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华语电影产业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影响与贡献研究

2017-11-02崔健东张培梁

电影新作 2017年3期
关键词:华语文化产业国家

崔健东 张培梁

新时期华语电影产业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影响与贡献研究

崔健东 张培梁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文化资源开发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是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支柱与战略支点,而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层不仅具有重要的市场经济价值,而且颇具文化感召力与文化影响力,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具影响和贡献。新时期以来,作为国家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华语电影产业,在经济指标、文化形象等诸多方面都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电影品牌 国家文化产业 影响与贡献

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视野中的华语电影产业

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

“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①

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早在200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电影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电影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高智能、高投入、高产出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中颇具活力与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电影产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建立电影产品的多元盈利模式。充分发挥电影作为内容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改变电影产品仅靠票房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运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对电影原创品、复制品、衍生品和形象产品进行多媒体传播,多层次开发,多渠道营销,实现电影产业链的多元盈利模式,充分挖掘电影产品的整体效益。

图1.文化产业的构成系统

由“文化产业的构成系统图示”,可以清晰地看出:文化产业包括其“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具体而言,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电影、电视、新闻业、音像制品、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广播、文艺表演、博物馆、其他文化等;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包括:互联网、室内娱乐、旅行社服务、广告、网吧、文化中介代理、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会展服务等;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包括:文具、乐器、照相器材、玩具、纸张、磁带、光盘、胶片胶卷、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

文化产业日趋成为国家创造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日趋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国家文化产业最为核心的电影产业的发展对其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启示作用,从国家层面的宏观意识形态对文化产业和电影产业的发展皆寄予厚望,同时亦做出了方法论的具体指示,以下根据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对文化产业进行细化分析,同时具体探究隶属文化产业核心层的电影产业对其发展的影响贡献。

二、华语电影产业在经济指标方面的影响

2015年可谓承上启下之年,其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更加需要一种“新常态”,诸如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和新的范式。

据统计,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394万亿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12.1%,仅仅四年时间便翻了一番,尤其电影产业更是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可见整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之势。“十三五”期间,国家文化产业势必继续保持大踏步地发展,而电影产业也将成为文化产业中经济长期增长的巨大动力之一。

图2.2005-2014年国家文化产业产值和其所占GDP的比重变化示意图②

由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出,近十年来国家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由2005年的2081亿元猛增至2014年的23940亿元,增长了近12倍;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亦逐年增加,由2005年所占GDP比重的1.12%增加到2014年的3.96%,国家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增长速度及所受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而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的电影产业的仅电影票房一项指标而言,2015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440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同比增幅150%,其发展势头更是空前。

新时期国家经济战略背景之下,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一路一带”经济区域,到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促使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渐趋步入“新常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新型城镇化战略、“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等战略决策,不仅为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行性路径,也为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迎来新的乃至空前的契机和曙光。

而近年来我国的电影产业也认识到并践行了电影发展的产业规律,使得我国的电影产业大踏步发展进步,在此绝佳的大环境下,我国电影产业亦势必会迎来新的春天。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俨然经历了甚为艰辛的观念革新历程:从“第四代”“第五代”导演的艺术电影、文化电影,到“第六代”导演的个人主义电影,从起初将电影作为宣传的工具到20世纪90年代展开的“娱乐电影”的大讨论,到21世纪初电影《英雄》掀起的电影“大片”的整合营销观念,极至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媒体营销等,电影产业的新观念新思路已然深入人心,亦将为我国电影产业乃至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基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票房收入、国外版权销售收入、电影产业后产品开发等收益逐年增长,尤其国内电影票房方面,由新世纪初期的8亿元人民币猛增至2015年底的440多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率维持在30%以上,中国电影产业的规模增长率也都维持在20%以上,电影产业中所涉各领域各方面均有突飞猛进的大踏步式发展。

不仅电影产业收益方面突飞猛进,电影产业的规模方面亦有快速发展。我国内地电影的制作机构从21世纪初的30多家猛增到2015年的1300多家,增长了30多倍;电影院线也从2005年的37条增至2014年的45条,影院数量从2005年的1243家增至2014年的5598家,增长了4倍多;而电影银幕数更是从2005年的2675块增至2014年的23592块,增长了近9倍。我国内地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以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的迅猛增加,预示着华语电影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图3.2009-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规模③

图4.2014年中国电影院线三大梯队划分④

我国内地电影产业规模的发展增速之快,史无前例。以2015年末的一周为例:“2015年第48周(11.30-12.6)全国新开影院数29家,银幕数108块,日均增长15.4块;新增座位数约12774个,日均增加1824个。”⑤仅北京红鲤鱼院线此周便新增7家影院;上海联和院线新增3家;广州金逸珠江、河南奥斯卡院线、中影数字院线、湖南楚湘、河北中联、四川太平洋各约有2家。而电影院线的收益方面亦有鲜明的梯队划分,万达院线呈现一家独大的格局,在2014年以42.08亿元的收益独占鳌头稳居“第一梯队”宝座;中影星美、大地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广州金逸珠江、中影南方新干线分别以24.45亿元、23.51亿元、22.07亿元、20.85亿元和19.81亿元位列“第二梯队”;位列“第三梯队”的有浙江时代、中影数字影院、横店院线、北京新影联等。

