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和新音乐的融合和探讨
2017-11-01王佳琪
王佳琪
摘 要: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新音乐来说,我认为相互借鉴与融合是最好的发展出路,流行音乐借鉴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得新音乐的发展更加有中国特色,更符合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而传统音乐借鉴新音乐的多元化,使得传统音乐更具有流传性,这种新与旧的碰撞与交融的原因过程正是本文探讨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中国风;融合
引言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人利用本土的风土人情,运用本民族特有方法、采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也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历史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大方向文化思想的影响,用特有的、独特的、自然的形式,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日新月异,人们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国的摇滚乐、爵士乐,韩国的K-POP,日本的电竞音乐,一点点的充斥冲击着我们传统音乐的地位,传统音乐又该如何发展下去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根深蒂固。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从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状态开始懂得装饰自己,便出现了最早的音乐形式,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经过不同社会形态的冲击下,我们音乐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在这每个转折点上,我们的传统音乐也留下了它一步步的足印。
形成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基础时期,其中秦汉以后的历代皇帝为恢复周礼古制,也铸造雅乐所用的钟,如南北朝时期,南梁武帝演奏雅乐所用钟磐达二十六架,五百零四件,均十二律俱备。这十二律的出现也正是说明中国传统音乐已基本形成。
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包括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开创了中国传统音乐大融合的新时期。音乐到了唐代,开始冗现出包罗万象的竟境,一如那个繁华的长安街上,来往的各国友人与我们擦肩而过,多元的文化兼容并收。乐曲除了中国传统的古琴竹子笛编钟等之外,又加了古筝,羯鼓,琵琶,羌笛,阮等西域来的乐器,声调节器也由五声音阶转入了不少半音。一方面世界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另一方面中国音乐也开始走向了世界化。
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包括辽、宋、金、明、清,是我国戏剧、曲艺、民间歌舞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元朝统一以后,吸收了北方一些地方文艺和民歌的养料,形成了一种新的表演艺术——元杂剧。元杂剧已经是标准的戏剧了,有情节,有场次,有角色行当的划分,有唱、念、做、打的基本表演程序。
变革期(19世纪末),西方音乐已处于晚期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之交,而中国传统音乐却仍处于封建时代,以致变法维新的领袖之一梁启超愤言:“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造国民之品质,非新音乐莫属,并将其视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因此,依托于刚刚兴办的“新学”,选择西方音乐曲调填词而成的、为学堂学生制作的歌曲应运而生,并很快就传唱开来,而学堂音乐也就应运而生了。至此我们的传统音乐的发展也就完成了。
二、新时代音乐的特点
现代音乐最具代表的就算是流行音乐,以下我们简称为新音乐。新音乐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多样、情感丰富,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這种新兴音乐形式,以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刷新了人们对以往音乐的概念,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体会,很快传遍到全国各地。发现至今,新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新音乐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演唱方法较为随意,曲风多变更迎合人们的喜好。而演唱的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更易引起人民的共鸣。
我们这一代也是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不同于老一代的京剧、评剧、样板戏。小时候,就听着小虎队的歌曲穿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当人们感情受挫时张信哲的情歌往往是疗伤必备;而蔡依林、周杰伦、SHE更是充斥着我们整个懵懂年代。大大小小的街道到处可见插着耳机听歌的人。因为年轻人才是新音乐的传播者,尤其是90后,他们对新鲜,快节奏,炫彩的灯光更是不能自拔。哪些我们的传统的丝竹之音,渺远山歌,对他们来说反而变得微不足道,可有可无。
三、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碰撞
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新音乐来说,我认为相互借鉴与融合才是最好的发展之路,新音乐借鉴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得新音乐的发展更加有中国特色,更符合中国人自己的审美;而传统音乐借鉴新音乐的多元素,使得传统音乐更具有流传性,更迎合年轻人的心理,这种新与旧的碰撞与交融孕育了新的音乐形式——中国风。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周杰伦,当他的《千里之外》“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用一抹无瑕的墨笔为我们把一幅幅忧伤勾勒出来。这时却又有当方文山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青花瓷》为我们展现了温婉女子在画中回眸一笑的震撼。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2017年春晚的那首李宇春演唱的《蜀绣》,西装歌者与旗袍女子的中西跳跃之美,牵引着人们的心弦。谁还会去追求那些抱着电吉他,甩着头发在舞台上激情吟唱的摇滚歌手。谁还想去模仿那些说着粗口RAP穿着宽松的衣裤的黑人。但是我们一定不能抛弃,不管是传统抛弃新音乐,或是新音乐完全掩盖传统音乐,都会失去我们原本音乐的特点。因此,在学习与借鉴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持两种音乐的特色,要在不断借鉴和吸收的同时不断发展真正属于我们的音乐文化,让我们的音乐文化更具有中国特色。
四、融合中的“双刃剑”
在借鉴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有些是非观念不清晰的人,把“中国风”只看作是商业机遇,把传统元素运用成一个讨好大众的手段。“中国风”的民族元素反而变得名不副实了,这会使本身对“中国风”音乐推崇备至的孩子们,错误的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扩大错误文化传播的范围,进而影响中国传统音乐的正常传播,也是我们发展中国风音乐中不可规避的问题。
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融合,是传统音乐形式的突破,也是新音乐形式的创新,符合我们中国音乐历史长河的发展趋势。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两者融合对文化传播的正面影响,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是文化谬误的不良后果,我们需要提高防范。只要我们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才能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平顶山财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