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研究

2017-11-01刘浩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2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一带一路

刘浩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我国对外交流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提供了良好契机,如何积极抢抓机遇,应对“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风险,更好地实施“本土化”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从高新技术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充分考虑沿线国家对技术、服务、基础设施、信息、金融、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和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潜在风险,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科技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01

1研究背景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重大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近四年来得到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新科技企业应该抢抓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加强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沟通及合作,通过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缓解我国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通过与发达国家的项目合作,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经验,在研發、技术、品牌创新等方面,推动本土科技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征、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可行路径。

2文献综述

程永明(2015)指出,想要让中国企业能“走出去”也能“呆得住”,则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健全企业海外投资服务体系、相互团结形成合力、通过国家金融机构的协助和支持、与投资国达成互惠互利的共赢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廖萌(2015)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同时政府也要有效的发挥其指导作用,海外发展方面要更好的发挥海外华裔的作用。李军(2013)在“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策略中谈到,在投资之前应当衡量风险大小,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强化同其他跨国企业以及本土企业的合作;对参与机制与投诉机制进行完善,同时促进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见我国学术界已经意识到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注意到了沿线地区面临的国际形势,但“一带一路”建设在新科技企业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上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

3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路径

3.1新科技企业的涵义及界定

高新科技企业是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积极开拓市场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则是在科技企业基础上界定:是指以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新型技术为主的产品开发,包括电子信息、新型医药与生物技术、新型能源与节能产品开发、高新技术服务等。

3.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分析

(1)要素结构:从事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新型技术产品开发设计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较高,且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高,因此开发支出通常被计入企业成本当中。

(2)业务方向:以技术开发为基础的新科技企业,主要从事新型技术或绿色能源产品领域,产品或服务现代化程度高,利润较大。占领市场更多的是依靠最新的技术及客户满意度,同时通过新的管理工具来开拓新兴市场。

(3)高成长性:技术有着飞快的更新速度,新科技企业在的最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品牌知名度等因素的推动下,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且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可以更快成长。

(4)组织结构:新科技企业发展速度快,为了保证资源能够高效运转,项目研发与推广应该成为企业业务的关键,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研发工作与市场推广工作。

3.3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1)促进“一带一路”向绿色现代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要建设创新之路、绿色之路。因此要积极创新,走出国门使中国新科技企业积极展现我国“科技强国”“绿色发展”的形象,通过采用新能源、新材料,运用新技术,使得“一带一路”战略惠及国内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不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而是采用先进技术寻求绿色发展道路。

(2)推动“一带一路”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交流方面的重大战略布局,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巨大的市场空间,更是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的平台。新技术企业积极“走出去”与发达国家的开展科技项目合作,一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有力的推动本土企业在品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引导国内产业转型与升级。

(3)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完善治安管理以及民生建设。“科技改变生活”,新科技企业的积极“走出去”,使发展中国家也享受到了科技创新带给生活的便利,如中国电子为厄瓜多尔设计的ECU911项目(社会治安管理和应急系统),覆盖厄瓜多尔全国23个省,覆盖面积100%,犯罪率下降了40%,为其社会治安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4.1政治风险

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不仅给新科技企业带来较大的商业风险,也容易资本外流,不易吸引投资;同时一些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将“一带一路”计划与“马歇尔计划”对比,使中国的企业不得不时刻面对这些政治变动带来的冲击。

4.2法律风险

海外各国都有各自的法律规范,企业到当地发展应认真学习,首先应当依法进行经济贸易,其次在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受到危害时应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4.3文化风险endprint

“一带一路”战略四大文明古国全部区域,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势必面临民族文化融合问题,在投资与经营发展过程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发许多不必要的难题与误会冲突。

4.4投资信用风险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中,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在我国向他国输出资源、积极投资的过程中,鉴于这些国家的发展程度低、国民文化素质不够高,我国新技术企业必将面临借款不还、投资无回报等信用风险。

4.5技术标准风险

新科技企业中“技术水平”为其核心竞争要素,然而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层次不一,在新科技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较高,而我国新科技企业目前技术方面尚有差距,一方面可能干扰企业的既定销量目标,另一方面企业在该市场的准入资格可能受到影响。

