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策略
2017-11-01赵雪芹
赵雪芹
基于大语文观的课程理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围绕单元主题或者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听、说、读、写训练点进行了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本学段目标、教学重难点出发,找准拓展点,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多读” “博读”, 带领孩子们享受语文,享受课堂。这样,提高课堂效益的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
一、基于学情,在知识盲区处拓展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意蕴较深的文章,由于受到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的限制, 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困难。当学生无法理解文本的内涵或者对文本的内涵只是“浅尝”时,恰当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我们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补充知识,达到自主学习、释疑解惑的目的,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那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仍然以《难忘的一课》为例,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首先为学生呈现了旧中国的一些历史资料,如: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工业革命的崛起,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肆意践踏、压迫,日本侵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保卫家园的相关资料。
学生在阅读、整理、分析这些拓展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我就紧接着分析旧中国遭受屈辱的原因,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華的情感。当我们再回到教材中时,学生已经有了深刻的感悟,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二、围绕主题,在文本留白处拓展
文本所表达的,只是所述对象的最主要的一面,而文字背后的形象却是丰满的。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
如《长相思》的教学,词的最后一句“故园无此声”是这首词当中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情感生发点。故园没有这种令人心碎的寒风朔雪之声,那么故园有的是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最终总结出是亲情、是友情,是温暖和幸福。这样恰到好处的“补白”,使学生思路通畅而开阔,想象丰富而合理,巧妙地激活了学生课外的储存知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到位而深刻。
三、立足文本,在能力习得处拓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引导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运用学习课文时学到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欣赏同题材的或体裁相似的文章,是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在执教《梅花魂》时,我引导学生采用“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的方法去品读、感悟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当学生习得这种方法后,我又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阅读《伸出墙头的梅花》,去体会作者身在他乡、心系故园的思乡之情。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让课外拓展延伸不断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内外阅读才能渐入佳境,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