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现代佛教寺庙创作思路探析
2017-11-01赵曼丽麻勇斌
赵曼丽 麻勇斌
(1.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贵州地区现代佛教寺庙创作思路探析
赵曼丽1麻勇斌2
(1.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从现代佛教寺庙的宗教功能、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分析入手,从生态观、多功能组合、地域性和时代性四个维度探讨现代佛教寺庙的特征,进而提出阳宝山佛教寺庙的创作思路,为贵州地区现代佛教寺庙的发展指明方向。
寺庙,功能,特征,创作思路
据统计,1997年汉地佛教出家僧尼约达1.7万人,寺院约达8 400座,平均每8个僧尼就有一座寺院。毋庸置疑,中国佛教已然复兴,佛教寺庙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如何进行创作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论文从现代佛教寺庙的功能入手,探讨佛教寺庙的现代特征,基于贵州民族文化提出贵定阳宝山佛教寺庙的创作思路,旨在为贵州地区现代佛教寺庙的发展指明方向。
1 现代佛教寺庙的功能
梁思成先生曾强调:“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于创新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制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建筑因“实际需要”即“功能”而存在,形式总是追随着功能,并由环境所决定。具体而言,现代佛教寺庙具有三方面功能。
1.1宗教功能
佛教寺庙的首要功能是提供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为了弘扬佛法,表现佛法的至高无上,需要一种精神上的象征。传统寺庙讲求中轴对称、院落组合的规划布局和宏伟华丽的形式,都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象征。现代佛教寺庙不仅注重外在视觉上的象征,更注重空间的象征作用,通过现代装饰材料和设计手法,创造出静谧的,具有亲切感的空间,既体现佛法关注众生的慈悲精神,又为信众觅得一方修养身心的净土。
1.2实用功能
现代佛教寺庙的实用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规划布局的实用。传统佛教寺庙基于佛法僧三项基本功能,多采取院落组合的总体布局。现代佛教寺庙增加了许多新的社会功能,如教育、文化、旅游等,同时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可考虑采取集中式布局方式,依据功能分层而设,纵向发展。第二,外部空间的实用。在一定的土地范围内,竖向的规划布局保证了足够的外部空间,传统佛教寺庙主要满足佛法僧的需要,形式是封闭内敛的,现代佛教寺庙不仅要满足佛法僧的需求,还要为广大信众服务,形式是开放的,需要有更多的外部空间自由活动,同时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停车场的设置也是必需的。
1.3社会功能
现代佛教寺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法人机构组织,不仅注重弘扬佛法,而且更加广泛地关注社会,发挥拜佛、教育、服务、交流等社会功能,逐渐社区化、亲切化,成为社会活动中心。如我国台湾一些寺庙根据自身特点,提供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福利设施与活动,如设置托儿所、敬老院、开放图书室和定期举行慈善活动等。
2 现代佛教寺庙的特征
相比传统佛教寺庙,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赋予现代佛教寺庙更多的功能,也使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2.1节约土地
传统佛教寺庙的宗教功能决定了多数寺庙以古典官式殿堂为标准,追求中轴对称的院落布局,这种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虽然可以象征佛法的庄重、静穆,至高无上,但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和建筑形态对土地资源需求大,土地使用效率低,对生态环境极为不利。当代佛教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现代佛教寺庙设计注重环保,讲求有效利用土地。
2.2多功能组合
传统的佛教寺庙以宗教活动和僧侣生活为主题,主要由三大功能部分组成,供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大殿、收藏佛教经典以供阅和研究的阁、僧众说法行道和生活起居的堂,服务是内向的。现代佛教寺庙因为具有宗教、文化、教育、慈善、观光乃至商业功能,服务是外向的和多元的。在进行功能空间布局时,一方面尽可能保证佛教僧侣生活,宗教活动的纯净性,保证其不受世俗因素的干扰,一方面兼顾现代佛教寺庙所应具备的教育、传播、慈善和旅游观光等功能,如设置图书馆、报告厅、展览馆、教室、住宿空间、办公管理用房等,既要保证功能的多元化,又要保证功能空间的清晰化、逻辑化。部分的功能空间,如大殿有时甚至可能会被赋予多重性的功能,集拜佛、讲道、修行于一体。
2.3地域性
