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7-11-01何自力
何自力
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深刻认识其新特征,对于正确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命运,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上世纪70年代初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在那之前,西方资本主义处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进入7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随着工业化进程完成,西方国家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工业资本收益率下降,固定资本投资规模不断萎缩。传统制造业面临发展瓶颈,钢铁、造船、纺织等传统产业衰退。以钢铁工业为例,1973-1983年间,美国的钢铁产量从创纪录的1.3万亿吨下降为7650万吨,80年代初钢铁工业的开工率仅为44%左右。
另一方面,西方各国政府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推动脱实向虚倾向出现且愈演愈烈。同时,大企业将大量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速国内产业空心化。且受新自由主义影响,西方国家放弃凯恩斯主义,对内削弱政府干预,对外实施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政策。
对于这些,西方各国政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遂使状况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持续停滞的状态,表现为以下五点:
其一,经济增速低迷。在危机爆发当年和次年经济增长均为零或负值,到2016年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进程依然十分缓慢,经济增速处于低迷状态。
其二,失业率高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问题,人力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而失业率依然较高,特别是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其三,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加剧。在过去几十年内,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没有被广泛分享,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美国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程度更是超过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其四,政府债台高筑。由去工业化导致的产业危机使经济衰退,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了选票和维稳,又不得不维持福利制度,只好举债。债务包袱随经济停滞而越滚越大,最终发展到还不起债、政府破产的境地。
其五,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失灵。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政府债台高筑的局面严重制约财政减税政策的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缺乏政府强有力产业政策的支撑,成效乏善可陈。
西方资本主义曾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高收入、高福利、高消费也曾让西方人极有优越感,西方发展模式被视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样板。但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变化。正确认识这些新变化,有助于开辟人类探索更美好社会制度的新境界。▲
(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