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钱式”教育现象的社会因素分析

2017-11-01欧阳伯汶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8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资源配置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教育支出所占比重日益加大,而花样繁多的各类培训、游学机构为家长力求的精英教育创造了投入点,促使教育的阶层差距愈发明显。忙碌的孩子、焦虑的家长以及由此产生的更为深入关于教育公平的探讨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将概述日前广受关注的“烧钱式”教育的社会现状,分析其背后的相关社会因素,探究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促进教育公平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阶层差距 资源配置

作者简介:欧阳伯汶,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75

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读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通俗的说,人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社会化非常重要的一种实现途径,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使受教育者更好适应社会关系,实现自我发,归根结底就是这样一种行为。家庭是教育的初始单位,且伴随从幼儿到青少年的全部成长时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尤为关键,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孩子,间接影响孩子所面对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国式焦虑家长近几年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攀比博弈、花式烧钱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屡见不鲜。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保障教育起点和机会的公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

一、“烧钱式”教育成风的社会现状

日前暑期初始,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和微博热传,其作者是一位广州在企业任高管的母亲,而文章内容不过清算女儿的暑期账单,具体明细如下:日常阿姨照顾五千元一个月;一趟美国游学两万元,全程十天;钢琴兴趣班二百元一节课,每周两次;游泳训练班两千元;英语、奥数、作文课共计六千元,加起来大约三万五。乍一看这些数字颇为吓人,然而这却并非个案现象,拥有同样观念和行为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这种“烧钱式”教育方式早已成为不容小觑的一种社会现象。烧钱,顾名思义用钱像火烧一样,快且浪费,将这种消费方式作用在家长对孩子教育上可以用来总结这种行为。

课外补习和兴趣班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每一次提及依然会触及各位家长的痛脚。参与课外补习和兴趣班的初衷是根据每一个孩子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查缺补漏,培养爱好的,可如今家长争先恐后给自己家的孩子报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已经成为一种大环境。提前学习下学期的课程,报名七八个兴趣班并美其名曰广泛撒网重点捕捞,走马观花的国外夏令营游学团,青少年教育商品层出不穷,时创时新,家长们也通常往往在抱怨昂贵的费用的同时却又对宣传得好的教育机构趋之若鹜,在微信群里互相打探、共享信息,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这些家长就此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竞争意识普及之后,孩子的培养模式也经历了社会变迁,过去的物质匮乏时代,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也没有很多人抱怨养不起。而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放开二胎后却仍然大部分家庭出自经济因素而望而却步不敢生,物价变动固然存在,最主要还是人们观念出现了变化,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变得越发高昂。

“烧钱式”教育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状,但是家长们的高投入是否真的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还是一种资源浪费,结果并非是确定的。而这种行为背后的用钱砸出来的知识、视野、资源的价值观却滋生出了“寒门难出贵子”等等不利于教育公平甚至社会公平的声音。当人才的高级定制成为潮流,贫富差异、家庭环境差异愈加清晰地反应在孩子身上,这确是需要反思的。

二、“烧钱式”教育出现的社会原因

(一)计划生育时代背景下望子成龙心态的沿袭

我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和家族观念使望子成龙的心理普遍广泛存在,这种观念初衷都是合情理的。伴随着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一代独生子女群体和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数量上的减少,并没有减少孩子在家庭中的功能。孩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可以巩固家庭稳定,充实父母的情感需要,随子女成长自然而生出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可以为家庭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在社会变迁中依然普遍存在,且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风气更甚。

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今日,一家一个孩子依然是主流的状态,很多家庭不愿生不敢生,抱怨养不起二胎,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显然远高于三十年前,究其主要原因,养育一个孩子所需要的成本早已今非昔比。过去的培养能够吃饱穿暖供其读书已经相当到位了,时至今日培养方案显然就要复杂讲究得多了,从刚出生时的奶粉尿不湿到琳琅满目的兴趣爱好班,从各种科学的早教中心到升学率才是硬道理的名校名师,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投入,况且一家一个孩子父母长辈们过于溺爱,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普遍宽容度较高,类似境外游学团等等高额项目,不少家长也不舍得拂了孩子的兴致,的的确确是够得上“碎钞机”的戏称。

美国的人口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有一个利用成本效用分析家庭生育的观点,即当孩子的养育成本超过了自身的经济效用时,孩子的父母會采取质量取代数量的方式。现阶段当强制性的政策放开后,我国的新生儿人数没有达到井喷式状态,多有此缘故,我们已由强制性节育衍变到主动性节育。子女数量上的减少使家长对质量上的要求明显提高,并且无论物质资本还是精神关注上,都不须划分,充分整合。家长成为“烧钱式”教育的第一推动力,其望子成龙观念是“烧钱式”教育出现的重要原因。

