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小我国城乡差距的路径探讨

2017-11-01牛津超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2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户籍房价

牛津超

摘要:我国目前存在城乡发展不均、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的种种问题,可以通过均衡城乡发展,改变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制度,稳定城市房价等途径减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城乡差距;户籍;房价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04

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以2016年人均收入为例说明,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363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接近3比1,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少城乡差距。

1均衡发展大中城市和农村

我国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城市发展,在过去很长的历史中,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状况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适合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影响今后的发展。我国离政治中心越近的地方拥有的各种资源越多经济发展越快,权力越大的地方发展越快,其实这种模式在经济上不是最有效率的情况,现在很多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空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每个问题改善都要投入巨资,这些资金如果用到中小城市,会发挥更高的效率。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模式,减少政府对城市发展的干预,让资源自由流动,政府只要提供公平的法制环境和其他服务环境即可,市场机制自然会引导城市均衡发展。

除了利用市场机制外,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引导资源流向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建大型建设项目和财政资源不能集中配置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要向合适的中小城市转移或者向大城市的卫星城转移,规划每一个工业区或者新区都要同时配套规划居住区和商业区,教育区和医疗等区域,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最重要的是规划转移多少农民工成为市民。

在城市考核方面,把户籍人口增加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首要指标,把GDP作为第二考核指标。这样就会促进农民工真正转化为市民。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把城市GDP的增加,面积规模扩张同增加市民人口,主要是落户城市的农民工数量挂钩。

2改革户籍财政土地制度

这几项制度是相关的,要全面改革。以户籍为纲,推动相关制度改革。全面改革户籍制度并不是要取消户籍制度,主要是减少城乡户籍背后附带的各种住房、保险、教育、医疗等附加物,降低城乡户籍转换的门槛。党的十八大提出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事实上,在城市不断走向均衡发展的条件下,降低大城市入户门槛不会导致大部分人都往大城市挤。人都是理性的,现在大城市吸引人的主要原因还是其资源占有过多,农民工之所以会去几个发达的城市就是因为很多大型建设项目都集中在几个发达地区,那里能够吸纳就业。如果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能够实现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均衡,交通便利,加上中小城市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工业项目的增加,农村人口就不会仅仅集中到几个发达地区了。

在现有条件下,可以探索出各种合适的办法让农民工市民化。有些务工者,事实上全家已经在城市生活一定年限,在城市有房有相对固定工作,子女也在城市就学,在农村并无家庭成员,仅有所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应当直接给予当地城市户口。对大部分子女或老人留守农村,在城市无房但有一定工作年限愿意留城取得城市户籍的农民工来说,要制定合适的标准并通过种种努力帮助其尽快转化为市民。在全国推行统一能接续转移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如果财政压力大,可以探索对新市民在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方面可以探索一种过渡期政策,在一定年限比如5到10年内还按照某种标准执行,实行“双轨制”。

改革财政收支制度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后其子女教育问题。政府要无条件提供在当地就业的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权利,还要拨专款对劳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这就关系到改革财政制度。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支出项目,把中小学教育支出全部划归为到中央政府支出,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收取的有关教育的费用归中央收取,这样就解决了目前很多发达地区政府担心放开户籍后教育支出过大的担忧。当然目前城市的学校和老师数量不一定能满足农民工子女短时间突增的需求。需要各地提前统计需要在城市就学的学生数,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中小学新学校,招聘新教师。按我们目前的生产力短期之内肯定能建立相当一批学校,只要中央下决心,各地政府重视,土地无偿划拨,建学校是很快的。师资方面也没有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无处就业,我国不缺师资后背力量。把新招聘的教师和现有教师按比例平均分配到当地城市中所有学校即可(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今后逐步均衡教育资源,不设重点班级、重点学校等)。按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不缺资金,如果资金不够国家还可以通过发行专门的教育债券、发行教育彩票等途径解决。

改革土地制度解决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购房能力。这既要解决农民工“第一桶金”来源,也要考虑其成为市民后的收入持续问题。“第一桶金”可以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来得到。构建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制土地权利平等的产权制度,让农民和市民一样,虽然没有土地所有权,照样能租赁抵押买卖自己的房子(农村住宅)。实现不同主体平等参与和分享经济发展机会,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租赁、作价出资(入股)、转让、抵押的权利,这样农民就有了“第一桶金”。要严格落实劳动法,给予劳动者同工同酬,让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享有同样的各种工资福利待遇。

改革金融制度支持农民工在城市购买首套房。可以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农民工在城市购买首套房的标准,甚至可以国家财政贴息鼓励农民工买房,可以研究取消农民工购买首套房的所有税费,甚至可以发放一定的装修补贴。这样就从支付能力上提高了农民工的购房能力。

农民工市民化后的住房问题,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某些地区可以探索以宅基地或承包的耕地换城市商品房,可以在中央的领导下,在退还承包的耕地和宅基地的省区和新进入户籍的省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以解决各个省区之间的利益问题。

3稳定城市商品住宅价格

稳定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对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意义重大。因为我国已经发展到了财富社会,每个人拥有的财富不仅仅来源于工作收入,越来越多来源于资产增值。在现阶段城乡居民在房产上的财富值差距很大。城市一套房的出售价格远远大于农村房屋价格,并且法律上我国农村宅基地及其地上房屋都没有买卖的合法性保证。也就是说除了拆迁价值外,农村的房屋只有居住功能,没有财富保值增值功能。随着城市住宅价格上涨,在房子这一项资产上城乡居民的财富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情形不利于农民的市民化。国家要运用经济等多种手段稳定城市房价,为今后长期内农民的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国家从1998年房改以来,总体上商品住宅价格一直上涨,原因众多,比如城镇化需求,货币发行量,国人的观念等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房产的资本属性,房产具有投资品的特征。

我们应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理念,采取相应措施稳定城市住宅价格。首先,尽快实现不动产确权并全国联网。清理一切未确权房屋,尤其是各种机关、军队、国有企事业单位所有的但给员工住的房子,确权一批,也可以探索单位房特殊产权形式。尽快研究并推出高税率房产税,尽量降低住房空置浪费,消除住宅的投资属性。其次,尽快完善各类金融市场,引导资金流向房产外的各类资本市场,满足人民投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培丹,周璐,陈锐,王丽娜. 缩小中国城乡差距的路径选择[J]. 建材与装饰,2017,(5).

[2]唐明.中国房地产税改革中的央地博弈与突围之道[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3).

[3]和立道,徐磊. 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4]李学文,卢新海,张蔚文.地方政府与预算外收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J]. 世界经济,2012,(8).

[5]罗楚亮.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对全国收入差距的影响[J]. 劳动经济研究,2017,(2).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户籍房价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2016房价“涨”声响起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