5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的问题

5.1融资困难

第一,科技资金缺口较大。国家为扶持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但是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科研经费的支出逐渐难以支撑新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第二,过于狭窄的投资与融资渠道。我国科技资金来源构成大体为:财政性拨款 27%,银行贷款 15%,委托开发等资金 15%,自筹资金 43%,可见科研经费来源十分有限。第三,科研投资融资的制度化系统化有待于完善。目前我国科技产业方面,融资体系从研发到研究成果的形成到产品推广尚未达到成熟完善,科研项目的失败会给投资者和融资者带来直接的利益损失,也使融资者对科研事业投入的热情和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5.2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第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目前绝大多数中国新科技企业知识型才来说,薪酬福利毫无疑问是一种最重要最直接的激励手段。中国新科技企业的总体薪酬水平低于外资企业的现状也使得知识型人才流失严重。第二,虽然我国新科技企业注重对人才的吸纳与使用,但培训制度和系统尚未健全完善。新科技人才培训往往难以受到重视,资金的不充足以及观念的落后也使培训难以落实。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意识还很薄弱。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价值,是包括新科技企业在内的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高新科技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仅仅是流于形式,停于口头,或者说是为了迎合当今的流行趋势,并没能够真正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精髓和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5.3沿线基础设施薄弱

尽管中亚腹地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至今为止还存在着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以巴基斯坦为例,巴基斯坦的风电、水电、煤电、太阳能等发电成本就相当的高、高昂的电费使得很多工业以及加工业望而却步,而且停电现象也很严重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停一次电,这种现象在可称为大国的印度也十分普遍,再次,中亚的国家除了哈萨克斯坦以外其他国家基本没有本国的铁路运输网,甚至还需要经过邻国的领土,这就十分不利于各国各自经济的发展。并且沿线各个国家法律差异较大,法规杂乱无章,执法环境普遍较差。因此,在沿线国家之间从事跨国经济活动的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法律风险。而这正是想要在“一带一路”中大力发展的企业所需要正视的问题。

5.4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国企业中的研发机构相对较少,我国企业目前主要还是更加的注重生产,而轻视研究与开发,注重引进国外的技术,却不能够消化吸收,注重模仿与山寨,却很少有创新的思维。在“一带一路”的大机遇下,想要发展,而且面对的众多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不相同的国家,需要针对不同国家设计生产更加适合当地的产品,由此表现出创新能力更加重要。

6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的可行路径

6.1将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

要用软实力来支撑硬实力,通过先进的文化理念、持续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公信度与和谐指数以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一带一路国策下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同时,要用硬实力来促进软实力,通过深刻企业结构化改革、扩大研发新产品的支出,不断扩大规模,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开拓市场,借鉴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用国际化战略推动企业的软实力发展。

6.2结合新技术“走出去”

回首千年以来的历史,无论是古代的陆路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古中国输出的都不仅仅是丝绸和陶器等商品,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果也随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罗盘),为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1世纪,统技术即便走出去了也很快就要进入尾声,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数据的影响或者说知识经济的渗透无所不在。新科技企业应担起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重任,打破原有的经济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把握一带一路形势下的契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鼓励和培养新产业、新业态下的领军人物,同时创新市场模式,瞄准未来、瞄准需求,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以及需求,让新技术与市场接轨,与国际化接轨。

6.3积极进行管理创新

新科技企业要想在一带一路的新契机下抓住机遇,就要进行管理创新。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做出转变,提高产品和服务在周边国家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更好的“走出去”。首先,新科技企业要转变企业战略,把重点转移,集中企业的资金和人力,做好充分准备,把产品或服务引进入市场需求的国家与地区;第二,要熟悉相关地区的语言、法律、市场的人才,做面向国际的培训计划、薪酬制度、晋升制度,来吸引人才加入,激励员工参加培训和响应企业的新市场拓展战略。同时也要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拟定正确的营销组合,包括產品的包装、品牌、价格、品质以及服务等。

6.4瞄准未来的新产业“走出去”

新科技企业代表了当代中国的先进生产力水平和先进科技水平,将承担瞄准未来、瞄准新产业的重任。加大对新材料与新能源的研发与投入,瞄准互联网、生物科技、能源科技、人工智能等新产业,瞄准新市场,瞄准未来。把握住下一轮的科技革命无疑是挑战,更是机遇,应瞄准未来新产业坚定不移的“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廖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5,(09):3033

[2]程永明.“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日本企业海外发展的启示[J].东北亚学刊,2015,(04):2124.

[3]李军,王玉荣.制度学习、网络中心性和市场进入——跨国风险资本在华投资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01):1311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一带一路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