时下,国内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让电影产业成为新时期大资本市场的“宠儿”,各类社会资本随之涌进电影产业领域之中,使得电影产业的投资主体渐趋多元化。各类传统行业诸如制造、食品、旅游、地产、酒店等上市公司纷纷跨界投资,影视并购案亦是如火如荼不断升温。而业内的中影股份、新丽传媒、能量影视、华海时代、幸福蓝海、唐德影视、万达院线、金逸股份等影视公司集团亦争相通过兼并重组、自主上市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互联网产业的娇子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也加快进军电影产业的步伐,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等视频网站亦纷纷投资内地电影制作和发行业产业。相形之下,海外资本方面也加速了向我国内地电影产业的全方位渗透,美国、日本、韩国等与中国内地合作拍片的数量增长迅猛,私募影视基金在近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总而言之,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主体日益多样化,各类社会资本向电影产业的聚集与日俱增,其都为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本源泉。

表1.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相关数据统计⑥

电影产业对国家文化产业的贡献可以划分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两大部分。直接贡献指的是电影产业链中一切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产业价值(诸如电影票房、版权收入等)、税收以及带动的就业价值。间接经济贡献是指电影产业为了满足自身的产业经营需要而购买其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以此形成的产业链所拉动和产生的经济价值,诸如后产品开发以及所拉动的创业价值等。

以2013年为例,中国电影产业对国家文化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统计:电影产业的总贡献为2010.2亿元,提供税收183.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2.6万个,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21320亿元,电影产业所占文化产业比重为9.43%,这一比重正在逐年增加,以电影票房为参照,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217亿元,截止2015年年底已达440亿元,增幅在103%左右,其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图5.《英雄》

电影产业是典型的劳动、知识及资本“多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拉动就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2013年为例,据掌握数据来看,国内电影产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为31.9万个,对就业的总贡献岗位为102.6万个,平均每一部电影可提供大约1608个岗位。2013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为3.82亿人,电影产业多为城镇就业人员,在此意义上,电影产业总贡献的102.6万人便提供了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0.268%,⑦随着近年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其提供和创造的相关就业岗位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对整个国家的创业和就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国内电影产业不仅在自身的消费贡献,诸如电影票房、版权转让、音像制品等方面所贡献的经济价值日益突出,而且在后电影产品的开发,诸如与电影相关的图书、玩具、网络游戏等电影衍生产品开发方面所贡献的经济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甚至在对其他相关行业诸如商业地产、主题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拉动作用亦越来越凸显出来。在以后的章节中会作出细致深入地论述。

三、华语电影产业在文化形象方面的影响

1.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传播

华语电影的品牌建设之于文化形象建设方面的作用突出,尤其在助推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和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方面更是意义深远。华语电影品牌不仅可以传达主流文化、推动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能够在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同时展示和传播国家形象。

所谓“国家形象”,是近年来从国际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引入文化学乃至电影学的一个新生名词,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口、历史、民族等方面的表象特征的总和,是通过大众传媒、影视产品等传播介质所塑造出的形象。”⑧国家形象的概念引申到电影领域可理解为:国外受众通过对华语电影的观赏和接受,在潜意识中形成的对中国的民族、社会、国民、文化等整体有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旨趣、社会风貌等的整体认知和印象评价,可视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之重要体现。

电影文化在承载传播国家形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近年来华语电影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海外传播中的影响力,一如首次斩获奥斯卡小金人的《卧虎藏龙》在叫座又叫好的同时,更催生了一个世界瞩目的“中国形象”。“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再到《功夫》,这些影片在亚洲和西方所取得的商业成功,为中国文化的价值提供了佐证,也更加增进了中国人对其文化价值的自我肯定——在这些功夫电影里,西方观众看到了一个更正面、主动的国家形象”。⑨由此而论,华语电影如何来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时下中国电影界中一个迫切而又意义深远的命题,亦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重大议题。

时至今日,在全球化浪潮之下,华语电影应该更为深入地挖掘民族文化,积极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做到民族文化、世界表达,以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电影文化塑造出一个与时俱进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中国形象,以此达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2.对现代文化的促成传播

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品牌构建的深刻变革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电影的生存环境、电影的文化表达乃至电影文本的艺术姿态,同样也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变革中的话语实践和文本表达。伴随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华语电影品牌衍生出诸多的现代电影文化现象,对整个大众通俗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冲击。

电影明星文化作为电影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支可谓由来已久也最受关注,诚然,“‘一个国家的社会史可以用该国的电影明星书写出来’。明星不仅是电影工业链条中的组成要素,更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文化现象,其表意功能令其成为社会文化‘表述的中继站’,与政治、美学和消费互相指涉”。⑩电影明星文化的产生正是伴随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而来的,自电影诞生不久便如火如荼地发展兴起,极至今日更是经久不衰愈发兴盛。电影明星文化兴盛之时,亦产生了诸多的衍生文化,可谓之“亚文化”或曰“次文化”,诸如就某一明星现象展开的研究、针对某一明星的著书立传、追捧某一明星而促成的“某粉丝文化”等。例如,为大家熟识的周星驰“无厘头”文化现象,以此而论又衍生出颇具励志意味的“草根精神文化”。

