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优化物理审题的教学方法探究

2017-11-0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物理题电势审题

王 颖

(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0 )

高中学生优化物理审题的教学方法探究

王 颖

(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0 )

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生只有学会审题,才能根据题意来解决问题,这是教师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

高中物理;审题;教师;方法

一、结合生活实践理解物理题目的意思

部分学生在解物理习题的时候,常常不结合生活实际,主观臆断题目的意思,带来解题方向的错误.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物理习题以前,先结合生活实践来思考物理习题:结合生活实践,这一题中有没有隐含的条件?有没有特殊的限制?它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学生只有清晰的了解正在探讨的物理问题,才能正确的解答习题.

以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1为例.

高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比如光是如何反射的?雷达是如何监测的?无线电是如何传播的等.学生只有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做物理习题的时候才能避免犯下曲解物理习题的错误.

二、结合科学思维理解物理题目的意思

部分学生在解物理习题的时候,不懂得用科学的思维来分析习题,于是找不到习题中包含的已知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来看物理习题,找出物理习题中隐含的已知条件.

现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习题2为例.

习题2:在空间中存在一个沿x轴对称分布的电场,参看图3,它的强度随X轴变值的变化而变化.以下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O点电势最低;(B)x2的电势最高;(C)x1与-x的电势是相等的;(D)x1和x2的电势是相等的.

很多学生不能读懂图3中的物理信息.学生觉得这四个描述看起来好像都有理,可是又找不到正确的理论.在这一题中,学生找不到正确的描述,是因为学生还不懂把物理文本与图形结合起来阅读,所以在解题时觉得缺少已知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图3中给出的信息为电场的强度有正负之分,现在对称轴中,哪一个代表电场的数值?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E代表电场的数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x数轴的数值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认为x轴可能是周期因素,但是不是电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符合正确的描述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认为(D)是正确的,结合图形可知,这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熟记物理图形绘制的方法,在必要的时候,引导学生应用图形的方法理解物理文本,挖掘物理文本中的隐含已知条件.

三、结合其他知识理解物理题目的意思

部分学生是掌握了物理绘图的技能,也懂得结合图形及文本来理解物理题意,可是有些学生觉得即使如此,解题的时候有时还是缺少已知条件,从而不能解出物理习题.通常学生出现这样的解题问题,是由于学生孤立的看待物理问题,不能把物理问题与其它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的缘故.

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习题3为例.

习题3 如图4,现在在一个直角平面坐标系xOy内,存在一个半径为r的匀强磁场,它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是垂直于纸面并向外.现在有一个质量为m,带着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坐标轴的原点O正沿着y轴的方向运动,进入了这一磁场区,它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并且满足R>r的运动.求粒子在圆形区域磁场中最大的偏角是什么?

很多学生绘制图物理图后,表示这一题计算不出来,它的已知条件不充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应用数学的三角函数来思考这道题呢?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这道题的解题要点,绘出了图4,并解出了习题:由图4可知qv0B=m(v02/R),那么可得R=mv0/qB.由三角函数中的几何关系可知sin(θm)=r/R,于是可知θm2arcsin(r/R).部分学生的思维存在局限性,认为物理问题只能用物理公式,怎么能用数学公式呢?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物理科学中经常要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学生在看待物理问题的时候,要应用科学的体系来看待物理知识,在必要的时候,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物理问题的已知条件.

[1]张晴. 多媒体条件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构建[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2]杨晓华.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1).

[责任编辑:闫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24-0058-02

2017-06-01

王颖(1978.10-),女,江苏盐城人,中学一级,大学本科,从事高中物理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物理题电势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同步机和异步机之磁势和电势的比较
场强与电势辨析及应用
“三招”学会审题
一道连接体物理题引出的重要结论
七分审题三分做
快速求解物理题 验证结果须注意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可以选取无限远点作为电势零点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谈初中物理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