《大智度论》有云“佛菩萨相不定。如此中说。随众生所好可以引导心者为现……观其所好则为现色。”佛教自身的基本思想决定了佛教寺庙建筑形态的适应性。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影响虽大,但其建筑形式一直是融合了当时的中国建筑形式:宫殿和楼阁,体现了建筑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在现代佛教寺庙设计中,简单的重复传统的宫殿和楼阁形式也非明智之举,应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体现地域性的特征。
2.4时代性
建筑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不仅具有地域性,还具有时代性,具体体现为“适应当下、传承历史、展望未来”。就佛教寺庙而言,适应当下体现为寺庙的功能、材料、施工应反映时代精神,如多元性、生态性等,如钢混结构的施工方法比起用木料修筑更快捷、经济、环保;传承历史,务必要从当地佛教的发展、派别和规制等入手,提取设计元素融入寺庙的规划、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中;展望未来,需要考虑寺庙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
3 阳宝山佛教寺庙的创作思路
阳宝山位于我国贵州省贵定县城北10里,海拔为1 566 m,总占地面积1.17万亩,景区植被茂密,山势巍峨,诸峰环向,有群山朝拜之势,明清时与云南鸡足山、四川峨嵋山并称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朝圣福地。贵定县是布依族聚居地,布依族人数仅次于汉族人口。2016年9月23日~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阳宝山佛教文化论坛——中国贵定”在贵定召开,作为与会者,结合对现代佛教寺庙功能和特征的分析,对阳宝山佛教寺庙的创作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3.1有据可循
3.1.1符合规制
佛教寺庙建筑规制的庄严和宏大容易使信众升起崇敬之心,使游人流连忘返,但汉地佛教寺庙的规制历来受到礼制等级的限制,对等级的僭越不仅有违于立寺弘法的本意,又会引起过度的土木工程,造成经济负担,不符合当代节约建设的时代精神。目前,全国各地佛寺旅游景点建设以新、奇、大为美,仅仅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已受到大众的批评。专家学者呼吁殿阁配置应符合佛教各派的特征和地方传统,建筑形态应体现地域性和时代感。因此,在阳宝山佛教寺庙建设之前,应查阅相关文献,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充分了解阳宝山佛教的发展历史、派别、规制等,为设计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3.1.2体现地方文化
佛教在中国自古就有“舍宅为寺”的传统,在民居的基础上融合佛教文化元素,或是在寺庙建筑上融合地方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完善使用功能,注重生态保护,不失为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佛教寺庙的一条途径。如九华山的山林民居寺院即是典型的南方山林佛寺,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和灵活多变的特征,其建筑形式大多采用皖南民居的建筑形式和技术(见图1),适应山上寒冷潮湿的气候特征,布局因地制宜随机增减,不求对称,不拘一格,创造了生动活泼又充满魅力的寺院空间。
贵定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截至2012年,贵定县总人口30.4万人,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53.57%,其中布依族是仅次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在县境内布依族与其他民族形成小聚居、大杂居的局面。布依族有悠久的历史,具有本民族的语言及风俗习惯,其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布依族习惯临水而居,村寨依山傍水,极少有远离江河溪流而居,其民居形式属于干栏式建筑,其屋顶一般为悬山式,就房屋单体结构来看,其房屋类型是对中国古建筑中的穿斗式结构的继承发展,其内部全部采用传统的榫卯穿合,不用一钉一铆,建筑材料常用石板和木材。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建筑彰显不同的文化。以地域性为特征的现代佛教寺庙也应体现一定的地方文化。贵定布依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居形式为阳宝山佛教寺庙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阳宝山佛教寺庙建设之前,应对贵定县的布依族民族文化和干栏式民居建筑形式进行研究,为寺庙创作选取可借鉴和利用的元素,运用于寺庙创作中。
3.1.3尊重自然环境
阳宝山景区自然资源充足,风水景观良好,为了营造“佛教圣地”的氛围,为人们提供心灵休憩的场所,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阳宝山佛教寺庙的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处理好建设活动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呵护景区的地貌、河流、植物、空气等,在建设中应避让遗迹、名木、古树等,体现佛教尊重生态万物,包容万千的观念。
3.2与时俱进
3.2.1功能多元化