图6.《卧虎藏龙》

“草根精神文化”亦可谓是当今电影文化的一种结构式的延伸。在如今后现代主义浪潮方兴未艾之下,以文化研究为视角来解读“草根精神文化”,确乎有着“机械复制时代”的“解构、戏谑、拼贴”的一种“去灵韵”般的内在文化特质。而如今自媒体时代,碎片化、快餐化的快节奏社会浪潮中,这种突显个体特性的“草根精神文化”愈发盛行,甚至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时下,为草根阶层“造梦”的各类选秀节目、真人秀节目如火如荼,小人物大成就的励志奋斗史亦为人们称道不已,而当人们想到草根阶层奋斗的励志故事,往往总会不禁想到电影中的“草根”周星驰,甚至把周星驰膜拜为“草根精神文化”的鼻祖,而在草根精神鼻祖的周星驰万千拥趸之下,又衍生出颇具狂欢意味的粉丝电影文化。

在“大众狂欢”的“小时代”,“粉丝电影文化”适时而生,并且由于媒体的大肆宣传造势,其已在文化产业生产者和广大媒介受众之中奠定根基。其为犒劳自己的粉丝群体,打出的口号便是“粉丝喜爱的就是我要拍摄的”。而在当下“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下,“粉丝电影”甚至可以形成一种“未拍先红”的特殊现象。“粉丝电影”文化“大多依赖其问世之前主创者/明星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文本中的人格呈现;反向的“粉丝电影”也汇入关于该创作者/明星的媒体文本集合之中,为其明星人格建构添砖加瓦。套用巴特的话:“粉丝电影亦是一个生产场所,是影星与其迷恋着相遇,进行一场幻想游戏的场所”。11综而论之,电影文化的形成发展对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甚或引领了整个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潮流,成为文化大潮流的“风向标”。

时下而言,华语电影文化已然形成自己颇具风格特质和审美精神的系统范式,作为一种传播力具足的文化潮流对国家创意产业文化的影响和引领更是越来越突出,而诸多弊端和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之,华语电影人应更多地思考电影中的情感与意涵、电影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电影中的中华文化与中国气质的表达,也应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在银幕形象和现实生活的场域中构建积极向上的、引领时代风尚的、具有中华气质的电影文化,对整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给予广大受众群体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3.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传播

华语电影品牌中所蕴涵的内在中华文化特质,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构建民族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际竞争中国家的“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其在1990年《外交政策》和《政治学季刊》两本杂志上分别发表了《软实力》和《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等论文,后在其专著《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和《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对“软实力”的概念予以更为系统的论述,包括软实力的内涵、外延、功能及其与硬实力的关系等,随后“软实力”之说便风靡全球。而电影产业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可认为其是“一部电影引发关注,吸引观看,造就票房,形成话题,产生社会影响,引领社会风尚,进而改变人们行为观念的一种力量。它可以体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和控制力。软实力的源泉是什么,首先是电影本身,来自人才环境包括市场政策氛围等等,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价值观念的原始创新和有效传播”。12

图7.《功夫》

在强调国家间“软实力”竞争的当下,华语电影品牌的诸多电影类型,在其思想的深度、历史的广度、文化的多元呈现上亦步亦趋,在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拓展民族想象、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国家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提升和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可谓功不可没。

从构建国家软实力的宏观意义上来研究华语电影品牌,其不单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华语电影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真正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就必须高屋建瓴般从整个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着手,继续增强华语电影品牌适应世界电影市场的应变能力,继续扩大华语电影的产业化规模,继续提高华语电影的市场化程度,最终打造出名副其实的国际市场品牌,向国内外观众提供更多既有中国特质又有普世价值的经典作品。

【注释】

①参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人民日报[N],2009.9.27.

②图2数据源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发布.

③图3数据源自艺恩官网发布.网址http://www.entgroup.cn/

④图4数据源自艺恩官网发布.网址http://www.entgroup.cn/

⑤数据源自艺恩官网发布.网址http://www.entgroup.cn/

⑥表1数据源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发布.

⑦数据参见杨明品,支菲娜,刘汉文.中国电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J].电影艺术,2015,(2):5-11.

⑧陈旭光.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形象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3.5.20.

⑨参见美国《外交政策聚焦》2007年2月8日题为《功夫片的地缘政治学》的文章.

⑩庞博.“中国风”之风起风落——浅析女星的国际电影节红毯造型嬗变[J].当代电影,2015,(7):107-109.

⑪陆嘉宁.“明星文本”与“粉丝电影”——2014年度中国电影粉丝亚文化现象观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1):5-11.

⑫祝晓风.中国电影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5.25.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互联网+”视阈下数字电影技术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GJJ161211)阶段性成果。

崔健东,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学院讲师。

张培梁,江西服装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华语文化产业国家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文艺范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