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修炼的四重境界

2017-11-01陈宗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镜子境界

陈宗彦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确实有道理。我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一直追随中国教育的改革步伐,从教育的“知青下乡”到“过独木桥”式的高考,从“下海经商”到“教育的产业化”,从“洋思”“杜郎口”等多元教学模式的探讨到回归“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无不显示出教育的时代性。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不仅内涵变了,传播方式与途径也变了。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感悟与思考,我认为教育有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镜正其形”

教育就是树一面镜子,受教育者就是要用这面镜子来正形。教育从它诞生第一天起,就承担起了用前辈及其他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来教育后辈的责任,后辈不必再去经历这些感知积累,从而大大缩短了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过程,扩大了人们的认知视野,从而丰富了人们认识多彩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延伸了生命的长度,拓展了生命的宽度,成就了生命的高度。

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进行传播。所以,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民俗、人情,被大家所接受的公共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早已给我们树起了标杆式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分别是以“精忠报国”“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名垂青史的人物,他们是民族精神的镜子;包拯、海瑞是以为民做主而流芳百世的人物,他们是清官廉吏的镜子;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人物,他们是能工巧匠的镜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树起了一面忧国忧民的镜子。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这个“耻”就是生活的镜子。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铸就核心价值道德标准,呈献给孩子们的书籍应该是“榜样”的示范、“英雄”的故事,榜样是方向、是标杆,英雄是行动的带头人。榜样和英雄就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就是生产力。这样的教育,才鲜活,才有个性、有血性,才能唤起少年儿童藏在心底的善与激情。

第二重境界是“德修其身”

教育的最基本任务就是要剔除受教育者自身的不良习惯,让受教育者沿着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道德要求的方向发展,把人的物性和本能社会化、规范化,把无序的思维变成有方向的发展,把漫无目标的活动变成一种对社会的有益的改造。“教育”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即把一个真正的人引出来、塑造出来。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立足于把人变好,是教育最根本的东西。教育除传授知识外,其实就是传播信仰的问题。可以说,所有动物在生命的传承过程中,都有教育的活动,正因为这种向后代传承和教育的过程,才延续了动物的本能属性,保持住它的生活习性。动物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生存进行的,没有好坏之分、美丑之别,伴随生命成长而存在,伴随生命终结而消失。而人的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社会活动,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人在社会中所需要的优秀品质、良好习惯、科学思维、审美能力等,促进人的发展与进步,唤醒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激发出人因自身精神的追求而产生创造价值的使命感,并自觉承担起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文明的责任与使命,使原本自然存在的生命因不断地社会化而逐渐达到使命的高度。

第三重境界是“书睿其智”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生命的长度有限,容量无限。用文化引领,才能彰显出生命的内涵;用榜样示范,才知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担当,才能知行合一;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一个人一生,不能学尽所有知识,教育的关键点就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习惯,掌握一种学习方法,然后运用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如此循环往复。这种“习惯和方法的循环往复”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的“熔炉”。受教育者把古往今来的经典书籍,各种生活体验和阅历作为材料,装入熔炉,充分燃烧融合,最后历练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生命的成长,结晶出与原书本不一样的生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就是受教育者的智慧;让受教育者的生命充满活力,懂得生活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就是让受教育者睿智。受教育者饱读经书,才能“气自华”;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人一生的学习,学校只是起步,更长的路是靠自己阅读,更重要的学校是社会这所大学。只有把学习与生命结合,才有生命的源头活水;只有把能够贯穿一生的信念与价值观体系植入受教育者的生命里,才能实现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这种植入需要通过长期的日常活动和书本阅读进行融合和体现,通过活动和阅读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绽放生命。

第四重境界是“慧敏其行”

教育既然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就应为生活幸福奠基,为生命精彩引航,为使命担当铸魂。教育即生活,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灵活地选择自己的做事方式和生活方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见贤思齐、睹物思人”“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是敏行的表现。学习的目的是傳承,传承的目的是要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是要创新。我们除了能在书中发现“黄金屋”,更会在现实中建造“黄金屋”,生财有道,工作有方;不仅能在书中寻找到心仪的“颜如玉”,更会懂得欣赏美,创造美,爱护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对自己、家庭、社会的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付出,更值得提倡的是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方法。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把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英雄的气节、榜样的力量、万物的规律等,统统忘其形而领其义,无声无息地融入生活的每一细节,变成你的一言一行。离开生活的教育,假而空,枯燥无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更无想象空间和土壤;只有生活的教育是重复,太单调,没有激情和希望。教育是人生桥梁,连着现实与梦想;教育是时空隧道,通向过去、现在和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镜子境界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高悬的镜子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小镜子,大威力
最高境界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