“人间佛教”是现代中国佛教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是时代赋予佛教寺庙的新功能:一方面,服务由内向外扩展,从传统的服务于寺院内部、为僧众使用和宗教活动为主转变为服务于大众,发挥文化、教育、旅游乃至商业服务的功能;另一方面,相对的独立性,既是佛教场所,需要维护佛教文化的主体性和纯洁性,和纯粹的旅游商业保持一定距离。贵定阳宝山佛教寺庙建设应贯彻“人间佛教”精神和顺应现代佛教寺庙功能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做好当地市场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顺应阳宝山成为旅游胜地的发展趋势,借鉴一些寺庙的成功经验,设计出功能合理,分区明确,动静相宜的佛教寺庙。
3.2.2形象抽象化
以佛教文化为原型,抽象出具有佛教精神的符号语汇,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和工艺进行转换,演绎出具有佛教思想内涵的可识别性的寺庙是建设现代佛教寺庙可探索的方向。如我国台湾中台禅寺是一座基于塔、摩尼珠、莲花座等佛教语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的高层现代建筑,完全有别于传统的寺庙,让人耳目一新。该建筑面积860 001 m2,高140 m,建筑造型以塔为主体,39 m高的万佛殿设置在塔的中部,供奉着大木作的木塔“药师七佛塔”,殿堂南北两面设计了高30 m,宽16.5 m的莲花瓣造型的巨幅玻璃幕墙,营造出塔中塔的效果,在夜光中显得格外醒目(见图2)。塔状主体的顶部是金色莲花捧起的摩尼宝珠(金顶),摩尼宝珠象征成佛之果。万佛殿室内的万佛墙的背光和天花使用了现代光电的高科技产品——光纤,既节能,又色彩柔和多变,呈现出佛国净土的琉璃宝光,百千万色的庄严富贵,让人在宁静中充满遐想。中台禅寺这种抽象转换的创作思路无疑为阳宝山寺庙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为期三天的“阳宝山佛教文化论坛——中国贵定”在贵定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专家学者的献计献策中圆满结束,这昭示着现代佛教寺庙建设创作的新思路,即在政府、佛教协会、建筑师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融佛教文化、地方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佛教寺庙,为地方发展尽绵薄之力,也为贵州地区佛教寺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佛经中说,地藏菩萨以无上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中国佛教寺庙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需要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1]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12.
[2] 薛林平.中国佛教建筑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吕江波,张 琦.当代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的设计思考——以台湾中台禅寺和法封山为例[J].华中建筑,2011(9):45-48.
[4] 李新建,朱光亚.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2008(8):68-71.
[5] 袁 牧,单德启.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现代化初探——以安徽九华山为例[J].建筑与文化,129-136.
[6] 袁 牧.中国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7] 刘先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海外的传承——新加坡佛教建筑的继承与革新[J].华中建筑,2008(26):5-9.
AstudyonthecreativethinkingofmodernbuddhisttemplesinGuizhouprovince
ZhaoManli1MaYongbin2
(1.GuizhouCommercialCollege,Guiyang550002,China;2.GuizhouAcademyofSocialSciences,Guiyang550000,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function, pract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modern buddhist temple,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buddhist temple from four dimensions including ecological view, multi-function combination, locality and epochal character. Furthermore, it put forward the creative thinking of Yangbaoshan temple and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modern buddhist temples in Guizhou area.
templ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creative thinking
TU-098.3
A
1009-6825(2017)27-0007-03
2017-07-16
赵曼丽(1972- ),女,硕士,副教授; 麻勇斌(1963- ),男,研究员