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众对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接受心理分析

2017-11-02吴冰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受众成本

文/吴冰,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受众对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接受心理分析

文/吴冰,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中小成本电影”这一概念的提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个被国际广泛认可与接受的专业术语[1]。其使用多是为了与“大片”区别开来,大片主要强调“大制作”、“大投资”、“大导演”和“大明星”,而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则是与之相对的“中小投资”、“中小制作”。从“成本”两个字的定义范围来看,中小成本电影与其他电影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投资成本上。一般而言,“中等成本影片”是指投资成本在1000万元至7000万元之间的,没有大量明星参演的影片;而“小成本影片”则是指那些投资成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只有很少明星或几乎没有明星加入的影片。而近年来的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由于其制作越来越精良,明星参演越来越多,以至于制作成本略有上升,但相比国内外大片来说,投资额依然较低。

相较于商业大片,中小成本电影在回收成本方面承受的压力明显要小很多。故而,这样的“轻装上阵”,对于积极探索电影创作的可能性和多样化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2]。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的无限活力,正是得益于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推动力∶徐峥、赵薇、邓超、韩寒、郭敬明等导演的处女作一一公映;姜文、侯孝贤、张艺谋、许鞍华等多位大导演不约而同地创作中小成本故事片,以低成本讲述中国的故事;类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公路喜剧片系列;以及受众定位越来越清晰化的“粉丝电影”系列,都在向我们展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极具受众吸引力的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业态。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给电影新人们提供了更低的准入门槛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给受众观影创造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给受众带来了新的课题——怎样选择性消费国产中小成本电影。

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当中,《心花路放》以11.69亿的票房高居国产片首位。此外,细分之下,本年度的电影创作呈现进一步多元化的趋势。2014 年的电影格局中,与以往相比,爱情电影一如既往获得了受众的喜爱,有走回忆青春路线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有都市轻喜风格的《北京爱情故事》、《单身男女2》、《闺蜜》、《分手大师》,还有嫁接公路片的《后会无期》、《心花路放》等。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各类电影超过600 多部,然而几乎有一半都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院线,其中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占了九成。每一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能够顺利进入各类院线的,乐观估计也就是四五十部左右。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更是只达到所有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两成左右。

但是自2011年以来,这些进入院线的少数中小成本电影却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并逐渐成为国内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

表1 -1 历年中国内地票房排行总榜

说明:表中获得数据为截止2015年5月1日前的中国内地总票房排名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艺恩网http∶//www.cbooo.cn/Alltimedomestic

据表1-1显示:在历年中国内地票房总排行榜的前20名中,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占据了4个席位。《人在囧途之泰囧》以126799万票房高居第四位;票房成绩较佳的还有《心花路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私人定制》等一批国产中小成本电影。

从整体排名来看,最卖座的依旧是大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变形金刚》、《绝迹重生》、《阿凡达》票房高居不下,分别高达231714万、197677万和133986万。但国产中小成本喜剧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的成功,预示着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与国内外大片平分电影市场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私人定制》也在与同时期国内外大片抗衡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这说明国内受众目前对于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认可度与观影意愿都在逐步上升。

但并不意味着任何创作出的中小成本电影都有如此好的票房前景。正如一开始提到的那样,大量的中小成本电影都无缘公映,且即使公映的,也会出现票房惨淡的局面。而决定中小成本电影票房的最重要因素是受众。因此,只有分析受众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心理接受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其创作方向,以期创作出更加受到受众青睐的国产中小成本电影。

可以看出,这些票房与口碑都有所斩获的国产片,几乎都是中小成本电影。这与往年在大片(无论是国外大片还是国产大片)的缝隙中生存并且逐步发展的境遇不同,2014年至2015年初,国产片几乎都是以中小成本电影的姿态出现,而且类型细分越来越明显,制作也越来越精良。但是,当所有导演和编剧开始在中小成本电影这条道路上从摸索前进变为竞相奔跑的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省视——难道所有类型的中小成本电影都卖座又叫好?难道一窝蜂地拍青春爱情、拍公路喜剧、拍黑色幽默、拍综艺节目,就真的能笼络受众的“芳心”?

所有这些问题,能解答的只有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受众。笔者从受众接受心理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并以丹尼斯·麦奎尔的受众分析观点对当前信息社会的受众做了新的解读与探讨,以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现代国内受众对于近年来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接受心]。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受众多是城市青少年和大中学生,这些受众观看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目的多是为了放松娱乐或是寻找“替代式参与”的感觉,有的是为了追星,也有希望从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人生指南;他们都十分注重电影的故事情节以及表达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也希望国产中小成本电影能够在提高制作水平等方面做功课。

猜你喜欢

受众成本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对医院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思考
房地产成本控制的突出问题及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