(二)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的行为体现

社会心理是一种思维定式,存在在群体当中,并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意识和行为。最为常见的影响教育方式选择的社会心理有这样几种:首先是从众心理,人的根本属性便是社会性,人不能够脱离周边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会对自身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这种社会角色,也是深处家长群体这个环境当中,相同的角色身份促使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和经历,会更加亲密。群体间的成员往往会相互影响,这在面对孩子教育的共同境况时同样适用。别人听谁的什么课好推荐给另一个人,口耳相传,便会成为这个家长圈子的风尚,这在一个班级的家长微信群中十分常见。其次就是攀比心理,它源于之前提过的家长虚荣心,当市场带来的竞争观念深入人心,博弈论俨然已从孩子开始抓起,提前学习之后的课程,怕跟不上学校老师的教学速度而参加课后补习,都出自“争先恐后”的攀比心理,促使辅导班等行业迅速兴起,各种名师补习费用水涨船高。再有,很重要的一种心理就是家长的补偿心理,家长和孩子两代人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很多家长自身幼时喜欢却没有条件学的技能通常希望在自己孩子那里得到补偿,孩子由于年龄小经历所限,见识眼界并没有形成自己爱好乐趣时,便已被家长强行送去参加兴趣班,这样的兴趣班培养的更多的是家长的兴趣,结果有所得自然是好,极其叛逆反抗浪费精力和金钱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很多家长明知道这样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时候是无意识地带入到与孩子的沟通教育中,心理因素是现在“烧钱式”教育的主观内在原因。endprint

(三)教育资源资本化与各种培训机构行业的推广炒作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方针大计,直接联系人才战略、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领域。依照我国的政策,对未成年人要进行义务教育,主要也是为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教育资本日渐资本化的过程也是不容小觑的。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社会阶层差距显著,教育无疑是人们改变自己命运为数不多并且有效的方式,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是激化教育资源资本化的过程。在中考高考等主要考试的神话下,升学率成为教育资源优劣的重要判定标准,理想状态的纯粹教育公平目前是达不到的。教育本身的载体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在国家正规教育体系之外,非正规教育市场在日渐发展壮大,主要作用就是能满足家庭或这个人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目前的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复杂多样,质量上也是良莠不齐,大规模的有类似新东方、ABC、派特森等等学校,小型的公办学校周边的补习班、托管所也属于是。这些培训学校自身兼具教育机构和商业机构两种属性,但归其根本是以营利为经营目的的,这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资本雄厚的教育学校可以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就是优秀师资力量和先进教学模式,这位家长的天价教育投资提供了对象。培训学校为发展自然也需要利用商业噱头推广炒作的手段,精英教育成为一种宣传的通识理念,仿佛孩子的眼界见识都可以用金钱砸出来,游学团动辄上万,家长依然为各类天价夏令营的火爆添柴加火,至于这种投资回报比究竟如何应该也是因人而异吧。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的弊端,规范教育培训行业的准入和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审核思考,教育资源的资本化趋势应该有所遏制,教育理应注重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李克强总理说,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现在的这种“烧钱式”教育的行为显然是打破了基础教育所追求的起点公平,教育的阶层差距显著,优质教育的资源配置被家庭职业背景、家庭文化背景、家庭经济能力所左右,而出身农村的孩子、城市底层家庭孩子成为教育资源占有的弱势群体,而一旦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家庭尝到甜头,培训行业商业性尽显,培训费用水涨船高,就会形成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恶性循环,这也加重了参与家庭的负担,受益最多的是培训、游学机构。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工作是根本的解决措施,如何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符合全民利益,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专家和相关部门的合理举措。面对当前五花八门的培训行机构,需要有序的行业规范和有力的教育行政部门监管,更需要群众和媒体的监督,提高培训机构的教学服务质量,机构负责人也应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减少夸大其词或是煽动人心的商业营销手段,高质高量完成参与者的学习需求,返璞教育求真求善的内涵,不要让經济主宰教育的资本运作,阻拦教育沦为商品的趋势,在公众心中重建教育本质应是社会公共产品的底线。

家长应该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保持理性思维,避免落入各类培训的营销陷阱,理智分析自己孩子的特征,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大包大揽培养高智低能儿。客观地对待教育“军备竞赛”,适当减压还孩子美好的童年时光。且勿以效用衡量孩子的爱好,寻找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加以培养,提高综合素养。最贵的教育未必就是最好的教育,最贵的教育也未必是最合适的教育,相比把孩子扔到各种培训班里,孩子们更需要的家庭教育是陪伴,真正把孩子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与他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天佑.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与治理. 教育学术月刊. 2013(7).

[2]杨传昌、侯立元.教育与当今中国社会阶层流动. 教育学术月刊. 2009(2).

[3]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