此导致本次门诊处方统计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老年期居高。
2.1.3 胃病类型分析 由表 1得出,位于各类消化道疾病发病率第一的是胃炎,其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占总胃炎的68.8%。胃炎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有密切关系[4],如果Hp没有得到根治,就会导致该病反复复发;之二是演变:由于急性胃炎的遗患,未能完全根治,慢慢演变成慢性胃炎,需要长期定时就医服药;之三是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者药物损伤胃黏膜从而诱发胃炎。
2.2 药物利用度的调查总结 由表2得出,该院门诊以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主要胃病诊治用药,其连续4年销售金额均居第一位,占总体药物销售金额的50%以上。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5]。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在逐年上升,可以看出在治疗胃病的同时,患者也看中采用中药进行养胃,中西医有机结合可以大大增加治疗效果;促进胃动力药在 2014—2015年排行第三,成为胃病治疗药物的主导;H2受体阻断剂由于存在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较多不良反应,因此逐渐被质子泵抑制剂取代,有文献指出因其价格低廉,仍有部分患者使用H2受体阻断剂[6]。
各类胃病药物DDDs统计得出,PPIs、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连续3年排行前三位,说明这3种药物是胃病治疗的常用药物,PPIs的DDDs基本稳定。其中,DDDc最高是PPIs(13.67元),最低是H2受体阻断剂(2.79元),PPIs的日均消费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见表3。
表2 2012—2015年治疗胃病药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及排序
表3 2012—2015年治疗胃病药物的DDDs、构成比及DDDc
3 讨论
PPIs在世界药品市场用于治疗胃病用药中销售金额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第一,H2受体拮抗剂已逐步被其所取代。新一代拉唑类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日常使用数量逐步超过奥美拉唑的使用总量。该院在治疗胃病用药时,主要采用的是拉唑类+抗酸类+胃黏膜保护剂为主;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是促胃动力药物的首选,在经济上符合用药指南。
目前,临床常以抗Hp、抑酸药及胃黏膜保护剂为首选药物,并伴用解痉药、促动力药为辅助治疗的思路作为各类胃病的治疗方案。通过这些常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且治疗速度快,但也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停药后疾病容易复发,其诱发因素有不合理的饮食、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紧张的情绪等等。胃黏膜血液循环对于维持胃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血流量及血流状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与发展有直接影响;活血化瘀药物为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改善胃黏膜微循环状态,增加胃黏膜血流[7]。还要进食一些软而易消化的食物,在溶解血栓的同时改善血液循环,并且及时补充多种氨基酸,因为氨基酸具有加快消化道表皮细胞自我再生的功效,有助于胃肠道吸收更多营养物质,使修复过程更加快速[8]。
胃病是上消化道系统中具有高病发率的疾病,在诊治过程中要先明确诊断胃病类型,分析其诱发原因。不论是何种胃病均要从根本病因入手治疗为主,适当增加其他辅助药物进行治疗。如以Hp感染引起的胃炎为例,在治疗时应增加抗菌药物阿莫西林,以杀灭Hp为主导治疗方案;消化性溃疡多数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所诱发,因此在治疗中应以PPIs为主。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对于一般胃炎在未诊断是否有Hp感染前,无需使用杀Hp的药物,更不需要使用对Hp感染无效的其他抗生素,应以使用抗酸药、抑酸药或者胃黏膜保护剂为主导治疗。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禁止重复用药;在联用药时,在确保有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用药品越少越好,必需时可错开服药时间。做到安全、有效、适当、经济的使用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9]。
本研究经过调查统计,该院胃病用药符合规定,没有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同时在用药的选择上能够站在患者角度考虑,提供多种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符合经济要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程海英.爱护关照自己的胃[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09(6).
[2]吴本俨.年龄与胃酸分泌[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 16(5):201-203.
[3]贾春玲.口腔健康状况与慢性胃疾患关系的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高仕霖,张连峰,时永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外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65-67.
[5]徐成恒.我院用于治疗胃病的药物利用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9):476-478.
[6]贝世芳.我院门诊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处方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2):102-104.
[7]王茵萍,潘华峰,李任先,等.活血化瘀药物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液循环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1):67-69.
[8]陈建雄,陈赛里.胃病治疗新概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8(3):25-26.
[9]罗景严.胃药的使用分析 852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32):16-17.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0.007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0080
2潮州市中心医院,广东潮州 5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