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kV海底交联电缆环流问题分析与处理

2017-11-01余阳澄

电子测试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不锈钢丝铠装海缆

余阳澄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广东汕头,515000)

110kV海底交联电缆环流问题分析与处理

余阳澄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广东汕头,515000)

由于海底电缆独有的结构特性和复杂的敷设环境,其金属护套和铠装环流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实际运行的110kV海底电缆环流故障案例,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根据实际地理环境等因素,研究出一套降低海底电缆环流的改造方案。

海底交联电缆;电缆环流;故障分析;改造处理

1 海缆概况

110kV湾金线为混合线路,其中过海电缆段从澄海莱芜终端至南澳长山尾终端,全长9.168km,电缆型号为SCCF-YJQ41 64/110 1×1000+24B1+4B2,电缆截面为1000mm2,该线路于2009年12月投产。该电缆段由海底电缆、电缆终端、避雷器、接地电缆、三相直接接地箱、海缆锚固装置以及与架空线连接导线组成。

海缆的金属护套和不锈钢丝铠装在两侧终端均采用直接接地方式。莱芜登陆段约400m,南澳登陆段约100m,海底电缆的结构图和结构参数表分别如图1、表1所示。

图1 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结构图

表1 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结构参数表

3 绝缘 XLPE绝缘料 16 0 72.9±0.5 4 绝缘屏蔽 半导电屏蔽料 1 2 75.3 5 阻水缓冲层 半导电阻水带 1 0 77.3±1.0 6 金属套 合金铅 3.0 83.3 7 内护套 半导电PE护套料 4 5 92.3±1.0 8 光缆保护填充层 PE填充条 6 0 104.3±1.0 9 光缆保护垫层 缓冲带 1 0 106.3±1.0 10 铠装层 无磁不锈钢丝 φ6.0×56根 118.3±1.0 11 外被层 PP绳+沥青 4 5 127.3±2.0 12 单模光缆 单模光缆单元×1根 直径φ5.5 13 测温多模光缆 测温多模光缆单元×1根 直径φ5.5 14 光缆保护合金丝 硬铝合金丝×3根直径φ6.0

2 海缆故障情况分析

110kV湾金线自投运以来,环流一直偏大,最大相环流值约为实际运行电流值的40%,已大大超过标准的10%。曾多次与电缆厂家联系,厂家均回复为正常现象不影响安全运行。2012年11月26日,电缆发生C相主绝缘击穿故障,击穿点位于莱芜侧电缆终端塔钢丝铠装接地抱箍处。现场勘查分析后初步认为,本次故障是由于电缆外钢丝铠装接地抱箍接触不良,电缆环流放电引起绝缘破坏导致电缆主绝缘击穿。

经抢修,线路重新投运后,我们加强对电缆进行监测和开展故障分析。在对电缆终端进行红外测温时发现,莱芜侧终端塔C相电缆本体离地约1.5米处有一发热点,温度为50.4℃,如图2所示。

图2 红外测温发热点

经专家分析后认为电缆环流大、铠装抱箍接触不良是主因,建议采取加装电抗器进行环流抑制,并对电缆外钢丝铠装抱箍进行改造,加大接触面积,减少接触电阻。我们在专家建议下联系电缆厂家,请求协助提出电缆环流抑制方案,经联系后,厂方专家认为在电缆两端加装电抗器后会使护套和铠装感应电压升高,影响安全运行,故不予考虑。

经讨论分析确认,电缆环流较大是主因,与两侧电缆终端外护套和铠装直接接地有关,建议对过海电缆两侧终端场中的接地方式进行更改,由原来的直接接地改为保护接地,由此消除系统的环流;莱芜侧终端离海边约400米,因此建议在离海边沙包约10米处对三根海缆的不锈钢丝和铅套进行直接接地连接;南澳侧由于登陆端海缆较短,暂不考虑重新接地。

3 处理方案

按当时国内海缆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条件,整根海缆非金属护套采用半导电聚乙烯护套,铠装采用不锈钢丝铠装。海缆的金属护套和不锈钢丝铠装在海缆终端处直接接地,海缆的非金属护套采用半导电聚乙烯护套,加上保护层、外被层的渗水性,从理论上在海中的海缆金属护套通过半导电聚乙烯护套、不锈钢丝铠装与海水接地。但是登陆段金属护套和不锈钢丝铠装层则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同时由于澄海段受规划和地形条件限制,海缆登陆点距离海滩较远,造成系统环流偏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110kV湾金线电缆段进行了如下改造:

(1)系统两侧终端场中的接地方式进行更改,将莱芜侧终端塔处(图3中的A点)和长山尾侧终端塔处(图3中的B点)的接地方式由原来的直接接地,改为保护接地,每相自身的铅套和钢丝短接后接入保护接地箱,如此可减少系统的环流,提高线路的载流量。

(2)莱芜侧终端离海边约400米,南澳侧终端离海边约100米,为保证线路运行安全,减少A、B点处的感应电压,因此在莱芜侧离海边沙包约10米处(图3中C点)和南澳侧海缆栈桥处(图中D点)对三根海缆的不锈钢丝和铅套进行直接接地连接,接地点的接地电阻符合相关规范。

(3)由于原工程海缆的聚乙烯护套采用半导电材料,为消除A点至C点段及B点至D点段电缆的接地电流,将莱芜侧沙滩段海缆进行外部绝缘处理。采用缠绕热缩缠绕带的型式,缠绕后需再进行热缩处理,如图4所示。虽然该方式施工较为繁杂且施工周期相对时间较长,材质较硬,且整体较厚,但该材料耐磨,热熔胶粘接力强,防水、绝缘效果较好,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图4 莱芜侧沙滩段海缆外绝缘施工图

经过改造,110kV湾金线至今运行稳定,没有出现环流过大等发热现象。

4 结论

在海底电缆运行中,海缆两端铅包、铠装互联接地,之间的大地等效电阻(包括铁塔的接地电阻)会抑制铅包铠装的环流,同时

图3 海底电缆整体总体改造示意图

降低海缆的总损耗。海缆环流随着环境温度和敷设环境变化而变化,登陆段土壤中长距离敷设是影响海缆环流的关键技术点。本文方案是针对已经投运的海底电缆,在实际海底电缆中,如遇到复杂地形需长距离登录敷设的,也可采用海底电缆加一小段陆缆进行敷设,以最大限度降低电缆环流,保证海底电缆安全稳定运行。

[1]马国栋.电线电缆载流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张磊,郑新龙,宣燿伟,等.110kV单芯海缆铠装损耗试验研究[J].电线电缆,2013(5):22-23.

[3]江日洪.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线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circulation problems of 110kV submarine crosslinking cables

Yu Yangcheng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Shantou power supply bureau, Shantou Guangdong, 515000)

Due to the uniqu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licated laying environment of submarine cables, the problem of metal sheath and armor circula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110 kv cable circulation failure cas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developed a set of lower submarine cables with the retrofit scheme of circulation

submarine crosslinking cable; Cable circulation; Failure analysis; Transform processing

猜你喜欢

不锈钢丝铠装海缆
三芯高压直流海缆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陆海段不等径海缆匹配方案与载流能力提升研究
110 kV海底电缆-架空线雷击过电压分析
联锁铠装电缆的中外标准解析
浅谈铠装电缆引入防爆电气设备
浅谈海上平台间海缆末端抽拉工艺
不锈钢丝/桑蚕丝复合导电纱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分析10kV金属封闭铠装式开关柜内部发热的原因
碳纤维丝替代不锈钢丝引张线的研究
带锁束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